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草原新政確立“生態優先”戰略 讓牧區經濟好起來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0日 0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

  本報記者 張毅攝

  這是草原最美的季節,牛羊歡奔,青草低語,群山如牧民起舞,河流如哈達飄揚……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草原牧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建設飛速發展,民生建設長足進步。今天,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勤勞智慧的牧區各族人民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意氣風發。

  然而,這樣兩組數據發人深思:2000年—2009年,我國牧區GDP增長3.3倍,牧民人均收入增長2倍;與此同時,草原生態持續惡化,全國約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據不完全統計,僅2007年至2010年3年間,全國開墾和非法徵佔草原116萬畝。

  草原佔我國國土面積的2/5,是我們生存發展的生態屏障。這裡還分佈著全國70%以上的少數民族人口、70%以上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70%以上的革命老區縣。生態安全、經濟安全、國家安全,都要求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草原的發展。怎樣統籌推進,讓生態保護強起來,讓牧民增收快起來,讓牧區經濟好起來?大美草原面臨著新的抉擇。

  草 惑

  給子孫留下什麼樣的草原?現實在發出聲聲追問

  花湖,宛如一塊寶石,鑲嵌在川北高原若爾蓋草原的腹地。綠草萋萋,五彩的花兒在風中跳舞;水天相接,潔白的祥雲在湖中漫步。

  若爾蓋草原既是重要牧區,也是長江、黃河上遊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30%的黃河水從這裡流出。然而,由於氣候原因和人類不科學的利用,越來越多的地方,水少了,湖幹了,草荒了,鼠多了,沙來了,川北高原這床綠色的“被子”甚至斑斑駁駁。若爾蓋全縣有可利用草地面積978萬畝,目前嚴重退化草地已達430萬畝,沙漠化草地面積已達70萬畝,而且每年仍在以10%的速度遞增。

  青海玉樹,通天河水流湍急。長江、黃河、瀾滄江,都孕育在青海南部的高寒草原,這裡是三江源頭、“中華水塔”。然而,“水塔”的形勢也很緊迫。“千湖之縣”瑪多縣的4077個湖泊中,大約3000個已經乾枯。玉樹州農牧局局長東嘎説,玉樹退化的草場面積已經達到54%,整個草場水土流失面積達到46%,沙化面積每年以7.8萬畝的速度在擴大。

  新疆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積已達3.12億畝,沙化草場面積每年以6000畝速度在擴大。

  草原上蘊藏著豐富的煤炭、銅鐵、石油等礦藏,這是個“致命誘惑”。呼倫貝爾草原腹地寶日希勒一帶,草原一片片掀起來,煙囪一個個立起來,煤電大開發只爭朝夕,勢不可擋。大草原開膛破肚,不僅破壞植被,更嚴重的是破壞了地下水資源,據調查,一露天採掘坑附近畝産鮮草由200多斤減至170多斤。部分居民點因為地下水位下降、粉塵污染而面臨著生活窘境。近十年間,內蒙古第一大湖——呼倫湖水面倒退一二百米。在氣候變化、經濟活動的多種因素作用下,儘管草原保護建設項目區的生態環境明顯好轉,但整體而言,草原生態危機仍在加劇。目前,全國約90%的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退化,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積達23億畝。

  大草原已疲憊不堪。全國草原平均産草量較上世紀60年代初下降了1/3—2/3。種群不斷擴大的牛羊們普遍面臨一個問題:明天的早餐在哪?與此同時,牧民增收也越發艱巨。2010年,牧區牧民人均純收入4493元,比全國農民人均收入低1426元。

  草 政

  生態優先,生態生産生活發展統籌推進

  四川省阿壩州副州長田曉丹説,中央今年撥付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6月,國務院又出臺《關於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草原上“久旱逢甘霖”。

  2010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1年起,中央財政將每年安排136億元,在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和雲南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區)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開展草原生態保護,增強牧區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牧民增收。

  首先是禁牧補助。對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草場嚴重退化、不宜放牧以及位於大江大河水源涵養區的草原實行禁牧封育,按照每畝6元的測算標準給予禁牧補助。其次是草畜平衡獎勵。對禁牧區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實施草畜平衡管理,對履行超載減畜計劃的牧民按照每畝1.5元的測算標準給予草畜平衡獎勵。此外,還有畜牧品種改良補貼、人工牧草良種補貼、牧民生産資料綜合補貼。

  136億元除以60億畝,可能只是“毛毛雨”,可這標誌著草原牧區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説,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強化,喊了多年的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就可以加快推進,草原牧區就可以駛入生態、生産、生活統籌發展的軌道。

  因此,這是科學的“及時雨”。

  草原新政新在哪?確立了“生態優先”的戰略。

  千百年來,草原就是放牧牛羊。然而,今天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草原牧區的發展環境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008年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六大牧區牛羊肉産量327.5萬噸,生鮮乳産量1244.5萬噸,均佔全國總量的1/3。但是,全國牧民1600萬人,268個牧區半牧區縣(旗)生産肉類只佔全國的8.5%、生鮮乳佔20%。畜牧業牧區繁育農區育肥的格局已經形成,現在農區提供80%—90%以上的肉蛋奶産品。而同時,研究表明,草原具有極其重要的固碳儲氮、防風固沙和保持水土的生態功能。我國60億畝草原每年碳儲量約為30.6億噸,草原每年碳匯總計約1300萬噸。

  新世紀以來,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的若干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了《草原法》,明確了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基本草原保護制度。國家加大草原保護和建設力度,相繼實施了退牧還草、沙化草原治理、西南岩溶地區草地治理、草業良種和草原防災減災工程。

