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稱對昨日暴雨預報不滿意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30日 15: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個雨季註定不尋常。昨天,氣象臺上午發佈雷電黃色預警和暴雨藍色預警,下午又分別取消這兩個預警;北京防汛指揮部今年首發“單位自定下班時間”通知……來來去去,走走停停,我們進入雨季式生活:出門前看天,出門後躲雨,下班要趕在雨前……而在我們身邊,還有數十萬人偏偏在“追雨”,今天本報推出一組人物,講講他們在北京的雨季裏,如何等雨、追雨、守雨。

  昨天又一場突發局地暴雨比預報中的時間提前幾個小時光臨北京,儘管北京市氣象臺于6時50分和7時45分先後發佈雷電黃色、暴雨藍色預警,市氣象局啟動了重大氣象災害(暴雨)三級應急響應,但由於正值早高峰時間,市民出行還是受到一定影響。“市民有意見,我們也不滿意。”北京市氣象臺預報室主任、首席預報員郭金蘭的語氣中帶著遺憾和自責。

  郭金蘭告訴記者,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天氣系統發展變化極為迅速,常常在十多分鐘時間裏就由星星之火發展為燎原之勢,讓人防不勝防,“我們值班預報員整晚都緊盯著天氣雲圖和數值預報,捕捉著細小變化,精神高度緊張,一有蛛絲馬跡馬上加密會商,及時發佈預警。”另一個原因目前我國天氣預報還依賴於大尺度系統,我國平均約200公里有一個常規高空觀測站,且每日僅兩次觀測,而形成暴雨的雲團面積都比較小,經常成為“漏網之魚”。“也就是説,現有觀測資料無法滿足暴雨預報所急需的精細化觀測,這也是客觀的技術條件所決定的。”

  自7月中旬以來北京經歷了持續的雷陣雨天氣,幾次大雨的預報過程都裝在郭金蘭心裏,她最滿意的是當屬7月24日的那次。“我們在7月20日就關注到這次較明顯的降水過程。”郭金蘭回憶説,在20日發佈的“未來一週數值預報”中已將此次降雨過程寫了進去;21日早間參與中國氣象局組織的全國天氣會商時,對此進行重點彙報並在當天發佈了預報提示;22日早晨會商後將降水量級確定為“大雨”並及時通知了防汛、應急等相關部門;23日天氣系統趨勢漸明,預報員們發現此次降水系統配合得很好,雨量將會比預計中的大雨還要大,於是將雨量及時修訂為“大到暴雨”並對外發佈。7月24日10時至16時市氣象臺連續舉行三次會商,最終敲定了降雨影響北京的時間,當天11時35分,市氣象局領導簽發了“三級應急響應”命令,氣象臺連續發佈暴雨藍色、雷電黃色預警,同時和國土資源部門發佈了地質災害黃色預警,18時25分,當主體雲係全部移入北京後,暴雨預警立刻升級為黃色。當天晚上23時30分,由於降雨雲團已明顯減弱,市氣象臺發佈暴雨黃色、藍色預警信號解除信息。

  相比之下,7月26日夜間的雷陣雨似乎讓一些市民感覺措手不及,郭金蘭介紹,當天21時對流雲團的特徵還很微弱,但在短短24分鐘裏就迅速發展成強對流雲團,並帶來突發性的局地強降水。“突發陣性天氣在夏季汛期常常出現,是氣象預報中的難題,氣象部門一般依靠發佈預警來進行預測,在觀測到雲團發生變化後,市氣象臺在35分鐘內連續發佈了雷電黃色、冰雹黃色和暴雨藍色三個預警,盡最大可能做到早預報早提示。”

  許多人不了解天氣預報是如何出爐的,郭金蘭説,氣象預報員要有一個收集和分析材料的過程,材料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實際監測資料,另一種是數值預報産品,前者是通過高空、地面觀測、衛星雲圖、天氣雷達回波、閃電定位等各種監測設備和手段獲得的資料,後者是通過大型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給出來的一個定量和客觀的預報,有了這些資料還要有氣象預報員自己的判斷,因此要經過會商和討論,最後才能對外發佈一個統一的天氣預報結論。“預報準確,説起來只有四個字,可每次簽發預報之前,手中的筆總覺得沉甸甸的!”郭金蘭告訴記者。

  除了對工作有強烈的責任心,要做好預報還要不斷地學習,郭金蘭説,比如北京特殊的地形總是使得覆合高壓匯聚于城區位置,容易激發出陣性強降雨天氣,這樣的個例積累形成的經驗給做好預報很有幫助。(記者蔡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