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取得顯著成效 尚需繼續努力(國際視野評價篇)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6日 07: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蔡華偉製圖

一些外國人在廣西桂林學打太極拳。

  人民圖片

  中國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海外人士切實感受到了中國國際傳播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中國國家形象和中國人在海外的形象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海外媒體也不再只關心中國的負面新聞,對中國各方面的變化更加感興趣了。當然,提高國際傳播能力是一個長期且艱苦的過程。

  章于炎(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中國合作項目部主任)

  焦美俊(墨西哥華人華僑社團聯合總會會長)

  巴維爾涅戈伊察(《俄羅斯報》社長)

  科瑟列夫(俄新社政治評論員)

  毛羅岡薩萊斯(墨西哥總統府新聞辦公室官員)

  鮑勃魏克沙(《今日肯尼亞》編輯部主任)

  斯瑞瓦斯塔瓦(印度傳媒學院資深教授)

  徐康洙(韓國海外文化弘報院院長)

  克裏斯愛德華(澳大利亞瑞德傳媒公司經理)

  布魯斯麥克勞林(澳大利亞中效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

  駐外隊伍擴大

  正面報道趨多

  章于炎:近幾年中國媒體在美國的傳播能力有所增強,中央電視臺及各省衛視節目等已在北美落地,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各大媒體在美國都很活躍,許多重大活動上能看到中國記者的身影。一方面,中國記者向國內傳回現場的第一手新聞,用中國的視角來報道重大的國際事件;另一方面,中國媒體也把中國的新聞和形象傳播到世界,同時也傳遞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在美國,一些國會議員對中國有很多誤解,其中一些誤解是出於對中國的無知,這也從一個方面説明中國媒體有責任更多地把一個真實的中國及其文化價值觀傳播到美國的主流社會。

  墨西哥有關專家:自中國提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以來,中國許多新聞機構加大了國外分社建設力度,在人員擴充、設備增強等方面陸續忙碌起來,中國駐墨大使館也新成立了國際公關處。從這一些忙碌的身影中,人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中國正在下大力氣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墨西哥當地媒體對於中國的正面和客觀報道篇幅正在逐步增多,特別是普通民眾對於中國的了解趨於全面、客觀和積極。中國駐外新聞隊伍的壯大,其量變的最直接意義在於:在重大國際新聞現場能有中國記者的身影,能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在積極關注國際熱點,同時有助於中國對國際事務的了解和把握;其次,中國駐外使領館以及海外中資企業對外國媒體更為開放,敢於並願意接受外國媒體的採訪。不管外國媒體現階段報道的效果如何,接受採訪都有助於增強中國的國際傳播能力,增強中國的軟實力;此外,中國政府的聲音在一些外國媒體中得到了體現。以非洲為例,南非布阿通訊社、安哥拉通訊社、《讚比亞時報》等媒體在報道中國時,經常直接採用或轉引中國媒體的報道,這些都説明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在提升。

  焦美俊:中國提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以來,海外人士切實感受到中國國際傳播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中國國家形象和中國人在海外的形象都得到很大改善,海外媒體也不再只關心中國的負面新聞,對中國各方面的變化更加感興趣了。最近幾年,墨西哥人對中國發出了讚美,感嘆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讚美中國人的勤勞以及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墨西哥有許多人想讓自家小孩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無論大人小孩,見到中國人,會熱情地用中文打招呼:"你好!"這在10多年前是難以想象的。墨西哥人從過去的保守、排斥中國到現在完全轉變態度,接近中國、與中國合作做生意,希望中國人來墨旅遊等,都充分體現出中國的整體形象在海外提升了,這與中國在海外加大傳播力度是密不可分的。而中國駐外記者隊伍的擴大、記者素質的提高則是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因素。

  成就令人矚目

  國家形象改善

  巴維爾涅戈伊察:中國傳媒市場的蓬勃發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媒體的發展水平很高,正在不斷提供高水平的新聞産品。現在俄羅斯和中國的媒體都在努力向世界發表自己對國際大事的看法。

  科瑟列夫:在加強國際傳播力方面,中國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比如,現在俄羅斯媒體已經有意識地關注中國媒體和中國新聞。俄羅斯人對中國的印象早已不是過去的恐懼和害怕,也少了許多偏見。現在很多俄羅斯人知道,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很多方面超過俄羅斯,中國的經濟成就舉世矚目。

  毛羅岡薩萊斯:這些年墨西哥媒體上有關中國的各類新聞明顯增多,並且這一趨勢仍在繼續,這説明隨著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和政治影響力的提升,墨西哥和其他國家一樣,對中國的關注度也在提升。但同時,必須認識到,包括中國、墨西哥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目前與世界主要國際傳媒仍存在較大差距,第三世界國家發出的聲音在全球的影響力仍然較為微弱,這種在國際輿論中處於弱勢的話語權局面與當今世界南方國家整體崛起、中國國際地位迅速上升的現狀不相適應。中國已上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提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鮑勃魏克沙:中國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幾年前,我還對中國知之甚少,因為我所得到的有關中國的新聞和資訊幾乎總是負面的。給我的印像是,中國是"封閉而專制的"。其實中國完全不是這樣,她真實的面貌已經通過諸如《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媒體傳遞給了我。同時,近年來,至少在肯尼亞和東非地區,中國與非洲在經濟、文化、社會和外交等領域的互動和合作也不斷通過雙方媒體反饋給當地人民。與此同時,中國還向非洲傳媒界提供交流機會和獎學金,這也從一個方面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傳播能力。國際傳播能力的提高正是在於加強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有關新聞資源的開放與交流。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國與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礎在於相互理解、友誼和合作。加強國際傳播能力能夠促進上述關係之間的互相溝通。在全世界範圍內,不同國家、地區也因此能夠建立信任、協調合作。良好的國際傳播能力是非常有價值的,包括能夠給國家帶來經濟利益。顯然,國際傳播能力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軟實力,它為人們之間建立信任和理解,並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和其他領域開展合作提供了基礎和保障。中國與非洲的溝通正處於正確的軌道上,沒有比這更好的捷徑以拉近彼此的距離。例如,中國在內羅畢等地建立孔子學院,這也是一種加強國際傳播能力的方法,因為語言始終是一個障礙。中國如果繼續按此前行,必然能夠讓漢語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在這條道路上,中國媒體與非洲同行間應當保持緊密的紐帶聯絡,讓雙方的記者、編輯持之以恒地報道出積極的故事來。

