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動車實名制難治“黃牛黨” 鐵路部門稱無暇核實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07: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檢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西客站的工作人員展示動車實名制車票。李文攝

為方便乘客實名購買火車票,乘客可以辦理臨時身份證明。王振攝

  自6月1日動車售票實行實名制以來,“黃牛黨”依然出現,“信息洩露”困擾著人們,動車售票實名制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記者作了深入調查。

  調查:檢票員無暇逐一核查票面信息

  7月25日下午6點左右,記者來到北京南站高架候車大廳觀察檢票情況。

  這裡設有22個站臺,每個站臺又分為兩個檢票口,各檢票口前設有四台自動閘機,旅客需要通過閘機通道到達站臺。

  此時16號檢票口亮起燈,準備檢票。檢票口各閘機通道前排起隊,有近50人。為了縮短乘客進站時間,一名檢票員一邊提示旅客“出示有效身份證件”,一邊在隊伍中穿行,提前抽查了10余名旅客的票面信息,核查車票與證件信息是否相符。

  正式檢票開始時,檢票員一邊疏導持藍色車票的旅客通過閘機(即把票塞入自動閘機,從閘機另一端取回車票後,閘門自動開啟,旅客可通行至站臺),一邊對持紅色車票的旅客進行人工檢票,並引導其從沒有閘門的通道進入站臺。整個過程,檢票員基本沒有抬頭,核查信息也只限于核對證件和車票,相比“既要核對信息,又要看是否本人持票”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記者事後了解到,由於制票機不同,動車車票存在藍色和紅色兩種。藍色屬磁卡車票,是在車站內銷售的車票,代銷點售出的基本是紅色紙質的車票。由於紙質車票無法在自動閘機上檢票,所以需要人工檢票。而自動閘機的功能只是取代了人工檢票,核查票面信息的工作仍然需要人工操作。也就是説,目前檢票員只對代售車票實現了信息核查,大量站內購買的車票並沒有被審核信息。

  據一位檢票員透露,查驗信息目前只能核對到身份證後三位數字,如果逐位核查的話,時間根本來不及。記者看到,平均一個檢票員要盯四五個入站通道。在確保旅客準點上車的情況下,很難實現逐一審核票面信息。

  回應: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旅客按時上車

  “實名制購票之後,至少過去1個人買30多張票的情況沒有了。”一位鐵路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説,現在一個證件只能買一張票,這對打擊票販子發揮了一定作用。對於媒體報道的檢票把關不嚴、難控“黃牛黨”的情況,該工作人員也表示無奈:“因目前火車站的安全保障、技術力量和人力數量所限,檢票方面根本沒辦法跟航站樓比。”

  京滬高鐵開通60多趟車;京津城際列車一天最多開110趟,間隔時間最短5分鐘,最長不過20分鐘。一趟列車五六百人,要求檢票員在十幾分鐘之內逐一核查票面信息,確實很困難。

  記者了解到,北京南站現有職工200人左右,其中檢票員就有100多人。一天分三個班次,減去站臺服務員和諮詢員,一個班次只有十二三名檢票員。因為根本無法實現1人持守1個閘口,不得不採取機動作業的形式。即檢完票的工作人員趕緊去支援比較繁忙的檢票口。

  目前的客運量相對平衡,如果在春節期間,檢票工作將會面臨更大挑戰。這位鐵路工作人員坦言,“如果一趟車運載1500人,上車時間只有半個小時,挨個審核車票的話只能上去800人,700人上不去車。我們工作的目的是讓乘客按時上車,而不是查驗證件”。

  質疑:怎麼有了實名制還有“黃牛黨”?

  實名制購票的初衷是打擊非法販賣火車票,解決售票難、買票難等問題。然而,從6月1日實施至今已滿兩個月,即時出票、提前預訂、代購動車車票,已成為“黃牛黨”的經營項目。人們將此歸罪為車站檢票環節的失守。

  “如果一項制度沒有得到嚴格有效的執行,這項制度就是形同虛設,客觀效果比沒有這項制度更差。”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秘書長王麗梅認為,實名制購票之前,必然經過充分的調研和可行性分析,飛機場能做到實名制且沒有“黃牛黨”,火車站也應該能夠做到。

  對於各界的質疑,鐵路部門是否也有苦衷?記者輾轉聯絡到一位長期從事鐵路工作的人員。他説,實名購票之後,售票員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二代身份證還好辦,儀器可以直接讀取身份證號碼,可是另外22種證件都需要人工輸入號碼。過去不到一分鐘可以賣一張票,現在至少需要兩三分鐘。在技術力量沒有變化、人員數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要承擔翻倍的工作量,確實力不從心。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琴島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偉程並不認可這樣的解釋:“這是‘鐵老大’多年形成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關鍵看願不願意下決心解決了。”

  實名制究竟能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黃牛黨”炒票的問題?對此,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的回答是:“這需要時間來檢驗。”

  知名法律學者郝勁松認為,“實名制可以杜絕售票最末端的‘黃牛黨’,使原有運力得到有效發揮,避免排隊排第一卻買不到一張票的情況,實現買票的公平。”郝勁松同時認為,實名制的試行,應配套票源公開制度。比如臥鋪多少張、坐鋪多少張,車站及其代售票都要在電子屏幕上顯示出來,不能讓某些“大黃牛”通過鐵路內部關係,拿著上百張旅客的身份證複印件,買旅遊團的團體票。

