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抗瘧藥物項目參與者稱屠呦呦1人獲獎不公平(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9日 1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969年,李國橋故意感染瘧疾,“以身試法”實驗針灸療法。(記者翻拍)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李國橋。

拉斯克獎得主屠呦呦。

當年國家科委頒發的青蒿素發明證書。

  文、圖/本報記者何濤

  9月23日,81歲的屠呦呦面帶笑容地站上了美國紐約拉斯克獎的領獎臺,她用雙手捧起了沉甸甸的獎盃,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這一國際醫學大獎。屠呦呦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被稱為“東方神藥”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無數人的生命,拉斯克基金會將臨床醫學研究獎頒給屠呦呦,以表彰其對治療瘧疾藥物青蒿素的研究貢獻。站在獎臺上的屠呦呦説:“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

  獲此大獎讓此前默默無聞的屠呦呦震驚了中國醫學界,也讓常人所不知的青蒿素研究進入了大眾視野。在30多年前醫療技術條件落後的中國,為何能發明出全球領先的抗瘧疾藥?近日,本報記者先後採訪了當年參與“523項目”的多位教授,試圖破解中國人發明青蒿素的秘密。

  屠呦呦成為首位獲拉斯克獎的中國人。美國專家稱,諾貝爾醫學獎下月揭曉,不排除屠獲獎的可能性

  對於屠呦呦獲得拉斯克獎,李國橋一點也不覺得意外。李國橋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國際著名瘧疾專家、青蒿素發明獲獎人之一、多個青蒿素復方的發明人。

  廣州老專家未能分享大獎

  李國橋回憶説,去年底,有位美國知名的醫學教授推薦他填寫一些表格,用於申報拉斯克獎,表格的最後有一個問題是:“如果你獲得了這個獎,你認為還有誰應該獲獎?”

  李國橋當時填了兩個人,第一個是屠呦呦,第二個是羅澤淵。2011年拉斯克獎日前揭曉,屠呦呦獲獎,從而成為該重要獎項歷史上第一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

  李國橋落選,當初推薦他的美國教授向他解釋:“當時推薦了兩個人,但最後只定了一個人。”

  迄今為止,全球共有超過300人次獲得拉斯克獎,其中有80位在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因而,拉斯克獎被視為諾貝爾獎的風向標。屠呦呦獲獎,證明國際社會承認中國人發明了青蒿素,也讓那段已被塵封的歷史重新展現到了世人面前。

  塵封的“523項目”

  南方的惡性瘧疾在中國古籍中被稱為“瘴氣”,歷來讓人聞風喪膽。但中國開始大張旗鼓地進行抗瘧疾的研究,源於一場秘密的援外任務。1964年,越南戰爭爆發,當時越南常年惡性瘧疾流行,越南和美國兩軍都因瘧疾嚴重減員。越南領導人向中國求援,希望中國幫助他們解決這一難題,我國領導人答應了這一請求。此後,代號為“523”的瘧疾防治藥物研究項目正式展開。

  原全國523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劍方今年已85歲高齡,但他精神矍鑠,對523項目的眾多細節記憶清晰。他回憶説,1967年5月23日,國家科委和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召開了“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會議”。

  今年已73歲的施凜榮是當年523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助理員,他當時作為軍事醫藥科學院的工作人員參與該項目。項目由軍隊抓,管理上比較嚴格,所有參與人員必須一心一意搞研究。

  施凜榮説,523項目持續了13年,聚集了全國60多個科研單位,參加項目的常規工作人員有五六百人,加上中途輪換的,參與者總計有兩三千人之多。

  屠呦呦首用乙醚提取

  李國橋從1964年就開始了針灸治療瘧疾的課題研究,1967年,他被點名組織一個針灸小組,加入523項目。隨後,李國橋帶著小組成員深入瘧疾高發地區進行治療。為了檢驗針灸治療的效果,李國橋還主動叫護士把瘧疾病人的血注入他的體內,故意讓自己感染。

