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歷數國內“橋堅強” 武漢大橋被撞70余次仍無恙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0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寧波靈橋

  關注焦點

  7月,密集的垮橋事件,刺激公眾神經。7月15日,通車14年的杭州第三錢塘江大橋坍塌,7月14日,建成12年的福建武夷山公館大橋北段坍塌,7月11日,建於1997年的江蘇鹽城境內328省道通榆河橋坍塌……年輕的橋,紛紛倒下。對應“橋脆脆”,一些歷經風雨依然堅挺的橋,被網友追捧,稱之為“橋堅強”。

  這些堅強的橋,有的建於清末,有的建設於民國戰亂年代,有的建於大饑荒年代,那時的技術、建材和資金都難與現在相提並論。這些橋因何堅強?現在的橋又怎麼了?“橋堅強”其實本是“橋正常”。關注堅強,是為還原怎麼才是正常。

  寧波靈橋

  鄉紳監管德國造

  【橋檔案】

  橋齡:歷時兩年建成,已75歲

  橋長:132米

  堅強的理由:採用歐洲成熟工藝,材質優良,監管到位。當年,檢驗砂石的鄉紳用白紗布把砂石包起,解開後,紗布須一塵不染,才可用於澆築。

  不管是在寧波市民還是在橋梁專家的眼裏,靈橋都只是一座普通的公路橋。

  “它所用的,就是當時最常用的鋼材,建築工藝是當時歐洲最常見但也最成熟的工藝。”橋梁專家陳惟珍説。

  這座普通的公路橋,目前已服役了75年。現在這裡每天仍然車水馬龍。

  “建橋以利鄉眾”

  據民國《鄞縣通志》記載,靈橋1936年6月27日舉行通車典禮。這是我國最大的新型獨孔大環橋。

  靈橋的前身,是唐代的一座浮橋,《鄞縣通志》記載:“歷宋元明清,因而修之,橋之壞也屢矣。”每逢夏秋颱風,浮橋時常斷鏈,屢造成死傷。特別是1926年8月的一次事故,三十余人溺亡。此事件,促使地方士紳有了集資修建新橋的念想。

  彼時當政之國民政府陷於軍閥、黨爭。滬寧兩地的工商界人士便擔起了“建橋以利鄉眾”的使命。

  鄉紳們在寧滬兩地募捐籌款。建橋時牽扯到46間當地居民房屋的拆遷。士紳們通過自己威望,加上合理賠償,順利解決了徵地問題,沒造成一起糾紛。

  彼時的上海灘被稱“十里洋場”,眾多外國企業在這裡尋找機會。

  通過談判,建橋事項由德商西門子洋行承包。鋼梁則由德國另一家名叫孟阿思的橋梁公司提供;打樁和混凝土工程分包給康益洋行;油漆工程由信昌洋行承包。

  最成熟的歐洲技術與中國最傳統的鄉紳文化,在靈橋的修建過程中,有機結合。

  古老的鄉紳文化主要體現在修橋資金的籌集、監管程序上。對橋梁質量起重要影響的水泥、鋼材等,鄉紳們和洋商均有具體約定。

  據説,當時所用砂石,都是用篩子篩過,並清洗得一塵不染。檢驗砂石的鄉紳會用白紗布把砂石包起來,解開後,紗布必須一塵不染,才可用於澆築。

  老而彌堅

  靈橋竣工翌年,抗戰爆發,靈橋成了敵軍轟炸的目標。

  海曙區文物管理所文保員李文國介紹説,有一次9架飛機投下18枚炸彈,但也只在橋上留下一些小坑。

  它竣工13年後,解放戰爭的烽火燒到此處。1949年7月份,國民黨空襲寧波,彈痕斑斑的靈橋屹立未倒。

  但畢竟是76年前的設計,陳惟珍説,現在它最怕船隻撞擊,“它太矮了”。

  1994年,寧波靈橋實施了拓寬改造工程,2003年再次整修,4年後又進行大修。

  寧波市政橋梁管理所巡查科科長鄧水源介紹説,比起寧波其他橋梁,“可以明顯感受到靈橋材質的優良,看不出建築于動亂年代。”本報記者 孔璞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歷數
  • 橋堅強
  • 武漢大橋
  • 被撞70余次
  • 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