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陜西7.6萬上線考生放棄上大學 讀書無用論抬頭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6日 10: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深度調查:陜西7.6萬上線考生緣何放棄上大學?

  由於報到新生太少,西安一高職院校教學樓裏部分7月份“封存”的教室至今未開

  陜西省招辦公佈數據顯示,今年高考結束後有7.6萬上線考生沒有填報志願。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今年高考生源大省山東有44萬多上線考生放棄了進入大學讀書。

  8月底的人民日報介紹,2010年全國有接近100萬應屆畢業生放棄參加高考。

  大學回報率越來越低的狀況讓“讀書無用論”抬頭,“棄考”、“棄學”現象加劇。隨之而來的則是部分學校陷入生源困局。

  9月15日上午,西安南郊某職業高校2號教學樓四層8個教室,有一半貼著封條。樓層保潔員告訴記者,學校原計劃今年招生1500人,但截至目前的報名不到600人,許多教室和宿舍無奈閒置。

  該學院招辦王主任謝絕了記者的採訪,“今年招生這個樣子,沒心情談任何話題”。

  隨後,記者來到西安市西郊另一所民辦技工類院校。讓記者意外的是,該學校設在辦公樓一樓大廳的“新生諮詢處”依舊在工作,工作人員説,“多招一個算一個”。據了解,該校今年計劃招新生2000人,但截至9月10日的報到,僅招到701人。

  這個秋天,“生源危機”在一些大專院校初露端倪。8月下旬,西安多所大專、高職和技校類院校主管招生的負責人曾有一次“碰頭會”。結果顯示,招生最理想的學校非學歷教育報名人數大多不超過計劃的一半。有一所學校截至8月20日的報名人數僅為3人。

  據陜西省招辦公佈數據顯示,今年高考結束後有7.6萬上線考生沒有填報志願。這還不包括沒有被統計公佈的,在高考前主動“棄考”的考生。

  棄學的孩子們

  18歲的鄧葉今年畢業于寶雞市鐵五處子校高三理科班,今年的高考成績為366分。2011年,陜西省高考提檔線為280分。也就是説,只要高考分數上了280分,就有讀大學的機會。但鄧葉放棄了,選擇了外出打工。

  8月初的一個下午,母親很平靜地對她説,你父親和你哥這幾年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但一年下來也攢不了幾個錢,你哥今年已經25歲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在鄧葉家所在的寶雞鄉村,一個農家男娶一個媳婦的費用頓輒就達10余萬元。鄧葉明白母親的意思,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

  隨後,鄧葉在西安找到一份在餐飲公司做服務員的工作。

  和鄧葉經歷相似的還有藍田女孩賀薇。17歲的賀薇2011年畢業于藍田縣孟村中學,高考成績為331分,但8月中旬,她卻到西安一家保險公司做起了客服接線員。

  和賀薇一起主動放棄讀大學的還有男同學余欣。18歲的余欣今年高考成績為360分,目前在西安高新區一小區當保安。

  採訪中記者發現,棄讀的孩子們中間,除過大量的“鄧葉”、“賀薇”和“余欣”外,復讀也是許多考生主動“棄讀”的一個重要原因。

  公開資料表明,陜西省2011年高考考生為38萬人,其中往屆復讀生約4萬多人。採訪中發現,在今年主動放棄志願的7.6萬名考生中,有相當一部分走進了復讀生的行列,他們普遍認為讀大專、高職或三本在畢業後都沒有“出路”,復讀的目標很明確,來年爭取考二本,或者二本以上的院校。

  如今坐在戶縣第四中學高三復讀班裏的胡松是四中2011年畢業的一名考生,他今年的高考成績為418分,放棄填報志願的理由很簡單,想上西安交通大學。

  在咸陽一所高中復讀的夏明海今年的高考成績為403分,但由於這個成績無法達到自己理想中的中國人民大學的錄取線,所以在今年的高考分數出來的第二天,夏明海就重新揀起了高中課本。

  上大學回報率降低

  鄧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説,今年如果進了大學的話,每個月的生活費1000多。如今出來打工,不僅不用支付數萬元的學費,而且終於可以靠自己養活自己了。更重要的是,對大學三年後的前途心裏沒底。

  如今在保險公司做接線員的賀薇坦言説,她放棄大學的主要原因是受姐姐賀敏的影響。姐姐賀敏2006年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學的大專。三年讀書下來,不僅花完了家裏所有的積蓄,外面還欠了近萬元的外債。

  賀敏剛畢業的時候在一家白酒專賣店做過銷售員。這期間給她刺激最大的是,她的收入和工資還沒有在一起的中專生和高中畢業生多,“在大眾服務行業裏,大專文憑幾乎沒有任何用處。”

  2010年底,賀敏找到了她人生的第5份工作,在一家保險公司做接線客服。在這家公司時間久了,賀敏發現同事中其實有許多高中畢業的女孩子。儘管學歷沒有自己高,但每個人都能比較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而自己的工資,僅比他們高60元“學歷補貼”。

