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重慶抗戰遺址現狀調查:抗戰記憶不該消失(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7日 11: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調查:不該消失的抗戰記憶重慶抗戰遺址現狀調查

9月3日,幾位市民從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前經過。新華社記者 周衡義(資料圖片)

  新華網重慶9月17日電(記者 劉鍇、張琴)作為抗戰時期陪都和盟軍反法西斯遠東司令部所在地,重慶除了留下一段段悲壯的歷史故事外,還留下眾多抗戰遺址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如今,“中國民主同盟總部舊址”“國民政府教育部舊址”“新蜀報舊址”“劉湘公館”……但近年隨著城市的發展,一批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建築因城市建設用地需要,紛紛“讓位”于鋼筋水泥,消失在棟棟樓宇間,消失遺址數量接近50%,保護情況堪憂。

  抗戰遺址消失近半

  依照重慶市抗戰遺址現狀報告,重慶市抗戰遺址共計767處,現存395處,佔51.5%;消失372處,佔48.5%。

  除消失遺址外,一些尚存遺址或年久失修,或挪為私用,現狀同樣堪憂。重慶市文物局副總工程師吳濤介紹,在現存395處遺址中,177處保存較好,95處保存一般,123處保存較差。

  記者近日來到北碚區北溫泉公園,周恩來、蔣介石、朱德等國共領導人曾在此居住過的“數帆樓”、竹樓、磬室、農莊和柏林樓現已成為重慶柏聯SPA溫泉酒店的一部分,非酒店顧客不得入內。酒店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酒店內“五大名樓”基本上僅剩建築物主體,參觀價值不大,“數帆樓”現已辟為紅酒窖藏館,農莊則成為酒店高級管理人員的宿舍。

  在南山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雲岫樓”“雲峰樓”“松籟閣”等建築均不同程度遭白蟻侵蝕。據悉,博物館2010年春季對多棟建築實施集中滅蟻,清除數百斤白蟻。但由於博物館所在地森林茂密,大部分建築為磚木結構,白蟻問題無法徹底解決。

  新華調查:重慶官方首次披露抗戰期間傷亡人數調查

  28億重金保護遺址

  就抗戰遺址保護現狀,重慶抗戰調研課題組負責人、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周勇坦言,一些遺址眼見著就消失了,十分可惜。

  周勇舉例説,比如六店子劉伯承舊居,在學者和市民很大反對聲中還是被拆除了,其實開發商完全可以保留舊居,結合遺址打造這個社區,還能提升其聲譽。舊居被拆後不得不異地再建,但已不再是歷史文物,“不能再這樣眼見著一個個消失了!”

  周勇介紹,為保護抗戰遺址,重慶市2009年前通過《重慶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研究與建設工程規劃綱要》,對抗戰遺址實施“搶救性”挖掘和保護。

  依照綱要內容,重慶將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主要內容展開歷史研究;收集整理大陸和台灣地區,以及美國、英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家史料並適時出版;在西南大學設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改造現有重慶檔案中心、以重慶圖書館打造文獻中心;舉辦重慶大轟炸國際學術研討會,使研究成果進入西方主流社會;創作以歷史事實為基礎的文學藝術作品。

  周勇説,2009年獲國家出版基金贊助的《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叢書》即將面市,共100卷,400多萬字。另外,大型文獻紀錄片《韆鞦偉業》定於國慶期間播出。

  除文獻整理、學術研究外,遺址保護也是《綱要》主要內容之一。周勇説,將在8年內投入28億元專項資金用於遺址保護。其中,現存遺址中的100個將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其餘由重慶市和下屬區縣投入資金保護。具體措施包括四方面:搶修文物本體;展示歷史;建設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博物館,輻射若干遺址群;打造歷史風貌街區。現已把從周公館至李子壩的中山四路打造為歷史風貌示範街,計劃在重慶大轟炸死難同胞集體埋葬地黑石子建設大轟炸遺址公園。

  遺址保護應與城市協調發展

  投入資金保護遺址固然重要,但以何種思路保護才能避免一些地區先前出現的“保護性破壞”之痛,協調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間的矛盾?專家建議,文物保護應該從搶救性文物保護到與城市的協調發展,才能確保文物長久被保護,也體現其價值。

  重慶市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張鳳琦認為,文物除用於博物館對外展覽外,還可借鑒國外文物保護做法,引進文化相關産業,增加其現實文化內涵。她以現處廢棄狀態的“中央工業試驗所舊址”為例,建議舊址除可辟為民國時期工業成就博物館外,也可吸引特色書店、創意文化産業進駐,主打民國工業“特色牌”。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教授陳蔚建議,文物保護應該從搶救性文物保護到與城市的協調發展,技術上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比如建立遺址地圖數據庫,或者是社會徵集抗戰文物,從文物結構、材料和工藝方面來還原歷史,保持文物原有的風貌,可以採用強制性法規來確保實行效果。

  重慶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管理辦公室主任徐千里認為,城市文物保護應遵循整體保護原則,把文物當作城市固有組成部分,放入城市中,而不是“供起來”,尊重它與周邊環境的關係,避免打破城市原有機理。

  徐千里説,一些地區為保護文物,對文物周邊環境隨意加以改造,常見做法如修建廣場以方便舉辦儀式性活動,使得文物看上去十分突兀。“這其實也是對文物的一種破壞,文物脫離原有環境,便不具有歷史價值。”

責任編輯:溫風浩

熱詞:

  • 重慶
  • 抗戰遺址
  • 現狀
  •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