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夏季達沃斯論壇聚焦物價:通脹壓力背後的信號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6日 18: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大連9月16日電

  通脹壓力背後的信號夏季達沃斯論壇聚焦物價

  記者車玉明、雷敏、李克瑤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最新調查顯示,超七成居民認為當前物價“高,難以接受”。與此同時,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的物價漲幅也居高不下。

  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是中國政府的莊嚴承諾,也是百姓的熱切期待。

  然而,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既有國內經濟發展的規律性影響,也有國際經濟大環境的干擾。圍繞影響物價走勢的國內、國際經濟熱點,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官員、學者們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斷。

  來勢洶洶 新興經濟體均受其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從1、2月份的4.9%,到5月份的5.5%,再到7月份創37個月新高的6.5%,逐月攀升。8月份雖然略有下降,但仍處高位。

  “此輪物價上漲主要靠食品推動。”正在此間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説。

  其實,包括食品在內列入CPI統計的居住類、衣著類、醫療保健類等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類價格也都出現了上漲。

  在經濟增速回落、糧食連年增産的情況下,中國依然出現物價漲幅持續攀高的局面,實屬少見。

  放眼世界,通脹也困擾著其他新興經濟體。與我國同屬新興經濟體的印度、巴西等國的消費價格指數也居高不下,7月份分別上漲6.9%和9.4%。

  “當前,新興經濟體總體而言都面臨通脹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説。

  內外因素交織 通脹壓力加大

  流動性過剩,也就是流通的貨幣總量過大,是導致新興經濟體此番物價上漲的重要原因。

  朱民認為,新興經濟體物價上漲,首先是由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帶來的流動性過剩。

  “現在全球流動性比危機前還要高,主要發達國家央行資産負債表比危機前成倍增加。”

  印度國家銀行主席普拉迪普喬杜裏告訴記者,過去兩年,印度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印度經濟的衝擊,但這同時也帶來了通貨膨脹問題。

  資源性産品價格居高不下,增加輸入性通脹壓力。在8月份工業生産者購進的同比價格中,有色金屬材料類價格上漲16.8%,燃料動力類價格上漲12.7%,化工原料類價格上漲13.4%。

  食品價格的攀升是新興國家CPI攀升過快的重要因素。食品價格在印度的CPI中佔58%,在印尼和泰國佔40%,在中國佔34%。

  “更重要的是,新興經濟體大多處於經濟轉型期,勞動力、土地、污染控製成本上升很快,也增加了通脹壓力。”朱民強調。

  穩定宏觀政策 提高通脹“消解力”

  今年以來,中國政府“重拳”出擊,已連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採取了發展生産、安定民生、加強監管等一系列措施,在控制物價上漲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8月份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

  “國內流動性過剩的情況正在得到有效緩解。”張曉強説。

  此外,由於全球需求減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回落,減輕了輸入性通脹壓力,基數效應也在逐步減弱。

  但與會人士普遍認為,當前新興經濟體物價上升仍是一個長期趨勢。中國應當在穩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前提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産業轉型升級,提高對通脹的“消解力”。

  “雖然物價漲幅有所回落,但輸入性通脹和成本推動的壓力依然存在,增加了管理通脹預期的難度。因此,中國會繼續把穩定物價放在宏觀調控的優先位置。”張曉強説。

  朱民認為,中國經濟要在經濟增長和通脹之間尋找平衡點,但現階段,控制過熱還是主要問題,同時也要密切關注國際經濟形勢。

  轉變發展方式、産業升級或許是中國經濟“消化”成本壓力的根本出路。摩根大通公司中國區全球市場業務主席李晶建議,在工業、製造業和農業方面,中國應向高端發展,提高生産率,以抵消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約翰奎爾奇認為,中國經濟應該儘快啟動“消費”這一經濟增長的內生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