  李國橋在自己身上進行了連續4天的針灸治療,直到脾臟、肝臟腫大,全身高燒、陷入險境,才停止了在自己身上做實驗。李國橋説:“想摸索一下,通過實驗我徹底死心了,針灸沒辦法治療瘧疾。”此後,李國橋加入了中草藥組的研究。

  1969年,時年39歲的屠呦呦以中醫研究院科研組組長的身份加入523項目。屠呦呦與同事一起查閱了大量藥方,從中找出了出現頻率較高的抗瘧中草藥或方劑,其中,青蒿提取物有明顯的抗瘧效果,對鼠瘧原蟲曾有過60%~80%的抑制率。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從東晉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一書中受到了啟發。書中記載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內容,屠呦呦由此認為高溫有可能對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壞,從而影響療效。於是,她降低了提取溫度,由乙醇提取改為用沸點更低的乙醚提取,結果發現,乙醚提取法的提取物對於鼠瘧和猴瘧的抑制率均達到100%!

  張劍方主編了《遲到的報道五二三項目與青蒿素研發紀實》一書,書中記錄了中國發明青蒿素的不少內幕。該書稱,1972年3月,全國523辦公室在南京召開中草藥專業組會議,屠呦呦作為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代表,報告了青蒿對鼠瘧原蟲近期抑制率可達100%的實驗結果,引起全體與會者的關注。參與523項目的雲省藥物研究所和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的工作人員開始著手利用當地的植物資源,分別開展分離有效單體的研究。

  張劍方説,屠呦呦的研究對其他單位有啟示作用。北京中藥所在老鼠和猴子身上做了實驗,效果不錯。屠呦呦在一次會議上介紹了情況,雲南的研究人員聽後深受啟發,很快就從當地的黃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並投入了臨床。

  堪比“兩彈一星”

  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羅澤淵在雲南大學的校園內發現了苦蒿,特意採集了一些帶回研究所。後經石油醚、乙醚等提取出了黃蒿素,未發現對心肝有明顯損害,“而且臨床效果很好”。

  由於李國橋小組連續7年在海南、雲南等地治療惡性瘧,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全國523項目辦公室決定把雲南藥物所提取的黃蒿素交由李國橋小組做臨床實驗。“我們于1974年10月~12月,先後用黃蒿素治療瘧疾18例,初步結果表明,黃蒿素對瘧原蟲的毒殺效果快於氯喹。”李國橋説,氯喹是當時美國人研製的抗瘧疾藥,藥效不明顯。

  此後,經過兩年的三次“大會戰”,廣東、江蘇、四川等地用青蒿素和青蒿簡易製劑臨床治療瘧疾2000例,其中青蒿素治療800例,有效率100%;青蒿素簡易製劑治療1200例,有效率在90%以上。

  李國橋説,一系列的實驗證明青蒿素是好藥,上級要求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研發新藥。新藥于1975年研製成功,並於1979年通過全國鑒定。

  這是一場長達13年的艱苦長跑。施凜榮説,當時是特殊時期,其他項目都停了,只有“兩彈一星”和523項目沒有停。“大家不為名利,一心工作,跟現在不一樣。發明青蒿素是一場接力賽,當時一有成果,大家就馬上拿出來分享。”李國橋説。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來,青蒿素作為治療瘧疾的一線藥物挽救了無數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貧困地區的兒童。

  名利浮現,爭議不斷

  據張劍方透露,1979年召開了關於青蒿素的全國性鑒定會議,確定了6家發明單位和49家協作單位。衛生部向國家科委評獎委員會寫了報告,國家獎勵了5000元。

  張劍方説,5000元在當時很值錢。中醫研究院分得了2200元,廣州中醫藥大學分得了400元,其他一些單位也得了獎金。他們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向全世界發佈了青蒿素的發明成果那時還沒有專利制度。