  這次草原新政,是統籌區域發展、統籌農牧區發展、統籌牧區生産、生態、生活發展的戰略舉措,與之前的一系列草原政策相互銜接,配套完善,共同搭建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

  草 變

  告別靠天養畜,加快轉變牧區發展方式

  四川紅原縣龍日種畜場裏的牦牛,體形健碩,高大威猛。阿壩州畜牧局局長盧軍説,牧區品種改良是當務之急,現在川北牦牛雜交改良率僅6.41%。

  我國牧區生産方式粗放,牲畜生産能力低下,每頭存欄牛的年産肉量只有美國的33%,日本的36%,法國的57%。牧草發展更是落後,我國草業整體技術落後發達國家20到30年。

  必須告別靠天養畜,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往哪轉?“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肉,減畜不減收”,生態修復、畜産品供給、牧民增收兼顧。否則,不算成功,也“轉”不長久。

  怎麼轉?

  首先是改善基礎條件。

  牧區第一“愁”是自然災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廳總畜牧師趙新春説,一場嚴重的暴風雪,大批牛羊凍死餓死。其實,只要有個簡單的暖棚、有飼草,牲畜挺過那幾天就沒事了。2009年底到2010年初,我國北方草原牧區發生大面積雪災,包括內蒙古、新疆、四川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在內的120多個縣(市、旗、團場)4000多萬公頃草原受災,畜牧業直接經濟損失7.1億元。

  2003—2010年,中央投入資金135.7億元,完成草原圍欄7.78億畝。草原工程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據統計,項目區2010年平均植被蓋度、高度和鮮草産量比非工程區分別提高12%、41.8%和50.5%。寧夏在退牧還草工程實施前,有800多萬頭牲畜,實施禁牧封育後,舍飼圈養牲畜達到1000多萬頭。

  其次是提升産業水平。

  “今年春節,新希望把我們的牦牛肉賣到香港、成都,一斤100塊錢!”若爾蓋縣副縣長伍曉東興奮地説。當地許多幹部都在議論新希望集團投資建廠,搞牦牛深加工的事。川北草原上這麼好的近乎原生態的産品,賣不出好價錢,關鍵是沒有産業化。

  組織化助推産業化。青海探索建設聯戶型現代家庭牧場。2007年,天峻縣新源鎮梅隴村41個牧戶入股草場75544畝、牲畜10024羊單位進行聯戶經營,2009年牧民人均純收入達7265元,比2008年增長36.9%。

  第三,根本出路是轉移勞動力。

  草原牧區始終沒有擺脫“人口增長—牲畜擴增—草原退化—效益低下—牧民增收難”的困境。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草原地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僅有20萬人,100萬餘頭牲畜;2006年底已發展到100.6萬人,1450萬頭牲畜。2010年,全國268個牧區、半牧區縣(旗)天然草原的牲畜超載率為44%。

  四川省從2009年起,計劃到2013年,在9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每年安排1萬名藏區青年再接受3年免費職業教育,並且提供生活、交通、住宿補助。新疆從2007年開始,實施“轉人、減畜、轉生産能力”的“兩轉一減”戰略,開展牧民技能培訓,積極引導牧民發展民族手工業、民俗旅遊業等二、三産業。內蒙古實施“轉人、減畜、增綠、增收”措施,創出了一條保護生態和增收致富的新路。

  草 令

  立足持續發展,不可回避的三場硬仗

  立足當前、放眼長遠,草原牧區發展必須打贏三場硬仗。

  ——草原確權。

  國家、地方和牧民對草原的要求並不一致,全局要生態,地方要財政,牧民要牛羊。四川省畜牧局局長楊昌明説,從牧區的實踐看,要統籌發展,牧區地方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國家要完善草原生態補償機制,但最基礎的工作是落實草原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穩定和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經營制。截至目前,全國草原承包面積已達33.1億畝,佔全國草原可利用面積的66.7%。

  ——牧民定居。

  四川若爾蓋縣達扎寺鎮嘎多村,太陽能路燈、村委會、衛生室、警務站,看起來與內地的新農村沒什麼差距。牧民康巴塔説,遊牧民定居工程徹底改變了落後的生活方式。現在,村裏水、電、路配套,接通了電視電話,生活非常方便。牧民定居,深得民心。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尚有 24.6萬戶約116萬遊牧民沒有定居。2009年,國家啟動遊牧民定居工程,兩年來,中央財政投入39億元,安排16.8萬戶、85.2萬遊牧民定居,配套推廣沼氣、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一批牧區水利設施、通縣油路相繼竣工。按計劃,到2015年基本實現內蒙古、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牧業和半農半牧縣的遊牧民定居。這還需要加強後續産業的扶持和建設,確保牧民能夠“定得下、穩得住、能致富”。

  ——藏糧于草。

  如何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不佔用或者少佔用草原?要發揮好“藏糧于草”的作用。

  種草養畜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部分。大力發展草食家畜,發展優質牧草,可減緩飼料糧對糧食安全的壓力,起到“藏糧于草”的作用。內蒙古農業大學雲錦鳳教授建議,應在奶牛帶、肉牛肉羊優勢産區建立牧草生産基地,鼓勵農牧交錯區退耕還草、農區低産田種植優良牧草,改糧、經二元種植結構為糧、經、飼三元結構。近年來,各地農區開發草山草坡,推廣冬閒田種草養畜,既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又增加了飼草料有效供給。

  大美草原,生機無限。我們相信,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草原的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綜合實力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一定會躍上一個大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