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浙江鯊魚加工基地被誤解大肆捕鯊遭受譴責(圖)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5日 04: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20日,樂清蒲岐鎮,工人拿著兩個鯊魚頭拖行在地。大鯊魚現在已很少有了,跟人一樣大的算是好收穫。林亦非 攝

  浙江樂清蒲岐鎮正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當地是鯊魚加工基地,因一組加工鯊魚照片,於今年7月在網上出現,立即招來“殘忍”、“血色經濟”、“大量捕鯊”等各種譴責。

  樂清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李瓊文介紹,蒲岐不捕鯊,只加工鯊魚,鯊魚均是從山東、福建等港口收購而來,當地的鯊魚加工業得到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認可。

  蒲岐的鯊魚加工業始於解放初,人們對屠鯊從敬畏到熱衷。

  而當鯊魚銳減,保鯊呼聲增高後,蒲岐的鯊魚加工企業不斷接到謾罵電話;並有人士前來敲詐勒索。

  蒲岐人愈來愈不願意從事鯊魚加工。如今當地的年輕人更願意進工廠、做模具。

  在一個露天的、二三十平米的廠房中,鋪滿了“屍體”。屍體被切割成正方形,一塊一塊,每塊厚約10厘米。

  “這些是鯊魚的屍體,這條魚起碼上萬斤。”旁邊的人説。

  因為天氣悶熱,一個工人正不斷地噴水保鮮。另外兩人搬送。老闆周明(化名)看到有人拍照,揮舞手臂,快步走來,並用本地話大喊大叫。周的兒子聽到喊聲,也大聲嘟囔著走過來,“幹嗎的,不許拍照。”父子倆不回答任何問題,並要求記者離開。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鯊魚製品加工在樂清蒲岐鎮興起。至今,全國90%的鯊魚被收購到這裡,進行加工,樂清市贏得“中國鯊魚加工基地”的稱號。

  周明搭上這趟産業列車,從個體養殖戶變成100多人的公司老總。

  而在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影響下,蒲岐的鯊魚加工業背負著重重壓力。鎮上的加工企業不時接到謾罵電話;一些人則以曝光為由敲詐。

  直到今年5月,一名香港攝影師來到蒲岐,將鯊魚加工的照片,傳佈于網絡,更將蒲岐拖入輿論風暴的中心。

  當地一名加工鯊魚的老闆稱,“這行快做不下去了。”

  “鯊魚鎮”,陌生來客

  香港攝影師將蒲岐加工鯊魚的照片傳于網絡後,當地漁商接到謾罵電話被指責殘酷捕鯊

  8月5日,蒲岐鎮。悶熱的午後,鎮上看不到人。路邊,“蒲岐鯊魚宴”的廣告牌隨處可見。這裡是全國鯊魚集散中心。

  也正是這點,吸引了一名香港攝影師的到來。

  那是5月下旬,他找到鎮上工作人員,要求去一些鯊魚加工企業拍照。

  一位加工企業主回憶説,“開始我們並不願意,但因為有鎮裏人介紹,也就答應了。”

  7月的某一天。網上出現一組蒲岐鎮鯊魚加工的照片,只剩下魚頭的鯊魚,或者被割下的魚鰭成片堆放著。圖片詳解了工廠屠宰鯊魚的過程,以及由此取得的利益。

  網絡上,立即出現“殘忍”、“血色經濟”、“大量捕鯊”等反對浪潮。

  一些照片上有加工企業的聯絡方式,商人李維(化名)的企業便是其中之一。

  他開始接到陌生電話,有些則開門見山地迎頭便罵,甚至詛咒他的家人。

  “都是因為鯊魚。”最多時,他一天接到十多個電話。

  8月5日,記者去漁商周明的廠子。他在大門後面安了一個鐵柵欄,到訪的人均要驗明身份才能進去。

  他説,因為經常會有廣告公司或媒體人員以宣傳為由,拍圖、採訪。沒多久,他就會接到威脅電話,如果不做廣告,就把這些屠鯊的照片公之於眾,還要將它們發給動物保護組織。周明只能給錢。

  最近一次,一個人從周明那兒拿走了1萬多元。

  鎮上10多家加工鯊魚的企業,幾乎都被敲詐過。有的企業一年要遇到五六次。

  “網上的照片誤導了人們,我們並不捕鯊,幾乎所有鯊魚都是被捕之後,賣到這兒來加工。有從台灣買過來的鯊魚頭,以及歐美捕撈船上割了魚鰭的鯊魚。”樂清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李瓊文説。

  蒲岐每年加工鯊魚有一半是整魚,一半是從世界各地買來的鯊魚的某一部分。

  李瓊文説,樂清的鯊魚加工産業得到了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的認可。蒲岐做的工作是在充分利用鯊魚資源,減少浪費。鯊魚被混捕上來後,很快就會死亡。與其讓人割鰭扔回海裏,不如把這些資源充分加工。

  “同時,我們也會遵守國際上通行的規定。”李瓊文説。

  文明橋前,那次屠鯊

  蒲岐鯊魚加工第一人彭春明1949年首次屠鯊,那是條一萬五千多斤的鯊,動刀前道士作法驅邪

  不久前,一條一萬斤的大傢伙剛被運抵小鎮。它已死了,但仍是鎮上的焦點。為了保持新鮮,鯊魚會被儘快肢解。刀手從鯊魚後頸部扎進去,黑紫色的血便冒出來。

  魚鰭是整條鯊魚最有價值的部分。大概佔到整條鯊魚價值的六成。所以割鰭最為講究,不能割得太深或太淺。割完後,刀口摸過去應該平滑,好像與表面融為一體。

  隨後,將巨大的鯊魚皮劃分成一塊一塊,與軀體分離。而魚肉盡可能地留在骨架上。然後分解魚肉,收集內臟、軟骨……

  鎮上,鯊魚加工第一人彭春明(化名)80歲了。12歲時,他被家人送到溫州市學水産加工,與鯊魚打了50多年交道。

  1949年,他18歲,成為鎮上第一個宰鯊的“刀手”。

  “當時父親與人合夥從外海買來一條鯊魚,重一萬五千多斤,長九米多,需要3個成年人才能合抱一圈。”他回憶。

  鯊魚被運到鎮上文明橋前的空地上,幾乎整個鎮子的人都來圍觀。

  彭春明第一次宰鯊,捅第一刀的卻是別人。那天,魚行老闆們請來了道士,作了一場法事驅邪。又出5個大洋,找鎮上一個膽子大的年輕人捅了第一刀。

  “鯊魚被蒲岐人視作龍王將領,沒人敢碰這龐然大物。”彭春明説。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鯊魚肉
  • 加工企業
  • 鯊魚鰭
  • 鯊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