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落後美俄 專家駁中國太空威脅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9日 22: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主持人:歡迎您繼續收看我們的太空新旅,天宮啟程的特別節目,今天晚上21點16分“天宮一號”已經由長征2號FT1型火箭順利送入太空,進入預定軌道,開始他的太空之旅的任務了。這次“天宮一號”發射升空,不光我們關注,整個國際上關注度也非常高,而且我注意到出現兩種聲音,一種是在感嘆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發展的太快了,另一種聲音同時也説到,中國是不是又有太空威脅論。其實我們非常清楚我們目前的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突破,在整個國際的載人航天領域當中我們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周:應該説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或者我們還即將要做的,是美國和俄羅斯已經在幾十年前做過的,差距顯而易見,所以説我們發展太快,這個是不客觀的。但另外一個方面,我們這麼慢,是不是我們就是今天才能做,如果按他們的做法,我們也可以早做,但是我們這個東西,就是我們發展載人航天的目的有關係,這是一方面,就是我們是從突破掌握技術,然後利用太空資源,開展科學實驗這樣一個角度來做的。那麼大家可以看到,從神舟一號到今天,扎紮實實的、一步一步的,我們有一個完整的籌劃,每一步做什麼事情,突破什麼技術,這是技術上的工作,另外一方面,從經濟上來講,也找了一個比較經濟的做法。比方説他們早期做了一些東西,一次生産多少發,連著打,那麼我們沒有這麼做,打一戰,進一步,扎紮實實找問題,做好改進,再做下一步,這樣看起來我們是慢一些,但是每一步都有所成就。所以整體來講……

    主持人:我們很清楚差距在哪兒,但是也很清楚我們的目標在哪兒,更主要我們一步一步怎麼走。我們的確對於自己的差距是非常了解。因為就像剛才周先生所講的,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美國、前蘇聯在幾十年前都做過的,所以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美國俄羅斯是走在我們的前面的,我們也可以從他們的技術當中獲得更多的收益,接下來一個短片會告訴大家,國際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誰走在中國的前面。

    解説:1965年12月15日上午8時27分,美國雙子星座6號飛船發射升空,它磁性的目標是為了追尋前一天于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雙子星座的7號飛船及兄弟倆肩負著人類第一次在太空中對接的重要使命。它們在不同的軌道上並列飛行,經過繞地球飛行四圈後,在位於太平洋上空320公里交會,彼此相距30厘米,實現了第一次有人空間交會。有了在太空中初次見面的經驗,怎樣使兩個航天器在太空中成功對接,就成為航天領域重點研究的對象。1966年3月16日,美國雙子星座八號飛船與無人“阿吉納”目標飛行器在太空交會,宇航員用飛行器成功與“阿吉納”交會,這也是歷史上航天器的首次交會對接。然而就在成功對接後不久,飛船猛烈滾動並旋轉起來,這使得宇航員不得不將飛船與“阿吉納”分開,這才使得飛船雲頂下來,後經察看是因人為扳錯開關造成了故障,為確保安全,飛船緊急。

    隨著交會對接技術的不斷成熟,交會對接開始應用於大型航天器,航天飛機和空間站的組裝,1961年經過61個小時的太空追逐,美國航天飛機終於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交會,當這兩個各種100多噸的龐然大物飛行到上空時運行速度是每秒70多米,允許他們對接的時間只有短短2分鐘。通過宇航員不斷筆供的數據,“亞特蘭帝斯”號飛機把相對速度控制在每秒3分鐘以下,成功實現對接,此時交會對接技術被運用到了空間故障的檢修,燃料加注,部件更換等更多領域。1997年,日本發射兩顆,0.5噸和2.5噸的無人交會對接衛星,並成功進行了不同距離的分離、交會與對接,這也是世界上首次全面實現自主交會對接。交會對接已步入全面自主技術水平。  

    40多年以來,交會對接已經從探索、研究、實驗階段逐步走向成熟和應用階段,技術水平也從依靠地面站和宇航員聯合受控操作,走向自動控制,而且不斷在提升其自主性,並且不斷國際化,國際空間站成為了實現各種交會技術的最好平臺,交會對接技術對人類更有效地開發宇宙資源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持人:國際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應該説美國俄羅斯發展了很多年,但是到現在為止也不敢保證説每一次都可以完成的非常好。所以也可見這樣的一個難度對接下來“天宮一號”好神舟八號、九號、十號也會有更多的挑戰。在昨天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新聞發佈會上,我們的新聞發言人武平也説老,接下來會有很多的難點,特別説到任務的組織實施會更加複雜,而這一切還要落到我們的十幾萬航天人的身上。

    周:剛才也説了,剛才看到了這個情況,國外到今天,它在進行交互對接的時候,同樣還經常出現各種各樣意外的情況,昨天發言人也説到了,實際上我們會控制風險的角度,有針對地採取很多的措施,首先呢,就是從方案設計上,設計方案上,大家知道這個可靠性也好,是首先設計出來的,從設計方案來講,應該説集中的很多優勢,比如説剛才談到的增加中際衛星,整個擴大覆蓋率,這些工作都是從一個方案上要保證固有可靠性提高,包括火箭的提高。

    主持人:包括剛才余院士也提到火箭入軌的精度要求特別高。

    周:對,首先是一個技術方案問題,第二個就是實驗驗證問題,很多問題在裏面我們想方設法進行實驗驗證。

    主持人:我把能放在地面驗證的都放在地面驗證。

    周:能在地面做充分的實驗驗證。再加上任務組織實施很到位。

    主持人:所以一切真的要落到十幾萬航天人身上,每一個人的工作都非常關鍵,不有絲毫的閃失。的確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我們的起步比別人晚,所以我們要趕超他們,我們速度不能慢,但是我們也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我們要儘量少走彎路、錯路。在這兒也要祝福“天宮一號”,也感謝我們每一位付出辛勤努力的中國航天人。好感謝大家收看我們今天的“天宮一號”發射的特別節目,再見。

責任編輯:許桂梅

熱詞:

  • 天宮
  • 天宮一號
  • 空間對接
  • 太空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