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海洋意識的覺醒:航母試航 蛟龍深潛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1日 08: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月10日,中國航母平臺試航。前些日子,“蛟龍”深潛5000米凱旋,沿海經濟區發展規劃相繼出臺,大洋“尋寶”區域拓展,中國釣魚島、南中國海主權爭端引人注目……連日來,“海”的話題此起彼伏,或喜或憂,眾説紛紜。

  站在“望海樓”上,望海興嘆:

  嘆我中華民族,一度缺少海洋意識。史上輝煌多在陸地。作為歐亞大陸聯絡紐帶的絲綢之路,主要也從陸路開拓。當然,我們也曾有過鄭和下西洋這一“有史來最光焰之時代”,參與者達12萬之眾,但正如梁啟超所嘆,“而我則鄭和之後,竟無第二之鄭和!”中國在國內生産總值處於世界第一位的時候卻厲行“海禁”,從此走向衰敗,受盡列強淩辱。

  嘆我中華民族,從來不乏大海之子。從山東、浙江,到福建、廣東,代代相續“下南洋”。你看,一個一個村落的福建人,抱著祖宗、神祗牌位,成群結隊義無反顧地走進大海深處。他們的事跡鮮有記載,但今尚存的“閩海百神”祭祀,不僅具有華夏中原信仰的特徵,亦具有鮮明的閩海區域的海疆與海洋信仰特徵,是土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實現交融與繁衍的經典意象。他們的蹤跡難以尋覓,但國際學術界指認的包括千余種語言、近3億人口的“南島語族”的祖先,就是福建史前先民。福建沿海是分佈在太平洋諸多島嶼上南島語族的源頭。

  嘆我中華民族,“下海”實乃迫不得已。我們本喜安居樂業腳踏實地,不願顛沛流離飄搖不定。只因生計所迫,才“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豪邁中夾雜酸辛;為了絕處逢生,才萬里長征,輝煌裏多少犧牲。

  今天,中國要持續發展、民族要偉大復興,不能不走向海洋了。2001年,聯合國就將21世紀定義為“海洋世紀”,各國政府也都開啟新的發展戰略,何況我有著廣袤海洋國土的泱泱大國。

  走向海洋!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平發展不是只在黃土地上發展。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不是束縛中國對外開放的鎖鏈。現在,有人介入南海、東海問題,刺激海洋權益爭奪加劇。中國以鄰為伴與鄰為善,謀求和平發展共同繁榮。中國不當頭也不做附庸,不惹誰也不怕誰,不損人利己也不會吞下損害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有人偏好“中國威脅論”,實質是“威脅中國論”。無中生有的“中國威脅論”忽悠不了世界,居心叵測的“威脅中國論”更嚇唬不住中國。

  走向海洋!不僅靠堅強意志,更要靠科學規劃。不是靠神靈保祐,而要靠現代産業支撐。國家堅持陸海統籌,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提高海洋開發、控制、綜合管理能力。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發展海洋油氣、運輸、漁業等産業,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加強漁港建設,保護海島、海岸帶和海洋生態環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今年,國務院相繼批准實施《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發展規劃》和《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中國的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將通過這三個經濟區連成一片,形成海洋經濟為基礎的沿海大城市群。中國今天要借海而興,憑海而富,開發半壁江山,建設海上中國。

  “望海樓”上望海,正有氣象萬千。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高級顧問)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蛟龍
  • 海洋經濟發展
  • 海洋意識
  • 試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