  但有關青蒿素發明和利用的爭論從來都沒有平息過,這讓張劍方感覺很為難。張劍方説,其中一家發明單位用所有發明單位共有的研究資料單獨向衛生部申請了新藥證書。此事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另外幾家發明單位向國家科委、衛生部和國家醫藥管理局寫報告抗議,後來還打了官司,但最終不了了之。

  張劍方發現,最近有學者寫文章暗指青蒿素是屠呦呦研究小組的另一名成員提取出來的。“這一點本身就爭論得很厲害”。為此,北京大學有一個研究生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青蒿素的發展史。

  一人獲獎背後的聲音

  對於美國將拉斯克獎僅頒給屠呦呦一人, 張劍方説他“很難辦”。“美國人給中國人一個獎,這是好事。當時西方不承認,現在承認了,只要承認是中國發明的,我就高興。但另一方面,我覺得只頒給一個人,有些不合適。美國的頒獎制度跟我們不一樣。我們的頒獎制度是先徵得基層同意,然後一層層上報,先報到市裏、省裏,再報到國務院。這次美國人頒這個獎,事先國家科委、衛生部可能都不知道。”

  “這個獎不是我報的,也沒有徵求我的意見。我還是贊成國家科委批的發明單位獲獎。”張劍方説,“我希望中國醫務工作者不但能得這個獎,還能得諾貝爾獎。屠呦呦可以得獎,她有一定的貢獻,但我不贊成她一個人得獎,我贊成國家科委批准的發明單位都應該得獎。如果只是她一個人得獎,整個523項目組的人都不會同意。”

  “有人説爭論反映了中國人的劣根性,其實不是這麼回事。中國人得獎我很高興,但是只是屠呦呦一個人得獎,感覺不公平。”施凜榮説,去年底,他與張劍方聯名向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寫信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對於中國醫學界的爭論,屠呦呦一直沒有正面回應。一位了解她的美國學者稱,她與一些人有矛盾,不願再提這些事情,她的一些研究資料也沒有對外公開。

  “東方神藥”

  産業受制於人

  李國橋説,中國的青蒿素研究早在1981年就已引起了西方的關注。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到北京邀請中國各方面的專家召開了一個青蒿素的專題研討會。

  九成原料出自中國

  據統計,全球90%以上的青蒿素種植和提取都在中國,但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生産的青蒿素藥物一直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理由是中國的藥廠沒有取得GMP(優良製造標準)的資格認證。

  1983年,財政部專門拿出200萬元經費,讓有關單位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重新展開規範的研究。但目前,中國藥廠仍然困擾于預認證,李國橋研製的第三代抗瘧疾復方藥去年進入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藥物目錄,但生産的藥廠仍未通過預認證。

  “沒有預認證,就沒有國際大機構採購的渠道,只能自己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去推銷。”李國橋説。

  國際市場只佔零頭

  青蒿素被許多非洲國家稱為“東方神藥”,但發明它的中國並沒有站到青蒿素産業鏈的高端。我國的青蒿素産業近年來迅速壯大,但仍無法有效突破受制於人的局面。

  數據顯示,2007年1~9月,全國青蒿素製劑出口總額僅為4000萬美元,這只是全球抗瘧疾藥物的總採購量的一個零頭。

  大多數中國企業淪為跨國制藥巨頭的原材料提供者,或者是OEM工廠,國際市場被一些外國大公司牢牢掌控。

  廣州抗瘧隊援非

  張劍方説,多年前,中國的一家研究院將一個抗瘧疾非常有效的復方賣給了瑞士諾華公司。目前,諾華已在40多個國家註冊了這種藥,並且進入了聯合國的官方藥品目錄。而國際組織和非洲國家的政府採購佔了全球青蒿素製劑消費市場七成以上的比重。

  直接帶醫療隊出國抗瘧,已成為中國青蒿素産業突圍的一條蹊徑。2007年11月,廣州抗瘧醫療隊在科摩羅瘧疾最嚴重的莫埃利島上開展項目。李國橋説,目前廣州抗瘧醫療隊在莫埃利的工作非常成功,整個抗瘧疾治療將擴大到科摩羅全國。