  8月中旬,姐姐賀敏得到一個信息,自己所在的部門一個接線員辭職了,主管讓儘快找一個人來替補。對學歷沒有很嚴格的要求,僅僅要求口齒伶俐,腦子活就行。

  於是賀敏就向主管推薦了自己的妹妹賀薇。

  經過簡單的面試和培訓後,賀薇于8月中旬和姐姐成了同事,試用期工資為1600元每月。對於這份工資,賀薇還算滿意,“姐姐讀了三年大學,花了那麼多錢和那麼多時間,月工資才比我高500元。”

  剛穿上保安服,新鮮勁還沒過的余欣之所以“棄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身邊人的影響。余欣有個表哥三年前高中畢業後,分數勉強讀了一所高職。在花完了家裏數萬元的積蓄後,畢業後的表哥長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一氣之下出走南下,至今杳無音訊。

  在對復讀生的採訪調查中,記者還發現了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許多復讀生都認為,如今雖然社會就業壓力大,但北大等名校畢業學生的就業壓力相對要比普通高校小很多。

  沒生源 去年26所學校關門

  其實,從學生擠破頭爭著讀大學,到學生主動放棄高考或主動放棄志願,前後也不過七八個年頭。“以前讀大學對於農村孩子來説,是鯉魚跳出‘農門’,而如今不一定!讀大學很有可能‘脫富致貧’!”西安一所高校 (大專高職類院校)副院長説。

  在這位已經從事高校招生工作超過10年的“老招生”記憶裏,大學“擴招”前,儘管高校的錄取率很低,但那個時候學生和家長都是擠破了頭想上大學。

  該人士舉例説,西安之所以能發展為中國民辦高校的“矽谷”,原因就在於那個時候想讓孩子讀大學的家庭很多。

  西安一所大專高職類院校的招生負責人説,在2003年前後,只要你是國家批准的學校,無論公辦民辦,無論是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暑期只要你在一些城市(包括縣城)的繁華路段擺幾張桌子,挂一張學校招生的橫幅,就會有家長和學生主動上前諮詢或報名。

  到2006年時,僅西安,學生在校人數上2萬的民辦高校就超過了10所。許多大專高職類高校一到開學前就開始往校外“遷教工”,或者在校外給學生“租宿舍”。原因很簡單,報名求學的學生太多,學校無法容納。

  更有甚者,一些學校在每年9月份開學後打廣告稱“學生爆滿、停止招生”。但這樣的“繁榮”從2008年開始一去不復返。

  但幾年後許多學生和家長突然發現,讀這樣的大學並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許多農村家庭不僅沒有因此改變命運,反而出現“經濟返貧”現象。“讀大學就是為了畢業後有一份好工作,如今大多數人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樣的大學有什麼意義?”許多大學畢業生紛紛感慨。

  2008年,河北“廊坊大學城”的頹敗被教育界公認為“生源危機”的徵兆。這一年9月,由於政策、生源多方面的原因,往年車水馬龍、學子云集的“廊坊大學城”突然幾乎一夜之間從32所大學“縮水”到只剩下10所。學生人數也從高峰期的近40萬銳減到3萬多。

  這樣的“危機”在西安高校市場有明顯反應是在2009年。西安白鹿原上一所高職大專類院校的招辦負責人介紹説,2009年秋季該校入學新生人數創辦學以來歷史最高,達4500多人。但到了2010年,人數一下子降到了3000人。今年學生人數的希望值是維持去年的水平,但至今到校不足2000人。

  9月上旬,記者採訪西安的多所大專高職類院校後發現,多數民辦院校今年只完成了招生任務的70%到80%。一些大專高職類公辦院校則擔憂地稱,雖然錄取率還可以,但報到率仍需觀望。

  在西安高校系統從事招生工作超過10年的任先生認為,由於“生源危機”,今年西安的民辦院校加技工類學校至少會有50家面臨關門。而2010年,該數字為26家。

  省教育廳一位人士向記者證實説,2010年底,由於招不到學生,曾有26家民辦教育院校和非學歷教育機構曾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遞交“核準撤銷辦學”申請,“今年已經停止招生了!”