  也有觀點認為,實名制再好,也解決不了所有問題。打擊“黃牛黨”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繼續提高運力。只要火車票不再稀缺,自然會斬斷“黃牛黨”的“生財之道”。

  遭遇信息洩露

  實名制購票,意味著要把個人身份信息寫入車票。但信息安全卻成了人們最擔憂的事情。

  “您能把顯示屏轉轉角度嗎?我這兒都能看見身份證號碼了。”7月26日記者到北京南站售票大廳採訪時,遇到一位“較真兒”的旅客。旅客的提醒確有必要,記者在其他售票口觀察了一會兒,工作人員電腦顯示屏的擺放角度剛好會暴露旅客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

  不怪旅客挑剔,按照動車購票實名制新規,一張有效身份證只能購買同一乘車日期、同一車次、同一乘車站(含同城車站)的一張車票。也就是説,一旦信息被洩露,很有可能會被“黃牛黨”冒名訂票,而自己如果再想訂同樣的車票,很可能會被拒絕。

  最近,北京的張先生就遭遇了這樣的尷尬。

  據北京交通廣播電臺報道,7月19日下午5點半,張先生通過北京鐵路局公佈的95105105訂票電話,訂了兩張7月29日從北京到哈爾濱的動車票。當時已經預訂成功,而且告訴了車廂號。因為全程都是語音服務,張先生沒聽完電話就挂斷了,疏忽了語音系統提示的取票時間。結果,第二天下午4點下班後,張先生去售票口取票時,工作人員告知其錯過了取票時間,訂單已被取消。7月20日,張先生重新訂票卻被拒絕,理由是後臺顯示張先生名下已經訂了四張從北京西到貴陽的軟臥,票價2900多元,而且已經出票。

  張先生是通過鐵路部門公佈的語音電話系統預訂火車票的,整個過程沒有人工干預,那麼他的個人身份信息又是誰洩露出去的?是誰盜用他的身份證預訂了其他車次的火車票?發生這樣的事情,是訂票系統出了故障,還是原本就存在安全隱患?張先生沒有找到答案,北京鐵路局相關人員只是一再強調,鐵路方面不會洩露旅客信息。

  網上訂票要小心

  在感受網上訂票方便快捷的同時,您考慮過自己的身份信息可能被網站長期留存嗎?

  採訪中,記者就在某知名訂票網站體驗了一下實名訂票。

  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聯絡電話以及購票相關信息後,記者提交了頁面,因為沒有付款,所以交易處於等待狀態。幾分鐘後,記者接到該網站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問交易是否繼續,記者明確告知取消交易,並問其是否會保留填寫信息。網站工作人員回復説:“公司會替客戶保留信息,這樣可以方便客戶下次訂票。”據該工作人員透露,如果客戶沒有特殊要求,一般不會刪除上傳信息。在記者的再三請求下,對方才答應刪除上傳的信息。但是,信息是否真的被刪除了,無從查證。

  據了解,信息洩露的隱患無處不在,有些計算機病毒就是專門為竊取個人信息而設計的。某網站調查顯示,88.8%的人表示自己有因為個人信息洩露而遭遇困擾的經歷。為了把信息洩露的風險降到最低,建議您還是到車站去買票。如果在網上訂票和電話訂票,要儘量選擇鐵路部門的官方站點。

  實名制車票因為記錄著身份信息,所以只有保存好車票才能增加信息安全。一位鐵路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破譯實名制動車車票的二維碼並不困難,網上就有免費下載讀取二維碼的軟體。他提醒乘客一定要保存好車票,一旦實名制車票丟失,只能重新買票,而且受訂票信息所限,不可能補到同日同車次的車票。對於用過的車票,也要妥善放置或銷毀。

  實名制之後,買票和乘車都要出示證件,這既增加了證件丟失的幾率,也增加了信息洩露的機會。據這位工作人員介紹,鐵路每年撿拾證件的數量相當可觀。所以,旅客還要增強保護意識,保管好證件。

  數百名代表建議加快信息安全立法

  個人信息安全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普遍關心的問題。記者注意到,從2003年至今,幾乎每年全國人代會上都有代表和委員呼籲信息安全立法。據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孫丕恕介紹,早在2003年,國務院信息辦就委託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個人數據保護法研究課題組承擔個人數據保護法比較研究課題及草擬一份專家建議稿。現已形成了近8萬字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及立法研究報告。

  “其實我們並不缺少這方面的法律法規,缺少的是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意識。”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胡偉武告訴記者,我國目前有憲法、民法通則、合同法、居民身份證法、商業銀行法、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短信息服務規範等十余個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但是,由於缺乏保護意識,加之這些規定過於原則、缺乏統一主管機構,操作性不強,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

  俗話説,七分管理三分技術。在胡偉武看來,如果出臺專門的法律有困難,由國務院制定法規就夠用了。因為中央保密局的信息保護體系是相當完善的,關鍵看相關部門是不是願意把這套體系用起來。胡偉武認為,儘管動車實名制實施以來暴露出一些弊端,但仍然是很好的發展趨勢,應該儘快完善並逐步普及。

  在法律法規出臺之前,楊偉程建議,當務之急是由鐵路部門將實名制車票有可能洩露旅客身份信息的環節和情形進行風險告知,並明確洩露信息的社會責任,以提高公眾的防範意識和法律意識。與此同時,建議鐵路部門儘快完善技術,確保旅客的信息安全。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黃牛黨
  • 制票機
  • 動車
  • 信息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