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如何替全國人民收藏國寶 國寶命運不是故宮家事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7日 1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觀察家

  以內部規定應對監督,如何能替全國人民保護好故宮,收藏好國寶?

  故宮先是因“失竊門”、“會所門”、“錯字門”系列醜聞受到批評,近又因“破損門”、“瞞報門”、“拍賣門”系列醜聞受到譴責,一時間成了被圍觀的對象,站在了公共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出現過失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盧浮宮就曾出現過法國畫家柯洛名畫《塞夫勒的道路》被盜事件,台北故宮國寶翠玉白菜也曾出現蟲須殘損事件,關鍵是他們坦承過失,採取積極措施保證“不二過”。但故宮面對媒體和公眾的追問,除了證實管理存在漏洞之外,就如何處置“破損門”,對當事人不疼不癢的處理,依據的卻是“內部管理規定”,什麼“內部規定”卻“不便公佈”。這著實令人失望。

  在皇權時代,紫禁城身為皇帝的宮廷,高宅大院、壁壘森嚴,民眾只有望宮興嘆的份,絕不敢公開議論。皇帝自認為“朕即天下”,更不用説“朕即宮廷”了。他完全可以憑藉“家規”處置皇宮內一切事務,無論是人的生殺予奪,還是古玩字畫、奇珍異寶的徵集管理。

  不過,皇權時代早已作古,今天的中國正在邁向公民時代。在公民時代,“天下事非一傢俬議”,任何公共政策、公共機構、公共事件,公民都有知曉內情、參與決策的權利。尊重公民的這一權利,是公共政策和公共機構的合法性來源。特別是在消極性公共事務的處置上,無論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的傲慢,還是“此為內部管理規定”的搪塞,都無助於紓解公眾的不滿,反而會火上澆油,越燒越旺。

  故宮是中國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又館藏著大批國寶級文物,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媒體和公眾高度關注它,以至於關注它的一草一木和舉手投足,是因為它承載著中國人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情感,是中華兒女共同的文化遺産和精神財富。人們由衷地希望,在過度市場化、商品化、庸俗化的當下,這個文化的聖殿能夠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雅和清新的文化品質。

  但是,故宮不僅醜聞頻出,而且以“此為內部管理規定”對醜聞遮遮掩掩,拒絕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和參與權,骨子裏體現出一種“故宮事是自傢俬事”的陳舊思維方式,欲以“家規”來處置“破損門”事件,不僅有違公民時代的潮流與精神,更無助於改善管理。人們完全有理由擔心,這樣的運作機制,如何能替全國人民保護好故宮,收藏好國寶?

  無論如何,徹底拋棄以“家規”管理國寶的做法,公開“破損門”處理的依據和進程,詳實回應新近爆出的“創收門”事件,即網友關於五件宋代書札被故宮拍賣創收的疑問,接受公眾和媒體監督,是故宮重新贏得人們信任和尊重的前提。否則,就會失信於民,已知或未知的“XX門”可能會愈開愈多,想關也關不上了。

  □慕朵生(旅美學者)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故宮
  • 國寶
  • 錯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