  “生源荒”加劇學校還貸壓力

  生源銳減給許多高校帶來了空前的壓力。

  來自陜西省教育廳的信息,截至2009年底,陜西40所省屬公辦高校負債達102.68億元。為化解這筆巨大的債務,陜西省已經做出明確規定,今後不再審批新設高校及高校建設項目,並嚴控新增貸款。同時要求各高校不得自行舉債。

  高校負債源於當年的“擴招”。據西北政法大學的一位工作人員回憶,1999年,當時的陜西省教委有關人士首次提出了“西部大學城”概念。概念中的“西部大學城”計劃徵地400公頃,規劃建設標準化學生公寓及有關後勤服務、學生娛樂、基礎教育設施的面積將達100萬平方米,可供數十萬學生入住。

  隨後,“西部大學城”分期開建。到2003年前後,已初具規模的“西部大學城”佔地25平方公里,囊括了包括西北工業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在內的20多所公辦和民辦高校。

  2004年全國土地市場清理整頓,西部大學城成為全國第一個被撤銷的大學城,隨即更名為西安郭杜教育科技産業開發區。

  上述工作人員回憶説,當年西安各高校之所以不惜代價負債興建新校區,其主要原因就是當時幾乎所有學校和決策者都認為“擴招”可以帶來流水般的學子和學費,如果按照當年的招生形勢,學校擴建的債務不會有任何壓力。

  但讓所有學校都沒有想到的是,到了2007年,教育部宣佈稱高等教育擴招雖然仍將繼續,但是幅度將大大放緩。進入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計劃為599萬,增長幅度僅為5%。同時,教育部開始對擴招進行反思,並且首次表示1999年決定的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太急促。

  政策的急剎車讓西安的眾多公辦高校一下子蒙了,而更多的學校開始感覺到“生源”緊張帶來的經濟壓力。

  西安某公辦高校的一位財務人員向記者披露説,前幾年學校對擴招過於樂觀,大肆投資擴建,導致該校如今在銀行的貸款已累計達3個多億。每年開學時,大一大二學生的學費留作學校的開支,大三大四學生的學費直接還了銀行本息。

  “原來的計劃是每年可以多招一些學生,債務不是大問題。但沒想到‘擴招’的步子慢了,學生也變得挑剔了,債務就成了雪球。”該人士説,按照學校最早的計劃,如果“擴招”不被剎車或生源正常的話,還債沒有任何壓力。

  “生源危機”也讓一些民辦高職大專院校開始緊張。在前幾天的開學動員會上,西安一家知名民辦高校的校長甚至提出“寧願開除一個教工,也不能開除一個學生”的觀點。

  新“讀書無用論”蔓延

  查閱資料發現,其實高考畢業生“放棄讀大學”並非陜西個例。據中國教育報最新的報道,高考生源大省山東今年的錄取率達到90%,但仍有44萬多上線考生放棄了進入大學讀書。

  而據8月底的人民日報介紹,2009年全國有84萬應屆畢業生放棄參加高考。2010年,這一數字則接近100萬。

  調查指出,無論是直接放棄高考,還是高考完後放棄進大學讀書,這裡面除了很小一部分考生選擇出國外,另外相當一部分則是來自農村的考生,由於看不到大學畢業後的未來,選擇技校或者直接打工創業。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説,近年來國內許多高三學生主動放棄高考,或者説高考後成績還不錯,但主動放棄讀大學,這説明部分大專高職層次高校的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其學科專業結構已經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和考生如今為什麼對大專高職院校認可程度較低?這樣的大學許多學生為什麼不願意讀?原因不外乎教育教學質量較差、收費相對較高、畢業生就業情況不好這幾個原因。”該人士説,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教育部的注意。

  高等教育問題研究學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按照常理,不發達地區、農村家庭孩子應該選擇上大學這條道路,高職和大專應該很受這些孩子和家庭的歡迎。但據他所了解的情況,國內一些大專高職院校如今卻面臨著招不到學生的生源困境。

  熊丙奇教授認為,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有不到8%,高等教育包括大專教育,都是精英教育,考上一所大專院校,農村學生也實現了“跳農門”的理想。然而,過去10多年時間中,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到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在校生達到3000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6.2%,每年畢業大學生人數達到700萬,與之對應,高等教育的質量卻存在下滑趨勢,高校對學生的回報率日益降低。“對於農村學生來説,面臨的一個尷尬處境是,考上大學越來越容易,但考上的大學主要是二本、三本和高職高專,而這些學校的教育質量、就業情況都不理想。讀大學不僅成了經濟負擔,也成了就業負擔。”

  熊丙奇教授認為,一些農村家庭學生主動棄考、棄讀的原因他總結為“投入産出不成比例”上學的學費投入方面,民辦的高職高專和三本的學費大致是公辦院校和一本、重點高校的兩倍,但接受教育後的回報卻不及後者的一半。“農村家庭考生往往都沒有人脈關係,再加之三本、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不高、畢業生找到的工作待遇與農民工相差不多,甚至不及農民工。這一殘酷現實使得一些農村家庭學生主動棄考,認為讀大專高職還不如直接打工合算。”“熬到高考分數出來後才棄讀的學生已經很有耐心了,還有不少農村學生在中考時就棄考,甚至在初二時就輟學。”熊丙奇擔憂地認為,一種新的“讀書無用論”,正在中西部地區蔓延。(記者李勇鋼文/圖)

責任編輯:溫風浩

熱詞:

  • 陜西
  • 上線考生
  • 放棄上大學
  • 讀書無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