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評水稻單産創新高:18億畝耕地紅線須嚴守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1日 11: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家稱水稻單産雖創新高,糧食安全的嚴峻形勢未緩解

  18億畝耕地紅線須嚴守

  南方日報記者 黃應來

  19日,湖南省農科院對外宣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産900公斤高産攻關獲得成功,其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産達到926.6公斤。該消息一時間引發廣泛關注,人們在驚服於袁院士的成就之時,也有部分人士開始擔憂我國的土地政策是否會因此鬆動。

  事實上,中國糧食安全的嚴峻形勢從未緩解。繼大豆之後,玉米也淪為凈進口品種,且中國對外依賴程度越來越大。僅今年7月,中國一次性向美國訂購了53.34萬噸玉米,這超過美國政府方面預估的今年中國從美國方面進口玉米總量。

  “中國糧食需求量還會不斷增加,這就必須在保住已有耕地面積的基礎上,依靠技術不斷提升單産,才能儘量滿足國內需求。”國內知名農業專家昨日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影響 大面積推廣仍有難度

  專家認為,袁隆平超級稻首次突破900公斤/畝,從技術層次而言,對提升我國糧食安全底線有著重要的意義,但要大面積推廣仍有難度。

  農業部驗收專家組組長、中國水稻所所長程式坦言,該品種水稻目前只能在得到驗收的湖南境內推廣,由於全國水土、氣候差異較大,因此大面積推廣還有相當的難度。“這個品種要在全國推廣,還要經過國家的審定,它還要一個實驗過程。”

  “這是一個試驗結果,要真正全面推廣,需要很多配套條件,比如土地、肥料等,都有嚴格標準,普通農民不可能投入這麼大,一般農田也不具備這些條件,所以要大面積推廣不太現實。”著名三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

  鄭教授還以高鐵為例,“高鐵要跑那麼快,需要重新鋪設鐵軌,並不是在原來的軌道上行駛;同樣,要達到或接近超級稻的單産水平,必須要在土地改良方面進行巨大投入,這個目前還比較難實現。”

  “超級稻主要適宜種植在南方地區”,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表示,從全國範圍來看,水稻平均單産還遠遠低於900公斤/畝。根據他提供的數據,去年我國水稻平均單産僅為439公斤/畝。

  展望 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雖然我國糧食單産技術有新的突破,但是糧食安全壓力仍然很大,18億畝的耕地底線必須繼續保持。”馬文峰指出。

  事實上,近些年來,隨著全球極端天氣頻發所導致的自然災害增多,以及更多的糧食被用於生物能源開發,如同全球一樣,中國糧食安全形勢不僅沒有緩解,反而趨於嚴峻。

  美國農業部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預計2011年中國將進口5800萬噸大豆,同比增長5.5%,其中從美國進口2500萬噸大豆,比目前美官方預測高出100萬噸。2012年度中國將從美國進口2700萬噸大豆,高於超過了美國目前預計的産量增幅。

  繼大豆之後,中國對玉米的需求也越來越依賴從美國進口。僅今年7月份中國一次性向美國訂購了53.34萬噸玉米,這甚至超過美國政府方面預估的今年中國從美國方面進口玉米總量。有專家預測,今年中國從美國將採購500萬噸以上的玉米,中國玉米缺口不斷加大的現實將維持相當長的時期。

  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糧食供給狀況也不容樂觀。2010年9月,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家糧食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表示,當前中國糧食安全面臨五大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糧食産需缺口擴大,預測2020年,中國糧食需求總量11450億斤。按照糧食自給率95%測算,2020年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需要達到10800億斤以上。顯然,中國糧食實際需求與糧食産出存在著較大差距。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雖然中國一直宣稱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但近年來房地産開發、城市建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消耗了大量土地,耕地面積被佔用屢禁不止。同時,農業生産消耗了國內用水量的70%左右,許多灌溉系統60%以上的水被浪費。而在華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已遭到嚴重損毀。

  此外,由於受乾旱、洪澇自然災害的影響,今年中國産糧區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有所下降,預計播種面積較2010年實際面積減少超過1個百分點。

  應對 加大對高産良田補貼

  如何切實保障糧食安全,是擺在中國面前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課題。

  袁隆平表示,良種、良法、良田是保證水稻高産的三個基本條件,良種是核心,好的栽培技術是手段,良田是基礎。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國輝也稱,當前國家下大力氣來確保18億畝耕地的紅線,在我國現有耕地增量有限的情況下,提高水稻單産是保證我國糧食安全非常重要的一條途徑。同時也為保證我國糧食安全進行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探索。

  “我們不得不接受耕地面積正在減少的事實,但在努力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同時,應當加大對高産良田的補貼額度。”鄭風田認為,要提高糧食單産主要靠良田單産,因為良田具備高産基礎,只要農民加大投入,精耕細作,一定能使産量上一個新臺階。

  鄭風田還對目前的補貼模式存在異議,目前我國以農田為補貼對象,而不是補給種植者,這樣農田承包者可能會拿兩份收入,一份是在外打工工資,一份是國家農田補貼金。“要把錢補貼給種植者,只有真正提高他們的收入,才能提高種植積極性,才能保障糧食産量。”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水稻高産
  • 高産攻關
  • 單産水平
  • 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