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上海“魚精蛋白”不缺貨 微利藥品生産須予保護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7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開欄的話

  由於缺貨,一種叫魚精蛋白的藥,經過媒體報道,迅速揚名全國。

  魚精蛋白,藥價不貴,卻很重要。這種每支零售價十幾元的注射液,用於防止大出血,被稱為心臟手術的救命藥。

  有些人感嘆,廉價藥利潤低,企業不願生産。果真如此嗎?一旦出現短缺,政府有沒有調控手段?

  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廉價藥”,報道企業實情,介紹成功經驗,探討解決之道。

  本月初以來,一些地方相繼爆出魚精蛋白缺貨的消息,包括北京、山東、廣州等地。直到今天,雖然國家藥監局緊急組織企業生産,情況逐漸好轉,但仍未完全恢復。

  魚精蛋白,全名“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是一種抗肝素藥,主要用於因注射肝素過量引起的出血。在心臟手術結束時,患者需要使用該藥解除抗凝,以防止出現大出血。因此,魚精蛋白雖然便宜,卻被稱為心臟手術的救命藥。

  由於一時緊缺,導致各地許多心臟病手術無法正常進行。

  記者注意到,在各地缺貨的同時,惟獨上海未受影響。

  七道閘門 防止斷供

  上海不缺魚精蛋白,與生産企業在上海有直接關係。

  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全國唯一一家生産魚精蛋白的企業,隸屬於上藥集團,生産魚精蛋白已有幾十年曆史。

  據上藥集團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出現短缺狀況,完全是因為原料的問題。魚精蛋白是從魚類新鮮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種鹼性蛋白質的硫酸鹽,由於只能用太平洋中的一種深海魚,而這種魚成熟期只在4、5月份,原料受自然制約性很強。

  多年來,第一生化一直向青島一家原料供應商採購魚精蛋白原料,但在去年下半年,該供應商表示不再提供原料,於是第一生化開始自製原料。雖然生産曾一度受到影響,但企業一直沒有停産。

  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日前透露,公司已經加大力度組織生産,本月底前9萬支魚精蛋白注射液就可投放到市場。

  上海不缺魚精蛋白,也不完全因為生産企業在上海。

  2005年開始,為解決藥品供應緊缺問題,上海探索建立了一套協調機制,上至政府部門,下至醫院大夫,一共七道閘門,防止藥品斷供。

  第一道閘門,市衛生局。該局負責掌握臨床緊缺藥品需求信息,向各醫院定期收集,向各部門定向發佈。

  第二道閘門,市經委。根據衛生局提出的量化需求,協調企業組織生産或向外省市採購。

  第三道閘門,市藥監局。根據衛生局提出的量化需求,對涉及藥品質量標準、委託加工、産品註冊事宜的,由市藥監局解決。

  第四道閘門,市物價局。對確屬價格因素影響生産的,由市物價局酌情調價處理。

  第五道閘門,市醫保局。對不能調價或調價後仍不能解決的,由市醫保局試行醫保購買。

  第六道閘門,政府儲備。上述五道閘門之後,仍有供應困難的藥品,納入市級重要商品儲備管理體系,列入專項資金補助。

  第七道閘門,醫院大夫。對確實無法解決的個別患者的習慣用藥,則通過臨床醫師的用藥指導,選擇其它替代藥品。

  七道閘門,環環相扣,分工明確,責任清晰,涵蓋了短缺的廉價藥所涉及的各個環節。

  上海市藥監局副局長唐民皓説:“《制度》的建立,明確了各政府職能部門之間對於臨床緊缺藥品生産、流通、使用的工作職責,從制度上對確屬臨床需求的緊缺藥品供應提供了保障。”

  據了解,該制度出臺的當年,即協調解決了糜蛋白酶、復方磺胺甲惡唑注射液、碳酸鋰片等藥品臨床的供應問題,取得較好的效果。

  與此同時,市衛生局還通過“上海醫藥採購招標平臺”公佈藥品需求信息,來吸引各地生産企業直接投標,以解決臨床需求。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近幾年臨床緊缺藥品情況得到了有效緩解,社會反響趨於平緩。

  微利藥品 如何保護

  上藥集團有關人士説:“生産魚精蛋白,企業一直是微利。”

  據這位人士介紹,一盒5支裝的魚精蛋白,出廠價為45.68元,從集團銷售到醫院的價格是48.7元,即每支9.74元。根據規定,醫院可在藥物進價基礎上加成15%,最後面向患者的價格為每支11.2元。

  “即使賺不到錢,但作為一家國有企業,理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況且,魚精蛋白只佔企業産品中很小一部分,企業整體運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這位人士表示。

  除了企業的社會責任,還有什麼機制,能保護藥廠生産廉價藥品的積極性?

  上海市藥監局流通處處長王燕説:“長期以來,人們對廉價經典藥的概念存在不同理解。一般來講,廉價經典藥是指療效明確、使用歷史較長、價格低廉的藥品。目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列入的藥品,是經過專家遴選並認定的、療效明確、使用廣泛的藥品,應均屬經典藥品。其中價格較低的這部分藥品,應當被認為是廉價經典藥。”

  近年來,由於生産企業高度市場化運作,對那些療效明確、使用歷史較長、價格低廉的藥品,企業生産積極性和醫院採購積極性都不高,導致部分廉價經典藥出現供應短缺現象。

  去年以來,隨著上海醫改的推進,相關部門對廉價經典藥形成進一步認識。據唐民皓介紹,為保護企業的生産積極性和保證藥品質量,市衛生局在基本藥物招標採購中,對低價藥品(西藥日服費用不高於1元,中藥日服費用不高於1.5元)採取由物價部門核定零售價格、投標産品不再報價、直接按質量評審結果錄取的方法。

  目前,上海低價藥中標結果已公佈,共計99個品種,約佔688種藥品的15%。絕大多數品種有3—5家中標企業,可以保障臨床對基本藥物中低價品種的需求。

  此外,本月中旬,上海已在10家藥店設立了廉價藥直供專櫃,曾經一度斷貨的上海通用藥業生産的鹽酸金黴素眼藥膏、紅黴素眼藥膏等近10種物美價廉的家庭常備藥都被放入專櫃之中。通過直供點,廉價經典藥直接從廠家進入藥店,並保證全年供應。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魚精蛋白
  • 復方磺胺甲惡唑
  • 碳酸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