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紀念歷史是為了今天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5日 15: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政協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人民政協報》,時間:2011年7月18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在中國近代史上,辛亥革命運動是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其思想對中國民主黨派的歷史發展産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在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本報記者對民革中央副主席、辛亥革命研究會秘書長修福金進行了專訪。

  問:去年的兩會上您作了《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會發言,那以後的一年多以來,您參加了很多與辛亥革命紀念相關的活動,包括最近在澳門的活動您都參與了。您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這個活動裏面,僅僅因為您有“辛亥革命研究會秘書長”的職務嗎?

  答:不是的,因為民革和辛亥革命有很大聯絡。民革中央的歷屆主席李濟深、何香凝等,或者直接參與過辛亥革命,或者是在辛亥革命前後支持革命。對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民革老一代領導人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作為後代應該紀念它和弘揚它的精神。

  去年兩會前後民革中央就開始策劃,民革的很多地方組織都有一些大型紀念活動的計劃。去年,也就是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大會上,我代表民革中央發言,對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提出六個方面的建議。包括建立紀念辛亥革命領導小組、搞學術論壇、維修紀念場館、發行紀念郵票等等。中共中央很重視,後來我們看到,這些建議基本都採納了。

  現在民革中央、辛亥革命研究會都在以辛亥革命100週年為載體開展一些活動。比如最近開展了“觀故居,走多黨合作之路”的活動。名人故居中包涵很多文化內涵,我們走訪了位於無錫的王崑崙故居,了解中國近代歷史文化的同時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文化、結合現實,思考怎樣把多黨合作的制度完善好。整個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有的省份,如廣東、武漢、澳門也都紛紛聯絡,希望加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我還參加了一些地方的紀念活動,比如武漢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活動,他們以文化交流的名義,搞得很好。不久前,我到了澳門,看到很多海內外華人團體也在積極地參與這場百年紀念。我想,不僅是在兩岸,在世界範圍的華人中,弘揚辛亥精神、弘揚孫中山先生愛國進步精神,搞好當今中國的發展,使得國家更繁榮昌盛都是具有號召力的。

  問:前不久,在武漢啟動的“百年復興憶辛亥”活動上,您提出:“在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的時候,要更加深刻認識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意義,要善於從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先驅們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要繼承和發揚辛亥革命精神”,您能否具體闡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

  答:發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對舊的意識舊的思想是一次巨大的衝擊。辛亥革命發生後,所發表的《臨時約法》,是第一個東方共和國的憲法文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閉關腐朽的清王朝,中國逐漸走上了工業革命的路子。而從思想文化上來説,辛亥革命的意義更大。“五四”是新文化運動的開始,也是辛亥精神所倡導的新文化新習俗的開始。從此,中國人的封建意識逐漸被打破,民族優秀文化開始被展示,擺脫了鴉片戰爭後被奴役的思想狀態。

  我們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主要應立足於現實,結合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用中山精神,振興中華的精神來鼓舞我們建設國家。孫中山先生的“越挫越奮”“知難行易”等思想在今天應該弘揚。中國共産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到“老有所依”“住有所居”,和孫中山先生提倡的《禮記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都有一致的地方。孫中山先生不斷革命的進步精神,一直是指引著幾代中國人的重要精神力量。

  著名學者胡繩曾經講過,紀念歷史是為了今天。我想,我們今天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是利用這個載體,為了未來。

  問:您能否對“孫中山的進步精神一直是指引著我們幾代中國人的重要力量”這一點再做一些闡釋?

  答:去年我參加巴拿馬的中南美洲和平促進會,有一個感悟:凡是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華人,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孫中山的追隨者。我們應該用好這樣一個平臺。在對臺工作方面,我們是採取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的辦法。我們知道經濟合作也是有爭議的,但是唯有孫中山這個偉大的名字,兩岸人民和世界華人是充分肯定和認同的。我想在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之際,利用好這個平臺做好對臺工作是非常有益的。海峽兩岸現在的狀況是兩岸人民長期盼望的,在目前這種健康穩步的態勢下紀念辛亥革命,可以使兩岸人民更加同心同源。很湊巧,今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也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經歷了上個100年的風風雨雨,中華民族已經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十二五”是第二個100年的開始,我們應該繼續倡導“知難行易”“天下為公”的思想,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更好地完成“十二五”規劃,中華民族更輝煌燦爛的前景會展現出來。

  問:我把您上面所談的這段兒,作為文化交流的層面。您能否再談談廣義的文化交流?

  答:我認為文化交流應該進一步打開局面。在文化交流上,我們和世界上所有華人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只是要把切入點找好。從一個好的切入點出發,找到一條融合之路。台灣和大陸的文化、宗教、藝術,都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融為一體的。國內現在在弘揚優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不僅是兩岸文化交流的切入點,而且是世界華人交流的一個連接點。“文革”十年,我們把倫理道德破壞殆盡,但現在往回找也不晚。儒家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東西,講做人的基本規範,甚至可以作為今天干部教育的好材料。我們知道,中山先生所追隨的和諧的大同的世界和大同的社會思想就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