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醫改下醫療更貼近基層社區 全科醫生缺口凸顯(圖)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0日 15: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直擊決策

  新醫改的總體目標是人人享有可及的基本醫療服務。在推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之後,如何讓醫療關口下移、前移,如何使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理念得以切實推行?日前發佈的《國務院發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為《指導意見》),為本來就面臨改革的中國基礎醫療人才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醫療向基層、向低成本回歸

  對於全科醫生,大家並不陌生。當患者去基層衛生站看病時,診治疾病的往往是全科醫生。在歐洲國家,全科醫生肩負重要職責。患者一般先看全科醫生,大部分問題由全科醫生直接解決。只有全科醫生覺得有必要時才開轉診單,病人才會到專科大醫院看病。

  全科醫生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醫生,是離百姓最近、最值得信任的醫生,在治病救人的同時,擔負著普及健康知識、疾病預防常識,大病及時轉診等職責。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全科醫生制度,將實現“首診在基層”,有效分流去大醫院就醫的病人,緩解看病難問題,有利於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形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城市醫院合理分工的診療模式,有利於提供連續協調、方便可及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這是新醫改具有歷史意義的一件事,這一舉措的目的是使醫療資源合理分佈,對促使醫療關口下移、前移,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表示,新醫改的亮點是大力發展基層醫療,實現醫療向基層回歸,醫療費用向低成本回歸,醫患關係向和諧回歸。而強化基層醫療,最重要的是優化資源配置,增加基層醫療人才、提高基層醫療人才水平。“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家都擠到大醫院看病,基層醫療機構則門可羅雀,要把病人留在基層醫療機構,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勢在必行。

  《指導意見》出臺後,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聯合發佈倡議書,表示全科醫生制度是保障和改善城鄉居民健康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客觀要求,是促進我國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轉變的重要舉措,是“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關鍵環節。將積極推進全科醫生制度各項政策和措施的貫徹落實。一些醫療界的老專家躍躍欲試,均表示願意為這項制度出力,願意為培養全科醫生人才做貢獻。

  全科醫生人才缺口巨大

  《指導意見》提出了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總體目標,即到2020年,在我國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範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係,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適應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需求。

  那麼,當前我國全科醫生發展狀況與這一目標的差距有多大?衛生部婦社司司長秦懷金算了一筆賬:《指導意見》提出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也就是説全國應當有27萬—41萬職業全科醫生,但目前我國僅有7.8萬職業全科醫生,人才缺口非常大。現實與目標的差距不僅僅是數量上的不足。秦懷金説,北京是國內最早進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城市之一,歷經十多年的培養全科醫生仍然不多。在中西部地區,許多地方甚至沒有條件培養全科醫生。

  “目前,全科醫生的培養模式急需改進。”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祝墡珠介紹,自2000年開始,上海復旦大學開始全科醫生的培訓工作。在培訓中發現,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待遇相差很大,全科醫生的收入、地位普遍低於專科醫生。復旦大學申請了好幾年才允許設立全科醫生碩士點,至今也沒有建立全科醫生的博士點,北京大學醫學部至今也沒有設立全科醫生碩士點,這對於全科醫生的培養非常不利。“醫學人才是平等的”,祝墡珠建議設立全科醫生師資臨床博士點,並加強全科醫生的國際交流,以培養優秀的全科醫生人才。

  目前,全科醫生的待遇普遍偏低,這是比誤解和成見更直接的障礙,成為社區醫院人才缺口巨大的重要原因。只有建立統一規範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讓基層醫療機構所提供的服務更優質,讓社區醫療機構和全科醫生成為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首診在基層才能真正得以推行。

  怎樣讓全科醫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全科醫生制度的推進是漫長的。取得公眾對全科醫生的信任,建立起優秀的全科醫生隊伍,需要長期的培養與探索。如何讓全科醫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成為橫亙在衛生管理部門面前最重要的難題。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曾毅新院士一針見血的指出:“解決看病難的關鍵是要強基層,強基層的關鍵是強基層醫療人才,強人才的關健是強待遇,基層醫療機構必須有充足、優秀的全科醫生隊伍,才能真正推進《指導意見》的落實。”

  專家建議,應積極鼓勵引導培訓合格的住院醫生到基層就業,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選聘人員時要優先聘用。全科醫生晉陞職稱時,標準可以區別於其他醫生,向接診量、群眾滿意度等因素傾斜。對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申請設置特設崗位。在建立健全全科醫生制度以更好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的過程中,需要對全科醫生投入更多的關注和關懷。

  全科醫生制度是新醫改的又一亮點,是對現行醫生培養制度、醫生執業方式、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重要改革,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影響深遠。在改革中必然會遇到難題,《指導意見》中提出:“鼓勵先行試點,積極探索,總結經驗,逐步推廣。”衛生部也在醞釀全科醫生的試點工作,及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以確保全科醫生制度穩步實施。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全科醫生
  • 醫改
  • 基層醫療機構
  • 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