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學習貫徹胡錦濤“七一”重要講話 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2日 05: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這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黨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一個重要法寶,貫穿于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貫穿于黨加強思想理論建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全過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切實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

  為了大眾,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出發點

  為人民群眾求解放、謀福利,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宗旨,也是馬克思主義能成為人民群眾的理論、由少數人掌握到大多數人掌握的根本動因。毛澤東同志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中國共産黨90年的奮鬥歷史,既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推進的歷史,也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斷深化的歷史,還是一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得到實現和維護的歷史。為了大眾,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出發點。

  人民群眾對待理論的態度,與這一理論跟他們利益的相關程度密切相連。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被人民群眾所接受,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涵符合人民群眾的實際,價值取向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産黨是人民群眾實現自己根本利益的工具。從毛澤東思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把堅持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和要求放在首位。

  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著眼于解決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使馬克思主義實現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只有這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內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意識、外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依靠大眾,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立足點

  人民群眾既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對象,又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鬚髮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我們黨一直相信和充分依靠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毛澤東同志指出,“應該使每一個同志懂得,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鄧小平同志強調,“黨只有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絡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江澤民同志提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胡錦濤同志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

  依靠群眾的前提是相信群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正是建立在群眾自我教育、自我解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基礎上的,它必須堅持這樣兩條原則:群眾需要和群眾自願。各級領導幹部和理論工作者在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應深入群眾開展調研,虛心向群眾學習,甘當小學生,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語言表達貼近群眾的實際生活,使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要求轉變為群眾的自覺追求。同時,群眾中也涌現出許多積極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的模範人物,他們具有來自群眾、了解群眾的天然優勢,有助於增進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吸收和自覺實踐。近年來一些地方出現的“五老”宣講團、道德講堂、社區議事廳等先進典型,就充分展現了基層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群眾在實踐中總結出的把講道理與講故事、“大主題”與“小切口”、“普通話”和“地方話”結合起來等傳播方法,也成為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寶貴經驗。

  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始終堅持立足於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把人民群眾作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依靠力量。只有這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紮根於人民群眾,使我們黨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服務大眾,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切入點

  空洞的理論和空泛的説教吸引不了群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程度,還取決於理論貼近群眾生活、反映社會實踐、解決具體問題的程度。

  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對不對,歸根到底要看生産力是否發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這是壓倒一切的標準。空講社會主義不行,人民不相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幫助人民群眾全面準確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做好實際工作的本領。

  我們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都善於把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轉化為引領人民群眾團結奮鬥的現實目標和行動綱領。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緊密結合,圍繞黨的中心任務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時代特色、民族特色,增強了馬克思主義對人民群眾的親和力;緊貼人民群眾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深入淺出地回答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增強了理論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理論宣傳的説服力和影響力。同時,在服務人民群眾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問題、積累新經驗,進一步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動理論不斷創新發展。

  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著眼于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實際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切實的思想指導、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造福人民群眾的功能。

  提高大眾,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落腳點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為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由認知、接受到力行的過程,也是人民群眾自我提高的過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切實發揮科學理論對社會實踐的先導和引領作用。

  人民群眾對於與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不僅關心是什麼、為什麼,而且關心如何對待、如何解決。因此,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對待人民群眾的關切,不能僅停留在對問題的闡釋説明上,而要在幫助人民群眾確立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的基礎上,為其指明解決問題的方向和目標、途徑和前景。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通過延安整風運動,提高了全黨的馬列主義水平,統一了全黨思想,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及時發出在全黨全社會學習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號召,使廣大黨員幹部對即將到來的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的偉大歷史實踐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積極學習和宣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轉化為人民群眾堅定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價值取向。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大眾化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陸續推出一批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及電視理論作品,如《理論熱點面對面》、《六個“為什麼”》等。這些優秀讀物或作品都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不僅説給人民群眾“怎麼看”,而且教給人民群眾“怎麼辦”。指出“怎麼辦”,是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體現,是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指導實踐的內在要求。

  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落腳到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修養、文明素質和精神境界上來,實現“化”大眾與“大眾”化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民群眾保持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執筆:劉德海 王建潤 蔡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