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農民劇團"樂事"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一線見聞)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5日 03: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天夜幕剛剛降臨,河北省霸州市東楊莊鄉下坊村文化活動站的小劇場就熱鬧起來。

  百餘座位的小劇場,一個小小的舞臺,沒有大城市劇場的豪華,簡陋但不簡單。演出開始了。舞臺右側的板胡、鼓樂聲響起,演員們衣着戲服,帶着粧容,款款走上舞臺。

  9月22日這天是為國慶村晚會的專場綵排,一段河北梆子《十萬金》選段,演員們唱得聲情並茂,那個認真勁兒一點也不輸於城裏的專業院團,觀眾們看得入神入迷,那個沉醉勁兒還真像大劇院裏的"票友"。

  這臺上的演員和台下的觀眾,無一不是下坊村的村民。大家白天在附近工廠做工,在農田裏忙農活,晚上就聚在這小劇場裏。別看這兩天正趕上秋收,可排戲、看戲的熱情絲毫不減。

  "大傢伙白天忙工作,晚上沒事幹,就商量着到這裡一樂,比聚在一塊打牌可強多啦!"當晚扮演"喜兒"的杜中蘇樂呵呵地説。

  "您剛才表演很投入啊,連粧都讓眼淚濕花了。"

  "演員嘛,感動別人先得感動自己。"杜中蘇説。

  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東林,被村民稱為"大團長",他向我們介紹説,劇團演出有戲曲、小品、舞蹈多種形式,戲曲是大夥跟着光盤自學的,舞蹈小品屬於自編自演,反映的都是身邊的人和事。演員們連化粧都是跟着到村裏演出的劇團偷學的。"除了河北梆子的老戲之外,俺們村70多歲的老漢編的舞蹈《四個老頭逛大街》、歌伴舞《逛新城》和小品《不孝之子》最受大夥歡迎。"

  "這個劇團在1991年就已成立,最初是村民們自發活動,後來由村裏出面組織,現在已有40人左右了"。"大團長"説,這些年村委會陸陸續續花費了四五十萬元為劇團裝備了音響、設施、服裝和場地。光演出場地就有三處,除了這個小劇場,還有露天的大戲臺和流動舞臺,流動舞臺挂在拖拉機上,能把演出送到田間地頭。

  "白天做工,晚上排練,辛不辛苦呀?"

  "不累。演員就是不論多累,上了舞臺咱就得有個精氣神。"劇團的演員們大都年過半百,可走上舞臺的他們,不僅有着專業演員的激情,更透着一股農民特有的認真勁兒。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劇團
  • 樂事
  • 農民
  • 東楊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