  斯瑞瓦斯塔瓦:國際社會感受到了中國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的努力,但提高國際傳播能力是一個長期且艱苦的過程。國際傳播能力是一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包括文化的傳播和新聞信息的傳播。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基礎,開始意識到提升國家軟實力和改善國際形像是何等重要。中國目前的做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海外大量設立孔子學院,傳播中國文化;另一方面是推動中國媒體與海外媒體的商業合作。這兩種做法,對於增強中國的國際傳播能力都非常重要。就傳播中國文化而言,這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漫長過程。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已經幾個世紀之久,英文媒體也已牢牢主宰著世界的話語權,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其地位很難被撼動。中國在海外推廣孔子學院,教授中文和傳播中國文化,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目前應當是中國拓展國際傳播能力的較好時期,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渴望了解中國。中國中央電視臺的英語頻道就比較受歡迎,因為其在"硬新聞"報道時側重的是事件本身,在"軟新聞"報道時體現出了趣聞性,介紹了外界真正關心的一部分內容。

  走上正確軌道

  尚存薄弱環節

  徐康洙:中國的三網融合政策以及在改善硬體條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不過中國媒體還需要多考慮受眾立場,使報道內容更符合受眾感受。

  斯瑞瓦斯塔瓦:中國媒體與海外媒體進行商業合作,目前看,其對國際傳播能力的實際貢獻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有二:首先,由於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刻板印象,總會將中國媒體統統歸為官方媒體,雖然這些媒體經過了一定的改革,但人們的印象不容易改變,這就降低了這些媒體的吸引力;其次,中國媒體與海外媒體商業合作存在獨特現象,使得海外媒體對與中國媒體合作的意願不夠強烈。

  克裏斯愛德華:中國媒體的國際化,即中國媒體人員的擴充,以及與駐在國媒體加強聯絡、合作是件好事,也可以説是走上了正確的軌道,但中國媒體不能沿用傳統的傳播方式。國際化的基本概念是共享新的理念和觀點。中國媒體和西方媒體的背景和目標不同,機制更是大相徑庭,要想在國際傳播能力方面取得長足進展還需走較長的路。任何一國的媒體必須尊重受眾及其智慧。在當今快捷的網絡信息時代,不能有任何欺詐行為,發生在英國的竊聽事件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媒體必須始終使受眾保持知情、自主思考和自我判斷,它們不能説教,或者教訓受眾。中國媒體人屬於世界最佳媒體人行列,他們懂得如何做好新聞。

  布魯斯麥克勞林:西方媒體有關中國經濟增長、中國與澳大利亞及西方國家的經貿往來等報道越來越多。西方人對中國的了解也因此有所增加。中國有很多好的事情可以説,但總感覺説得不夠。最近我與一位朋友聊起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等問題,朋友説:"其實,西方在非洲的投資、援助都是有條件的,有些條件還很苛刻。西方沒有給非洲提供什麼幫助,很失敗。而中國卻不同,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很大,而且沒有附加任何條件。中國幫助非洲一些國家建醫院、搞基建等,為非洲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但西方媒體説,中國在非洲搶佔資源。這是為什麼?因為該説的沒説,或者沒説夠。中國完全可以大力傳播投資項目,充分報道投入多大,自己獲得多大利益,給非洲帶來多大利益。當然,這裡面有個透明度問題。不要怕透明,透明能讓人信服。"

  焦美俊:中國國際傳播力建設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首先,中國媒體的主動性傳播工作做得還不夠,例如以中國人的視角和觀點看待問題的新聞報道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傳播,在墨西哥就缺乏像美國CNN那樣用來傳播中國新聞視角的一個大平臺,這需要資金投入來建設。其次,中國自己現存的傳媒平臺還不夠大、不夠寬,現在墨西哥常駐的中國新聞媒體均各自為政,並沒有集中力量辦一個大的平臺,實現平面和立體媒體的統一,沒有集中形成合力,就會造成一些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第三,中國媒體只是單向發聲,僅限于報道駐在國當地發生了什麼,做出的新聞報道只是給國內的中國觀眾看,並沒有主動傳播中國自己的方針政策和立場觀點。中國發生的事情和對國際問題的判斷應讓國外受眾知曉,這個非常重要。中國要搶在發達國家媒體前先"發聲",讓外國人通過中國的報道"先入為主"、避免國外媒體惡意曲解和錯誤解讀,如此一來,國外公眾對中國的誤解才會減少,"妖魔化"中國的機會就會大大降低。

  (本報駐外記者李景衛、譚武軍、莽九晨、王恬、韋冬澤、王磊、張光政、張曉東、鄒志鵬采寫)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國際社會
  • 國際傳媒
  • 國際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