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第九套廣播體操:不變的節拍 嶄新的活力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8日 15: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8月8日電(記者吳俊寬、張寒)“現在開始做第八套廣播體操,原地踏步——走……”這抑揚頓挫、激情澎湃的口令聲將成為無數國人成長道路上的珍貴記憶。

  隨著第九套廣播體操2011年8月8日的發佈,“服役”了14年之久的第八套廣播體操正式告別歷史舞臺。從1951年第一套廣播體操頒布至今,悠悠六十載,九套廣播操。在這背後,凝集了幾代創編人員的智慧和心血。

  “左腿舉股屈膝,還原;同時右臂向前、左臂向後自然擺動;而後右腿舉股屈膝,還原;同時左臂向前、右臂向後自然擺動。”這一系列動作描述看似複雜、專業,但很多人不會想到,這就是新中國第一套廣播體操第一節“下肢運動”動作的文字説明,而其實質無非是簡單的原地踏步走而已。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廣播體操正式頒布。為新中國創編一套全民健身操的是當時正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委會工作的劉以珍,這套廣播體操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來自日本的“辣椒操”。

  所謂“辣椒操”是一種從日本引進的,有音樂伴奏的徒手操。這套操是通過覆蓋面極廣的廣播電臺播放音樂指揮大家一起做。因此也叫做“廣播體操”。由於日語“廣播”的發音,非常類似漢語的“辣椒”,因此當時中國人就把這種體操稱作“辣椒操”。

  北師大體育係科班出身的劉以珍借鑒了“辣椒操”的編排順序,先由離心臟較遠、負荷量較小的上肢或下肢運動開始;中間由胸部、體側、體轉和腹背運動組成,逐步加大動作的幅度和負荷量;然後轉入較劇烈的、負荷量最大的全身運動和跳躍運動;最後以整理運動或放鬆運動結束。這一動作編排順序的思路也成了以後編操者共同遵守的原則。

  儘管第一套廣播體操的動作較為簡單單調,文字説明也複雜繁瑣,但是這種徒手操對於缺少場地和器械的新中國來説,是適宜普及的健身活動,因此深受群眾熱愛。

  “當時有個口號‘人人都鍛鍊,天天上操場,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每天喇叭一響,千百萬人隨著廣播樂曲做操,這算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新鮮事,”回想起上世紀50年代的情景,首屆全運會競走冠軍李福德老人興奮地説。

  1954年7月,第二套廣播體操正式頒布。第二套操的運動量比第一套大,並適量增加了下肢的運動量,動作難度也有所增加。而隨後相繼頒布推廣的三套廣播體操,不斷在運動量、動作難度和科學性上加以完善,廣播操逐漸成為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健身項目。到1981年推出的第六套廣播體操已經趨於成熟。

  1990年5月8日,國家體委又繼續推出了第七套廣播體操,並請來了當時炙手可熱的體操運動員李寧做模特,製作挂圖。不過這套追求“難、新、美、全”的廣播體操由於難度過大,推廣效果不甚理想。

  曾經參加第八套廣播體操創編工作的前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程再寬回憶説:“由於受到當時流行的健美操、韻律操的影響,第七套廣播體操相比前六套難度有明顯的加大,在推行過程中效果並不是很好。由於節奏速率相對較快,在做操過程中很多人動作規格往往不到位,沒能達到最佳的健身效果。”

  “由於第七套難度大,動作複雜,不易學習。如果不能堅持經常做操,學會了也容易忘記動作,出現做錯動作或跟不上節奏的情況。一些領導由於工作繁忙不能堅持進行廣播操鍛鍊,在參加觀摩群眾廣播操比賽活動時,想要身體力行一同做操也經常出現類似的尷尬,”程再寬回憶説。

  為了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廣播操鍛鍊,國家體委決定創編一套更為簡單的廣播操。1996年時任北體大體操教研室主任的程再寬出任創編組組長,帶領10名體操教師開始了為期約一年的創編工作。

  據程再寬回憶,在創編過程中整個小組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克服自身的認識問題。“創編組成員作為體操專業人士,思想顧慮不少。要出新,就很可能趨於複雜,背離了創編的最初意圖。把操編得太簡單了又怕同行嘲笑。”

  經過長期調研和多次深入的會議討論,創編小組最終統一了思想,確定了將廣播操編簡單,適應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需要的方針。

  “第八套廣播體操符合傳統體操橫平豎直、節奏性強、動作舒展、大方有力的特點切易於推廣,”程再寬這樣評價。“在1997年正式推廣之前,這套廣播操曾在北京市試行。通過短時間的練習參與匯操的隊伍就能做到動作整齊劃一,水平、標準、韻味都無可挑剔,令我看了感嘆不已。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第八套廣播操簡單易推廣、順應時代潮流。”

  進入21世紀,國人的健身意識、健身積極性不斷提高,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成功舉辦之後,在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思想引導下,華夏大地處處掀起全民健身的熱潮。在健身項目不斷豐富的同時,中國人對於健身內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與此同時廣播體操逐漸受到人們的忽視,五十年代訪華的蘇聯詩人吉洪諾夫提到過的那種“當北京人出來做廣播體操,把最後一個夢魘趕出睡鄉,城裏整齊的小巷大街,一下子變成了運動場”的景象也很難重現。正是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第九套廣播體操在第三個全國“全民健身日”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第九套廣播體操創編研製組副組長張平介紹説,這套廣播操基本還是以體操形式為主,並以簡單性、普及型、科學性、針對性、健身性、時尚性和時代性為特點。

  第九套廣播體操與以往幾套相比進行了不少大膽嘗試,包括在音樂上中西結合,錄音中啟用女性喊操員喊口令,針對一些不常活動的肌肉群增加新動作等。但是這套操同時也延續了第八套廣播體操簡單易學便於推廣的特點。

  據張平介紹,在動作創編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難度適中性的重要。創編團隊中有一個平時不愛運動的作曲家,他的動作不是很協調,很多新動作都拿他做實驗。

  “他發現這個動作不好學,做不來,於是我們就改,他要説這個動作他能做,沒問題,那我們相信大家都能接受,”張平笑著説,“還有就是我們一般會找自己家人做實驗,我拿老公和女兒做實驗品 儘量讓這個動作能被老百姓接受,創編期間我們也在不斷修改。”

  “很多人也許會質疑,現在已經有這麼多健身方式是否還有必要繼續搞廣播體操。但不難發現,它是群眾最好的普及活動之一,與太極拳等健身相比更容易學會,且安全有效,”張平説。

  與張平一樣,程再寬對於廣播體操的不可替代性也有著自己的理解。“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替代廣播體操,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健身鍛鍊的方式,而是人們展示精神面貌,集體意識和凝聚力的一面旗幟。”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第九套廣播體操
  • 節拍
  • 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