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四川榮縣投資300萬元維修軍政府舊址並修建紀念碑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5日 17: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華西都市報,時間:2011年4月20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原為清代縣衙駐地後為中華民國縣衙2000年前為縣政府

  青瓦三合院歷經百年風雨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剛剛修繕完工的榮縣軍政府舊址,一長溜小青瓦蓋頂,青磚墻體整齊劃一;柱頭、門窗、房樑都呈一個主色調——深褐色,顯得莊嚴而肅穆;推開兩扇沉重的朱漆大門,一種歷史的厚重撲面而來;沐浴在明媚的春光裏,舊址的三合院顯得靜謐而安詳。

修繕後的軍政府一角

  鼻息裏除了能嗅到淡淡的油漆味,以及視線裏少許尚未搬走的雜物外,看不出這裡剛經歷了一番修繕的“大手術”,其容顏依然“修舊如舊”。

  現存榮縣軍政府舊址位於自貢市榮縣縣城榮州廣場南側,原為四川省榮縣清代縣衙駐地,清代晚期風格。

  辛亥革命成功後,這裡成為中華民國的縣衙所在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裡又成為榮縣政府辦公地。

  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由正堂與兩側廂房組成,呈三合院格局。佔地面積907.9平方米。

  始建於清代晚期1942年首次修繕2010年二次修繕

  榮縣軍政府已是二度修繕

  “由於年代久遠,榮縣軍政府舊址建築物因年久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損毀,在陳列、布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據榮縣文管所所長虞文玉介紹,縣委、縣政府以紀念辛亥革命首義100週年活動為契機,通過向上爭取和自籌資金50余萬元,于去年12月28日啟動了榮縣軍政府舊址全面維修工作。

  修繕施工“修舊如舊”,維護了榮縣軍政府舊址的歷史原貌、風格和原有佈局。

  記者了解到,榮縣軍政府舊址曾多次維修或改動。後堂脊檁題記上記載,建築在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曾進行過大修。

  隨著建築群的使用功能改變及榮縣的發展建設,幾十年間,建築群僅留三堂、後堂及三堂兩側廂房,組成三合院佈局,今為辛亥革命榮縣獨立歷史陳列室。

  1911年9月25日,吳玉章、王天傑、龍鳴劍等在縣衙門召集全縣各界大會,宣佈榮縣獨立,建立起全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縣級政權——榮縣軍政府。比武昌起義早15天,開辛亥革命獨立之先河。

  昨日,本報記者走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榮縣軍政府舊址,這座見證了辛亥革命首義的舊址剛修繕一新。從去年12月至今年4月,當地文物保護部門投入50萬元對其進行了“強筋健骨”。現在,榮縣軍政府“修舊如舊”重煥青春,即將重新對外開放。

  館藏起義所用刀劍旭陽鎮曾建軍工廠旗幟繡著恢復中華

  百年辛亥史寒劍述説風雲

  走進榮縣軍政府陳列室,該縣文管所副所長曾德正用卷尺度量幾把刀劍,一把短劍劍柄長15.5厘米,劍鋒長31.5厘米;另一把長劍劍柄長18.5厘米,劍鋒長40厘米。“戰刀”刀柄長18厘米,刀鋒長40厘米。

辛亥革命民軍使用過的刀劍

  記者看到,刀劍鍛造粗糙,銹跡斑斑,年代久遠,但刀口鋒利,令人膽寒。“現在的旭陽鎮菠蘿村銚鈸頂地方,據説有個‘軍工廠’,它就是辛亥革命榮縣民軍鑄造刀槍的地方,縣文管所近期將去專項考察。”曾德説,一面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內容的辛亥革命綱領大旗,陳列在舊址陳列室內。

  這面飽經戰火洗禮的旗幟下,見證著無數榮縣革命人士前赴後繼、英勇犧牲的大無畏精神。白布當中紅布條鑲邊的革命綱領旗幟,旗幟中間的內容是手寫而成的,繁體字。這字出自誰的手,現無法考證也沒人佐證了。

  珍藏百年水電報記載成都血案史隨錦江傳遍全川

  珍貴水電報見證烽火歲月

  最有名的一件文物是珍藏了100多年之久的一份“水電報”。

  曾德拿出的這份“水電報”,是一塊長27厘米寬13厘米的木板,上面寫有成都血案的消息:“趙爾豐先捕蒲、羅,後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內容,字體為繁體字樣。

