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環球視線]外媒:“天宮”勢不可擋讓美難堪(20111003)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3日 23: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366d0e5221dc43f0a6c7088e436304dc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環球視線):“天宮一號”的順利升空引起了外媒的熱議,有的説,中國向建造自己的空間站邁出了第一步,從此中國擁有了載人航天俱樂部這個世界最小俱樂部的資格,也有的説,“天宮一號”讓美國這個航天大國很難堪,美國現在只能看著中國幹瞪眼。

  甚至還有媒體預測,到2020年的時候中國空間站可能就是獨佔鰲頭了,成為太空當中惟一運行的空間站了,而各國爭相和中國開展太空合作,將很可能成為一種趨勢。

  “天宮”上天會産生怎麼樣的太空影響力呢,接下來還是要請兩位專家繼續來給我們解讀。先帶大家也是看幾個外媒的評論,比如説像法國的《世界報》説,“天宮一號”它是中國建立永久空間站計劃的一個部分,預示著中國將開啟未來太空探索之路。

  美國彭博社説,在中國不斷擴大太空行動之際,美國大規模縮減了常規載人航天任務。奧巴馬去年還取消了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此外在今年夏天,美國的航天飛機正式退役了。馬上從我們的“天宮一號”説到了美國的航天計劃了,進行了一個對比。

  還有《俄羅斯報》説,國際空間站墜落以後,下一個軌道空間站將會屬於中國,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中國或許是世界上惟一既有能力又有熱情去入駐太空的國家。

  説什麼話的都有,特別是像美國這次很多媒體的評論似乎更多的側重於把中國“天宮一號”的升空和美國國內目標太空探索計劃來做一個對比,怎麼看世界各國媒體對中國“天宮一號”這種高度的關注?

  正在評論:外媒驚嘆“天宮”讓中國更強大

  特約評論員 宋曉軍:這裡面有一個過程,1992年中國提出“載人航天計劃三步走”以來,前期讓人感覺走得很慢,有點像龜兔賽跑,到1998年的時候16個國家開始做目標的國際空間站,當時中國也想加入,但是人家不帶中國“玩”。於是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等等他們擁有自己的艙,建了現在的國際空間站,但是中國那個時候1998年還沒有這個技術,楊利偉還早著呢,但是很快中國後半段的加速跑非常快。從2010年10月宣佈我們要發射“天宮一號”,一年之後走上來了。第二個,我們整個“天宮一號”的設計團隊平均是30歲,這跟西方、歐洲、俄羅斯、美國比,完全不是一代人,就是中國潛力太大。如果30歲的人為“天宮一號”的設計團隊,他積累20年,他的經驗是什麼感覺。像NASA去年有一個報告,就是美國的宇航局,他們科研人員年齡結構都是五六十歲,俄羅斯就更不用説了。也就是説,中國這個後發力量太大,雖然都似乎跟你原來差距有二三十年,或者四十年,但是他們現在也就走到了太空站這個地方,頂到了天花板了。而中國離這個天花板還有一步,而我的隊伍又非常年輕,平均30歲,全部基本是80後。

  勞春燕:所以潛力是無窮大,我們也再來説説美國這一次的這種評論,因為美國媒體的評論還是集中在把中國的“天宮一號”,跟美國現在的航天計劃做一個對比上,可能也是因為今年航天飛機也退役了,現在美國也沒有下一代的航天機亮相,包括像阿姆斯特朗很多美國的航天人都表現的有一些沮喪,杜先生您怎麼看,美國現在在太空計劃上的心態?

  特約評論員 杜文龍:美國人恐怕主要對“天宮一號”,包括我們前一段時間講嫦娥衛星,從172萬公里之外把信號傳回來,這好像在美國人的印象中,這不是中國人幹的,因為中國整個航天事業起步比較晚,國內經濟發展在前一段時間並不是特別快,美國人在45年前就完成了雙子星座的對接過程。現在“天宮一號”起來了,居然是中國人在這麼一個基礎上把世界尖端水平掌握了,而且要建立空間站,以後太空中只要是載人的,只要是和“載”、“大”、“圓”有關的,都應該是美國人,甚至是俄羅斯人。因為美國人現在搞的所謂“未來計劃”,比如説火星和登月計劃都取消了,現在大家眼巴巴盼“獵戶座”多人艙,到現在一直也沒有動靜。包括國內金融危機,所以整個形勢我感覺並不樂觀。但是中國人這種異軍突起,這種韌勁,特別是剛才宋老師所講到的,我們人才儲備的優勢,這個對美國人來講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麼多、這麼年輕的人,包括我們看到美國人很多NASA回顧的過程也是這樣,控制人員從30歲幹到60歲,這個潛力太大。

  勞春燕:很多媒體都是中國這次“天宮一號”的發生升空,看作是中國崛起的一個象徵,不光是美國,包括歐洲、俄羅斯都在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現在在太空俱樂部當中這種突出的表現,將來我們跟中國到底是合作還是競賽,都在問這個問題。

  正在評論:美媒:與中國太空站合作或競爭?

  宋曉軍:我覺得當然中國這個太空發展快了之後,在太空空間技術上有一些政策,國際當中的一些政策就有發言權,其實我們一直在提太空非軍事化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美、俄之所以不計成本的玩太空,是因為他們的軍事爭霸,大部分的衛星都是爭霸出來的。中國在2010年衛星發射的速度跟美國一樣多,已經是最多的了,可能未來幾年中國是每年發射衛星最多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可能有更多的主導權來倡導太空非軍事化的政策,讓大家進一步的合作。

  勞春燕:美國縮減太空計劃,中國開展多項太空計劃,在這個反差當中,中國發射“天宮一號”被一些媒體看成是國際實力天平發生傾斜的標誌,然而在外媒喧囂的另一邊則是咱們中國的“航天人”,多年來埋頭苦幹的踏實作風,寂靜的太空會默默注視著中國航天夢想的實現。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節目,再見!

 

責任編輯:劉一

熱詞:

  • 環球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