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湖南炎陵現地下“天然碳庫” 長江以南鮮見(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0日 1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科考人員在炎陵縣桃源洞自然保護區內發現的高山泥炭蘚、金髮蘚沼澤濕地。攝影:彭紹興

  中新網長沙9月20日電(張興林 周建偉)湖南省炎陵縣林業局20日透露,在該縣桃源洞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一個豐富的地下“天然碳庫”高山濕地泥炭,其厚度達到2.7余米,在長江以南地區十分鮮見。

  這一發現是由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院副院長鐘巍教授一行等7人,近期對桃源洞自然保護區境內保存完好的高山沼澤濕地進行科學考察時,經實地取土樣測量後得出的結論。

  位於該保護區、海撥1772米處的泥炭蘚與金髮蘚沼澤化草甸濕地內,考察人員成功取得草甸下0至2.7米深處的連續剖面。根據沉積特徵,科考人員初步判斷,沼澤化草甸濕地的植物殘體,在長期滯水條件下,已積累形成較為穩定的有機物堆積層,主要物質為泥炭或富有機質淤泥,厚度在2.7米以上,有機質含量可能在30%以上。

  專家稱,泥炭蘚與金髮蘚蘚在高山沼澤濕地中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固碳,在桃源洞自然保護區沼澤化草甸裏,這些植物是碳密度最大的一個生態系統。而要形成半米之厚的蘚丘和2.7米以上的高山泥炭層,甚需萬年以,一旦被破壞、開採很難恢復。

  作為目前長江以南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高山泥炭蘚、金髮蘚沼澤濕地,炎陵縣高山濕地資源的保護、恢復和科學利用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與重視。目前,該縣正在規劃,將其境內發現的1.24萬畝沼澤化草甸、灌叢沼澤、草本沼澤、森林沼澤濕地全部區劃為濕地自然保護小區,切實保護利用好這一珍貴的高山沼澤濕地。

  據悉,泥炭是富含有機物的土地,通常是由於植物死亡後的有機物構成的,它們被稱為“碳匯”。目前全球泥碳約有3.98億公頃,僅佔陸地面積的3%,卻吸收了全世界25%到30%的二氧化碳,幫助減少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含量。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沼澤化
  • 碳匯
  • 高山
  • 沼澤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