  水電報上的趙爾豐,是四川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四川省的軍民政務。

  “水電報上説的先捕蒲、羅,就是先捕保路同志會會長蒲殿俊,副會長羅綸。”據史料記載,在辛亥革命前夕的四川保路運動中,革命者為發動人民武裝起義,將成都血案的消息寫于木板之上,涂以桐油,投入府南河中,傳遍各地,謂之“水電報”。

  碑座高1.911米象徵著辛亥革命葉選平親寫碑文

  修建紀念碑緬懷辛亥首義

  據榮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郭連介紹,該縣已投資300萬元,對軍政府舊址、吳玉章故居等進行維修,並計劃修建一座辛亥革命首義紀念碑。

  郭連介紹,紀念碑上的“辛亥革命首義紀念碑”字,是春節前縣委書記李丹去北京時請葉選平親自題寫的,紀念碑的碑座高1.911米,象徵1911年的辛亥革命,主碑高9.25米,象徵榮縣1911年9月25日獨立。碑座正面和背面,是邀請自貢文化名人撰寫的辛亥革命榮縣首義賦和榮縣獨立簡介。紀念碑設置在廣場東側。

  吳玉章故居維修、紀念碑建設及布展工作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現在的榮州廣場,也將更名為辛亥革命首義廣場。

  “從辛亥革命到民國,榮縣軍政府一直作為榮縣行政機構,乃至解放後的縣人民政府也使用至2000年。”榮縣退休老幹部(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楊勝雄回憶説,2000年,縣政府未搬遷前,軍政府舊址的後堂就是縣人民政府的中心會議室,政府的重要會議大多在這裡召開,它也見證著榮縣10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

館藏文物

  據榮縣文體廣電和新聞出版局局長楊澤祥介紹,為紀念辛亥革命首義100週年,當地將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召開“紀念辛亥革命榮縣首義100週年座談會”;撰寫和發表紀念文章、出版紀念文集;攝製“辛亥革命榮縣首義100週年紀念專題片”等。

  歷史檔案

  辛亥首義在四川榮縣

  1911年(宣統三年)5月以後,正當民主革命風聲激蕩,清王朝統治搖搖欲墜的時刻,湖南、湖北、廣東、四川發生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其中以四川的運動最為壯闊,它促進了武昌起義的爆發,加速了清王朝的覆滅。

  保路運動是因英、美、德、法四個帝國主義國家勾結清政府奪取已準歸商辦的粵漢、川漢兩路路權而激發起來的。清政府1911年5月9日下達了“幹路均歸國有”的“上諭”。

  “幹路國有”的消息傳到四川,群情洶洶,要求抵制。6月13日喪權賣國的“四國借款合同”寄到成都,原來贊成“國有”的立憲派們,轉向了“保路”的立場,他們在6月17日發起成立“保路同志會”。

  保路同志會成立後,僅僅四天,成都一地簽名入會的已超過10萬人。不久,成都以外地區也陸續成立“保路同志協會”,到9月7日為止,成立“協會”的共有64個縣。

  就在這時,以濫殺無辜著稱的“趙屠戶”——新任總督趙爾豐帶著“從嚴干涉”的命令來到成都。清政府為了維護其統治,一面命端方率領鄂軍入川“認真查辦”;一面令趙爾豐“切實鎮壓”。

  9月7日,趙爾豐便將蒲殿俊、羅綸、鄧孝可、顏楷、彭芬、張瀾等人逮捕。成千的群眾奔向總督衙門請願,要求釋放被捕者。當涌向轅門時,趙爾豐下令開槍,並用馬隊來回馳逐。當場死者32人,傷者無法統計。這就是駭人聽聞的成都血案。

  當趙爾豐的大屠殺開始後,省內紛紛揭竿而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保路同志軍的起義。武裝起義的形勢發展很快。七八天中逼近成都的起義軍達一、二十萬之眾。

  在武裝鬥爭中,9月25日,同盟會員吳永珊(玉章)、王天傑宣佈榮縣獨立,建立了同盟會領導的第一個縣政權。

  11月27日,成都宣佈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清朝在四川的統治徹底覆滅。

責任編輯:祝新宇

熱詞:

  • 軍政府
  • 舊址
  • 蒲殿俊
  • 四川榮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