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資源稅改革成本或轉嫁給公眾 引起價格普遍上漲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2日 11: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源稅改革是稅費改革的重大進展,但公眾和輿論卻表現出極大擔憂,即壟斷企業會不會把資源稅改革的成本轉嫁給公眾,引起企業原材料價格與公眾油品、天然氣等消費價格的普遍上漲?

  這就是在壟斷行業進行技術改良的悲劇。任何一項意圖良好的改革,都可能被折騰得面目全非,進而激起民意與市場的反彈。

  不能否認資源稅改革動意良善。首先,資源稅改革改變過去從量計價、稅率畸低的極端不合理現狀;其次,資源稅改革能與貧窮的資源出産省市分享財富。我國資源稅稅率不到1%,英國石油開採稅率為石油價格的12.5%,俄羅斯為16.5%,美國的內陸石油礦區使用費費率為12.5%、海外石油為16.7%。我國石油壟斷企業儘管總市值居全球之冠,利潤節節上漲,但沒有給當地民生帶來多大利益,在資源枯竭後,留下的是污染與貧窮。

  資源稅改革試圖解決這一尖銳矛盾。在新疆試點的資源稅改革,按照新疆當地去年的産量,資源稅改革可為當地增收60多億元。從理論上説,當地政府可以將資源稅用之於公共産品,惠及民生。

  因此,激烈的利益博弈已開始。

  中石油提出,在提升資源稅的同時不取消針對原油的特別收益金,對企業發展不利:鋻於大型國有石油企業是保障中國油氣生産、供應的主力軍,要保證油氣資源的安全,要實施海外收購,都需要國有油企有足夠的實力和再發展的能力。其潛臺詞是,抽走大型石油企業的現金,對中國石油安全不利。另一種反對資源稅上調的理論是,增加石油企業稅負,相當於偷走了這些上市公司投資者的財富。每到利益博弈的關鍵時刻,飽受冷落的普通投資者就被拎上前臺,充當石油巨頭們的擋箭牌。

  政策制訂者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平衡,出臺的政策充滿綏靖色彩。就在資源稅試點方案公佈的前一天,國家發改委宣佈國産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並提出進一步改進天然氣價格管理,完善相關價格政策。由此,天然氣提價幅度高達25%。

  對下游企業的轉嫁過程已開始。化肥企業首當其衝,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尿素和甲醇等化肥企業的原料成本將上升12%-15%,可以想像,最終化肥企業將把成本轉嫁給終端用戶,也就是議價能力最差的農戶頭上。

  壟斷的石油巨頭們可以輕鬆地通過遊説價格制訂者,將成本轉嫁給普通消費者。等到國際油價略有上漲,就遊説訴説旗下煉油企業的虧損,要求發改委同意漲價,而對天然氣利潤、化工利潤絕口不提。

  任何壟斷行業,都可以輕鬆地形成賣方市場,賣家通過操縱油品生産量調節市場的情緒,甚至自身的贏利。如此一來,既能把稅費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甚至有效調節市場情緒與自身的財務賬。

  要打破公眾對壟斷企業轉嫁成本的恐慌之結,或者由政府控制價格,或者允許油品進口,培育更多的市場主體:前者可免通脹之虞難免全民皆貧的結局;後者可能在短期內形成競爭混亂,考驗的是政府的規則制訂能力與執行能力,一旦市場成熟,可保證中國經濟的安全與起碼的市場公平。

責任編輯:王慶娟

熱詞:

  • 資源稅
  • 改革成本
  • 油品
  • 化肥企業
  • 石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