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蛟龍”潛深海 機械手深海“抓活的”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06: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下潛後出水。

  王建華攝(新華社發)

蛟龍深海

  新華社記者 高微作

  北京時間7月30日,“蛟龍”號完成了第四次下潛任務,歷時近9個小時的下潛取得圓滿成功。28日,“蛟龍”號還完成第三次下潛試驗,並且創造了5188米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潛航員葉聰向本報獨家講述了“蛟龍”兩次深海潛航的經歷。

  幾經嘗試,我們抓住一隻“白蘿蔔”

  整個海試計劃的返航時間越來越近,我們抓緊時間多做下潛,爭取多取樣品,為更大深度的試驗打好基礎。

  北京時間7月30日,“蛟龍”號進行了第四次下潛,最大深度達到了5184米,作業內容主要是深海取樣。其中,最有意思的任務是——“抓活的”,即採集深海生物樣本。

  我的隊友付文韜是這次下潛的全程主駕駛,我在艙內的崗位是左試航員,負責水聲通信、高清攝像,兼主駕駛顧問。付文韜全程表現出色,特別是他能夠非常嫻熟地操作機械手,在與深海生物的鬥智鬥勇之中處於上風。

  這個海域,大約航行30—50米就會出現一個肉眼可見的生物,主要是海參、海星、海綿等。

  我們的第一個獵物是一個長約30厘米、直徑約10厘米,乳白色、半透明的海參。看上去,它就像一個“白蘿蔔”。付文韜在距離7—8米時發現了它,提前將機械手手爪張開並且對準它,靠近時手爪一關閉,就抓到了,並把它放進生物籃裏。

  第二個獵物是一個長約20厘米、直徑約8厘米、紫色的海參。我們稱它“紫茄子”。付文韜採用了同樣的取樣手法,可是正在手爪關閉的那一刻,我們發現生物籃裏面的那個“白蘿蔔”游出來了!

  付文韜趕緊停下前進中的“蛟龍”,然後做一個輕微的上浮,想把“白蘿蔔”重新兜進籃子裏面。這時候,機械手也暫時放棄“紫茄子”,轉戰“白蘿蔔”,但最終“白蘿蔔”還是溜走了。

  因為蛟龍的停止前進,又打了一個上浮,海底的煙塵起來了。“紫茄子”躲進了煙塵,看不到它的具體位置。我們在海底坐了20分鐘,但煙塵久留不散,我們不得不放棄“紫茄子”,再次轉移戰場。

  規定的上浮時間快到了。我們變得“實際”起來了,在抓到另一隻“白蘿蔔”後,就用機械手壓住生物籃的蓋子,立刻拋載上浮了。

  下潛前為潛航員備航,在控制室監測運行和保持通信

  在此前的第三次下潛任務中,我沒有承擔下潛任務,主要是在水面控制室進行監測和通信工作。艙內的主駕駛是唐嘉陵。

  北京時間7月28日,“蛟龍”號完成了第三次下潛任務,下潛最大深度達到了5188米,並且完成了一系列的深海作業和應用內容,包括近底巡航、多次坐底,進行照相和攝像,並利用測深側掃聲吶進行海底地形測繪。

  潛航員唐嘉陵是經過嚴格選拔、培訓和考核的潛航員。2010年,唐嘉陵和付文韜共同創造了3759米的下潛深度紀錄,並在2011年初獲得了潛航員資格。

  下潛前,我和下潛人員就操作計劃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向他們通報了我前兩次下潛的經驗和心得。作為深潛部門負責人,我再次給他們講述了操作規程。下潛以前,我和作業人員們一起安裝好了壓載鐵,然後是為下潛人員備航,包括幫他們準備食品、工具和資料。開始布放以後,我在水面控制室裏值班。

  這裡需要比較一下航天器和潛水器:航天器可以通過地面的遙控來改變運行狀態,比如點火、變軌;而“蛟龍”號潛水器只能由載人艙內的人員來操縱。水面控制室的作用一是監測水下傳來的潛水器運行參數,二是進行水面和水下之間的通信。水面會對水下發出命令或者提出建議,水下也可能要求水面提供諮詢。

  “看戲的比唱戲的着急得多”

  控制室裏的工作人員密切關注着潛水器運行狀態,同時仔細地進行分析。在控制室裏每個人的心裏面,自己都是一個潛航員,想象着如何完成某個任務,或者如何面對潛水器變化着的狀態,但説實話,有時“看戲的比唱戲的着急得多”。

  我告誡自己,要絕對地信任承擔下潛任務的三位潛航員。即使也會有擔心、甚至是急躁,但不到迫不得已時,一定要抑制自己和水下人員交流、溝通的衝動。因為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從水面傳到水下,就有可能破壞他們三個人原本不錯的工作狀態。事實上,這次唐嘉陵的操作非常出色,我待在控制室,從早上9時一直到下午6時,感覺很放鬆。

  這次下潛也打破了去年創造的543分鐘的最長水下工作時間的紀錄,達到了554分鐘。

  我們所在的下潛海區,風不大,浪也小,但是頭頂上的烏雲也不動彈,雨一直下。潛水器回到甲板的時候,我和甲板上的試驗隊員們走上操作平臺,舉起雨布,為出艙的潛航員開闢了一條避雨的通道。這時,天已經黑了,“向陽紅09”船和“蛟龍”號潛水器上的燈光交相輝映,迎接3位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風雨夜歸人。

  (本報記者 余建斌整理)

責任編輯:李漢森

熱詞:

  • 蛟龍
  • 載人潛水器
  • 潛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