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行走台灣:街巷中的台北背影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3日 07: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紫藤廬茶館。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牯嶺街的舊書店。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青草巷的中藥鋪。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台北是一座散發著迷人文化氣息的都市,不過要真切感受台北的氣息和溫度,除了要去台北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台北美術館,還需要到高樓大廈背後的尋常街巷裏走一走,看看這座城市的背影,體驗一下庶民生活。

  青草巷

  百年不變的民俗民趣

  轉過一個街角,拐進一條窄窄的巷弄,即刻沒有了川流不息的車輛和人群,有的只是寧靜、安詳和濃濃的生活氣息。這就是台北的迷人之處。

  位處龍山寺之側的青草巷,正式的名字叫做“台北市萬華區西昌街224巷”,是島內知名的賣中草藥的地方。短短一條巷子,開了10余家傳統藥鋪,每一家都挂著古意盎然的牌匾:一通、四知、萬安、德安……這裡的店家除了賣中草藥,還憑著世代相傳的老經驗,幫顧客調配清涼去火的青草茶。正當盛夏季節,只見各家藥鋪前擺放著蒲公英、左手香、半邊蓮以及其它不知名稱的藥草,同時供應自家調配的各式青草茶。

  幽暗朦朧的光線裏,喝一杯清熱解暑的青草茶,看掌櫃的翻弄著破舊的賬本,思古之情油然而生。100多年前,青草巷所處的艋舺地區,是台北市開發最早,也是最繁華的地方。當時疾病盛行,缺醫少藥,許多先民在龍山寺求得醫簽後,習慣在周邊的草藥店抓藥。久而久之,這裡的草藥店愈開愈多,青草巷之名也不脛而走。世易時移,台北的商業中心逐漸轉移,多少繁華都成過眼煙雲,只有龍山寺依舊香火鼎盛,青草巷依舊生意興隆。如今,這裡不僅有著老舊的巷弄、傳統的草藥、祖傳的秘方,還有著中國傳統鄰里之間特有的安和樂利的氣息,一如空氣中瀰漫著的草藥香氣,溫馨而雋永。

  青草巷、打鐵巷、香料巷、花布巷……在這些有著上百年曆史的台北老城區巷弄,至今仍然看得到幾乎一成不變的民俗民趣,那是這座城市最珍貴的時光記憶。

  康青龍

  時光隧道中的藏寶盒

  台北小街小巷的美,還在於它仿佛構築了一條時光隧道。台北的巷弄,更像是個藏寶盒,沿途不斷有驚喜。台北市區南部的“康青龍”社區,也有老舊的巷弄。走過當地居民晨練聊天的小公園、人聲鼎沸的傳統早市,穿過師大路,來到雲和街上,一棟日式獨棟建築呈現眼前。一打聽,房捨得前主人竟是梁實秋先生。這座“雅舍”荒廢多年,如今正在整修,以再現往日風華。離此不遠的溫州街,還有殷海光故居,淺綠色的日式房舍,花木扶疏的院落,都見證了先生晚年的行誼。

  在金山南路二段204巷漫步,可以看到日據時期的建築,也可以看到樹齡至少80年的台灣油杉。僻靜的巷子裏,微風徐徐,油杉的綠葉在陽光下閃著光芒,樹下有拉二胡的老人,還有捧著電腦在無線上網的少年,台北的百年時光仿佛濃縮在條條巷弄中。

  藏身於信義路的台灣文物收藏咖啡館,主人林先生將收藏了幾十年的古文獻、絕版海報、民俗藝品等,與大家分享。抖落歷史塵埃,文物成為台灣各時期的記憶底片,而林先生正是希望來客可以透過底片回放這裡的歷史。

  台北巷弄之美,在於它的歷史質感、生活氣息,還在於其中的文化生命力。走在其中你會發現,很多古跡或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經過整建後已經成為新的文化活動場所——由台北酒廠廢棄廠房改建的華山藝文特區;有80多年曆史的老屋紫藤廬,現已成為吸引藝文界名流常聚會的茶文化空間……

  牯嶺街

  不可不提的文化記憶

  很多人到台北,會去知名的誠品書店、金石堂書店,也會去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很少有人選擇到牯嶺街。不過,對台北來説,牯嶺街可是不能不提及的文化記憶,因為它開台灣書店街之濫觴。

  1945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好多日本人回老家之前,把一些帶不走的書籍、字畫和古董拿到牯嶺街去賣,古舊圖書交易就在牯嶺街成了氣候,並日益紅火起來。漸漸地,牯嶺街也成了書店街的代名詞。但世事變遷,隨著各種新型書店的誕生,紅火了幾十年之後,牯嶺街的輝煌終於走入歷史,成為一些人共同的成長記憶。不過,雖説現在四五百米長的牯嶺街只有幾家書店,但這裡還是不斷淘書人的身影。從2001年起,台北市在牯嶺街辦起“重溫舊書鄉”活動,試圖使沉寂的老街找回流失的青春。

  創辦于1945年的“松林書店”,依舊在原地堅守,時光流轉中,見證了牯嶺街的興衰起伏。因為空間太小,松林書店的15萬本書籍被摞堆擺放,20平方米不到的店舖裏僅留有兩條容一人進出的狹窄過道。書店老闆小蔡説,牯嶺街舊書文化的退隱,是台北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這是無奈的選擇。不過,當人們發現遺失了記憶的時候,就會開始反省,就會回頭。

責任編輯:張毅

熱詞:

  • 牯嶺街
  • 半邊蓮
  • 背影
  • 台灣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