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日喀則:從綠色長廊走進致富通道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8日 18: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西藏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日喀則市沿著國道318線一路前行,仿佛被路兩旁綠色植被簇擁著前行。司機説,開車前進,這樣的綠色風景可以持續一個小時,賞心悅目。西藏的日喀則地區是歷代班禪大師的駐錫地,日喀則市還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曾經,這一後藏重地像個鼓風的口袋,三面都是風口,一到風季,沙塵漫天。近兩年,日喀則市實施了日喀則西部重點區域造林工程,取地下水來解決田地缺水,荒灘漸成綠色長廊。


綠色長廊風光。攝影:王淑


日喀則市郊區風光。攝影:王淑


人大日喀則地區工委副主任、日喀則地區林業局原黨組書記張闔松向記者介紹綠化工程情況 攝影:王淑

  日喀則曲美鄉、薩迦縣扯休鄉位於318國道日(日喀則)拉(拉孜)段東西走向的谷地中,是西部重點區域造林工程涵蓋的範圍,與雅魯藏布江僅一山之隔。曲美鄉地處日喀則市西部,位於國道318線沿線,這裡氣候高寒、地處乾旱地帶,沒有高山、積雪和冰川,90%的河流屬季節性河流,致使區域內缺水乾旱。這裡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到9月份,缺水成為過不去的坎。這種狀況直接影響了當地農牧民的收入。由於乾旱,當地農業畝産常年平均在百斤以下,兩個鄉鎮的農牧民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2009年,曲美鄉農牧民的人均收入是3656元,低出日喀則市平均水平近三分之一。

  人大日喀則地區工委副主任、地區林業局原黨組書記張闔松説,林業部門經過多次實地調查後認為,曲美鄉和扯休鄉一帶並不是沒水,而是氣候和地質上的原因造成了地上乾旱,地下水豐富。當地林業部門開始打井取水,對沿途荒灘進行植樹造林和農田灌溉。根據日喀則地區林業局提供的信息,2010年和2011年,日喀則地區林業局累計投入了1.35億元,對位於日喀則市西郊的曲美鄉和薩迦縣扯休鄉實施重點區域造林工程,共建成綠色通道59.2公里,造林、育峰9.4萬畝,植樹521萬株。日喀則市東部聯鄉、年木、江當、邊雄一帶曾經同樣被風沙困擾。其中江當鄉被稱作是“鳥都飛不過去的地方”,通過多年實行封育和植樹造林,也為日喀則市免去了來自東面的風沙煩惱。

  日喀則市曲美鄉和薩迦縣扯休鄉兩地地域相連,土地廣闊,宜農、宜林、宜牧的土地就有36萬多畝。在水的滋潤下,這片土地被“激活”了,荒灘在兩年時間內成為了綠洲。

  張闔松説,如今,綠色長廊是進入日喀則市的風景墻,改善了這個區域脆弱的生態環境,也提高了當地農作物的産量。水渠陸續建起,水灌進農田,糧食單産從過去的80~100斤提升至500斤,年均增産糧食近2000萬斤。糧食收穫後留下的3000萬斤秸稈,又成為了牲畜的飼料。

  日喀則的重點區域造林工程,還帶動了農田渠係的配套修建、閒置荒地的綜合整治以及種養項目的增收。糧、油、肉等農畜産品産量大幅提升,機械化播種和收割走進農牧民的生活。農牧民開始學習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農牧民傳統生産經營模式正在改變,當地將其稱為構建“大農業”綜合開發格局。張闔松認為,這個工程的直接效益和長遠的社會效益已經或者將會凸顯出來。

  “過去呀,一到枯水季節,日喀則市區北面有雅魯藏布江河床吹來的河沙,其他幾面的風沙帶也是如此,現在環境好多了,舒服了。”8月25日下午,在日喀則地區工作了32年的人大日喀則地區工委副主任、日喀則地區林業局原黨組書記張闔松,靜立於綠色長廊內感嘆。一旁,柳樹柔枝正被微風撩起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