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天宮 為中國在太空搭個“小窩”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30日 13: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載人飛船 “神舟”號載人飛船總長約7.4—9.2米,整船重約8噸,最大直徑約2.8米,額定乘員3人,可自主飛行7天 實驗艙Ⅰ 全長約14.4米,最大直徑約4.2米,發射質量約20—22噸,具備獨立飛行功能 貨運飛船 最大直徑約3.35米,發射質量不大於13噸,是空間站的地面後勤保障系統 核心艙 全長約18.1米,最大直徑約4.2米,發射質量20—22噸,分為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

  中國載人空間站將徵集實驗項目

  據新華社甘肅酒泉9月29日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張善從29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將向全國徵集載人空間站應用項目建議,各方人士都有機會參與未來中國載人空間站實驗。

  到2020年前後,我國將在太空建造長期有人照料的有人空間站。張善從説,在空間站上開展大量科學實驗,是建設空間站的終極目標。

  “未來在空間站上進行的科學實驗,將比現在有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加。無論是實驗數量,還是實驗可用的資源,都將有大幅度提升。”

  張善從表示,目前已對空間站建成後將要開展的科學實驗進行了規劃,主要有空間地球科學與應用、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物理與空間環境、空間天文和空間應用新技術等八個領域的應用任務。

  據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近期將發佈《載人空間站工程應用任務指南》,向全國徵集項目建議。“各科研單位、企業、高校和社會各界人士,都將有機會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到中國載人空間站的實驗中來。”

  據張善從介紹,目前天宮一號上安排的科學實驗項目是全生命週期的,貫穿天宮一號運行的兩年壽命。對於是否會在與之對接的飛船上搭載新的科學實驗項目,目前存在這種可能,但要根據交會對接任務目標實現的情況來規劃。“首先要實現有人狀態下的交會對接,這個問題解決後,再考慮是否補充一些科學實驗項目。”張善從説。

  昨晚9時16分,長征2號F-T1火箭騰空而起,天宮一號帶著中國人進駐太空的夢想奔向既定軌道。在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上,這又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千百年來的天宮夢想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中國人也將在太空搭建一個“小窩”。

  點火、入軌、展翼,每一個瞬間凝結了無窮的期盼和艱辛的汗水。從第一次太空飛行到第一次艙外行走,從來了又去到常駐蒼穹,中國人百折不撓地向著太空進軍。

  期待一個月後神舟與天宮的對接,期待神舟十號搭載的居民進駐太空,更期待有一天太空將如今日的藍天一般任人遨遊……

  望天宮“太空常駐戶口”成就千年夢想

  無限蒼穹,孕育了華夏大地多少動人故事和對天宮的無限遐想。

  夢回遠古,嫦娥奔赴廣寒宮,留下了地球上年年歲歲的中秋思念;

  夢回明朝,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大鬧天宮,使神秘的天宮更加深入人心;

  夢回辛亥,孫中山確立“航空救國”思想,興辦航空教育、培育航空人才。

  ……

  古之飛天夢,今之航天夢。而今,夢非夢。

  千百年的夢想向“酒泉”凝聚,向“火箭”凝聚,向“天宮”凝聚。年過半百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真正見證了中國人長達50多年的“追夢史”。這裡留下了萬千航天戰士為之奮鬥的身影,也記錄了十三億國人為之期盼、注目、興奮、鼓舞的無數次瞬間。

  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他們造訪太空的笑容已定格在新中國光輝歷史的畫冊上;天宮一號進駐太空,説明了中國人已擁有“太空常住戶口”。

  “以前看到一顆顆衛星和航天器的發射,我們會有一份自豪,一份美好的感情,但今後我們再看到這樣畫面,會有血肉相連的一種依戀!”著名作家畢淑敏在參觀酒泉發射中心後的感慨,或能代表此時國人的心聲。

  架天梯艱辛通天之路遇百折而不撓

  2008年9月27日,“神七”航天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向全世界昭示——中國人的通天之梯正向太空延伸。

  在走向太空的道路上,中國人從不缺少鬥志。

  在艱難險阻面前,航天戰場涌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為中國航天事業獻身的13位將軍和685名官兵和科技人員,如今長眠在酒泉的東風革命烈士陵園。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這是航天人的“天魂”所在。

  在架設天梯的征程中,中國人從不缺少韌性。

  近如今年8月18日,“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天宮一號因此推遲發射。經過補救和加強,消除了火箭隱患,也為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打下堅實基礎。遠如1992年3月,“長2捆”火箭發射澳星失敗;1992年9月21日,“921工程”仍在陰影下立項。一路上,中國人對“航天夢”、“強國夢”的追尋從不間斷。

  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中國人從不缺少耐性。

  蘇聯早在1971年就發射了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號。隨後,又有“和平”號空間站、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及國際空間站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並未因此自亂陣腳。從“863計劃”到“921工程”,從“神一”到“神七”,一步一個腳印,20多年如一日的追逐航天領域尖端科技。

  翻雪山、過草地,是航天人“長征”上太空的真實寫照,濃縮了億萬中華兒女對太空的堅忍與底氣。

  盼遨遊“造城”“入住”擴建天宮

  “神五”解決了單人單天上天返回;“神六”突破了多人多天上天返回;“神七”實現了太空出艙行走。而“神八”和天宮一號要在太空中交會對接,從而形成我國空間站的雛形。“神八”、“神九”將執行無人飛行任務,如果順利,“神十”上將搭載航天員。

  如果説“神七”是辦理了太空“入戶手續”,那麼天宮一號就是“入住”的開始。接下來的太空“造城”,還要等待2015年前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以及未來真正的載人空間站的陸續搭建。中國的空間站將從8噸發展到60噸,從一定規模發展到較大規模,從短期有人照料發展到長期有人照料。

  按照中國的太空計劃,2020年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而根據美俄航天部門的計劃,國際空間站將在2020年結束使命,墜入大海。屆時,中國空間站或將成為全世界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

  未來,我們還有很多太空期待。

  南方日報記者 辛鈞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