  美國衛生研究院專家:

  屠呦呦獲獎實至名歸

  美國權威專家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 詳解屠呦呦獲獎的原因

  屠呦呦能獲拉斯克獎,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兩位科學家米勒路易斯和蘇新專的大力推薦有直接關係。

  有業內人士稱,2007年,米勒路易斯和蘇新專特意來中國調查了青蒿素的研究歷史,並寫了《青蒿素:源自中草藥園的發現》一文。對於美國人為何將拉斯克獎頒給屠呦呦,身在美國的蘇新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以下是他的主要言論和觀點。

  獲獎因為三個“第一”

  拉斯克獎評獎委員會共有24名評委,他們都是美國人,其中半數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知名科學家。最終的評獎結果由這24名評委投票決定。

  我已經聽説這個獎頒給屠呦呦一人引發了爭議。從發明到臨床應用,青蒿素的研製肯定凝聚了一大批科學家的功勞包括李國橋,他的貢獻也很大,他通過40年的持續工作推動了全世界對青蒿素的認可。523項目是一個龐大的計劃,有很多人做了貢獻,這毋庸置疑。

  但此次評獎關鍵看三個方面:一是誰先把青蒿素帶到523項目組。二是誰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三是誰做了第一個臨床實驗。

  屠呦呦第一個把青蒿素引入523項目組,第一個提到100%活性,第一個做臨床實驗,這三點中的任何一點都足夠支撐她得這個獎。

  關鍵看誰先想到

  美國人頒獎,注重科學發現的思維,而不在乎是誰做的。美國人不會把獎頒給一個具體做事的人,而會頒給告訴你做這件事的人,這與國內的標準不一樣。也許有其他人在屠呦呦的小組裏做過實驗,某種意義上他才是親手做這件事情的人,但他是屠呦呦的手下,實驗的想法是來自屠呦呦的。

  雲南、山東首先提取出了高質量的青蒿素,這並不奇怪,可能這兩個地方的原料質量很高。屠呦呦保存了兩封信,分別是雲南和山東方面寫給她的,信中稱:“感謝你們在會上提供的信息,你們給我們很多啟發。”這也證明,這兩個省如果不是受到啟發,根本研究不出來。他們的工作不叫發明,叫改進。

  總之,這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大家都有貢獻,但關鍵得看誰是最初的貢獻者。科學總是一步步地往前走,不可能讓所有有關的人都獲獎。

  為了弄清這件事,我曾專門到中國見了李國橋、屠呦呦、張劍方、施凜榮和羅澤淵。屠呦呦早年做了一件讓大家不高興的事,她替中藥所申請了發明青蒿素的證書,很多人覺得她把成果都拿走了。我認為,從國家角度看,中藥所作出了主要貢獻,把發明證書給它沒有錯。這樣就把523項目的其他專家都得罪了。後來,屠呦呦決定不再談這件事,資料也不給別人看了。

  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多人的爭議?因為523計劃當時是個軍事機密,有些機密文件許多人看不到,包括北京大學的饒毅教授。最近,饒毅説他看到軍科院523的原始文件,證實屠呦呦確實是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第一人。

  有機會得諾貝爾獎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獲得拉斯克獎 ,有人認為屠呦呦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個可能性當然有,下個月就會公佈諾貝爾獎的結果。歷史上,得了拉斯克獎後又得諾貝爾獎的幾率比較大,但也有很多人落選,所以現在還不清楚。

  目前的爭議肯定會對屠呦呦競爭諾貝爾獎有一些影響,但現在的爭論對今年的諾貝爾獎結果不會産生影響,因為今年的結果幾個月前就已經定下來了。

  如果把諾貝爾獎頒給屠呦呦,這對中國人的貢獻絕對是一個正面的肯定。青蒿素實在太重要了,每年都救了幾百萬人的性命。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屠呦呦
  • 拉斯克獎
  • 1983年
  • 石油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