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追記優秀黨員徐建平:為飛機付出生命 拒外企十倍月薪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8日 20: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生命的天梯

  ——追記優秀共産黨員、空軍航空兵某師裝備部原副部長徐建平

  新華網北京7月28日電(張玉清、李國文、張汨汨)

  【人物簡介】徐建平,空軍航空兵某師裝備部原副部長。江蘇泰興人,1981年入伍,1985年入黨,專業技術6級,高級工程師,空軍高層次科技人才,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0次,被四總部評為作戰部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被總政表彰為全軍優秀共産黨員;被空軍評為十大學習成才標兵、首屆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2011年2月27日因病去世,享年48歲。

  沒人能夠想象,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裏,徐建平經歷了多麼巨大的痛苦。

  晚期肝癌。醫生舉著CT照片,難以置信地連連搖頭:“怎麼這時候才來……什麼?之前還在工作?”

  病情急劇惡化的時候,老徐正在進行高強度的新機改學習。白天,他掙扎著走進課堂、走上訓練場,哪怕虛弱得直不起腰來,也要勉力支起聆聽的耳朵;晚上,他在燈下攤開書本,夜夜復習到淩晨。病痛襲來,老徐用拳頭頂住腹部,沒有呻吟,只聽到艱難的喘息,豆大的汗珠雨點般落下,在白瓷磚的地板上積成一攤……而他的另一隻手,還在緊緊地握著鋼筆——“我們盼新飛機盼了十幾年,現在新飛機來了,困難再大,也不能把問題帶回部隊!”

  8個星期的改裝學習,他沒有缺過一堂課,最後以4次滿分、總評93.5的高分通過了課程考試,在平均年齡比他小10歲的改裝學習小分隊裏,老徐名列第二。

  然而,也就是這8個星期,無情地加速了他體內病魔的腳步。2011年早春,當新改裝的飛機在萬里碧空間徐徐攀升,為新機付出生命的老徐,在航空兵“天梯”事業中奮鬥了28年的老徐,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年華鋪就天梯

  在人民空軍航空兵的陣列裏,有著這樣一群兵。

  他們日日與戰機為伴,對機身的骨骼筋絡瞭如指掌,卻永遠沒有機會駕機衝上雲天;他們送出的戰機在萬里空疆中翱翔馳騁,自己卻終年身處機場一隅,停機坪才是他們最寬敞的舞臺。

  他們是戰鷹安全的“守護者”,是通向藍天的“築梯人”——他們,是航空機務兵。

  徐建平就是機務戰線上的一員。

  機務兵很苦,工作多在露天,嚴寒酷暑,早出晚歸。冬季,凜冽的寒風刀割一樣,吹得連電烙鐵都無法升溫,機務兵還要脫掉大衣,隻身鑽進冰窟窿一樣的進氣道裏維護;夏季,炎炎赤日直射在無遮無擋的機場上,騰起一陣陣讓人窒息的熱浪,而機務兵還要在飛機返航後,鑽進火爐一樣的發動機噴口裏檢查……

  凍傷和曬傷是季節輪換的標記,油漬與汗漬是終年常伴的迷彩。穿著一身灰藍色的工作服,徐建平在這樣的崗位上,一幹就是28年。

  從普通學員到地面機械師,再到機務中隊長、機務處主任、航空兵師裝備部副部長,毛頭小夥成了業務骨幹。從地勤到空勤,無論年資深淺,大家都喜歡叫他一聲:“老徐”。

  28年的積累,老徐摸透了手中的飛機。那些密密麻麻的螺絲、閥門、線路,在他眼中已成為整齊列隊的士兵。機械專業出身的他,同樣精通儀錶、電氣、特設、無線電……機務中隊長慣例由空中機械師擔任,而徐建平,是第一個擔任機務中隊長的地面機械師。帶領全中隊的機械官兵,他創造了保障飛機安全飛行26618小時的紀錄。

  空中幾萬小時的安全,是靠地面上成倍的時間與工作量積累。老徐説,飛機最通人性、最知冷暖,你付出多少,它一定會有精確到毫釐的回報。

  2004年,老徐升任團機務處主任。此時,他所維護的這型飛機已經全面進入老齡化階段,故障高發,航材短缺,安全壓力與日俱增。一次,一架飛機發生重大空中特情,故障之罕見令各級震驚。老徐帶著幾名骨幹吃住在機場,連續七個通宵,才徹底搞清了原因。

  問題雖然解決了,但大家思想上卻有了不小的疙瘩,不少人開始懷疑這款老飛機的質量,甚至提出質疑:老飛機還能不能飛?

  “我維護的飛機,我有信心。”頂著巨大壓力,老徐思忖多日,終於吐出了擲地有聲的一句。他提出了細緻到極限的“厘米檢查法”,又逐步構建起了專門針對老舊飛機的科學維修和預防體系。卓絕的努力下,全團全年6000多小時的飛行保障任務圓滿完成。

  就這樣,20年“伺候”同一款飛機,日復一日地擰螺絲、查線路、上機油。看似重復的工作,卻無時無刻不在悄悄發生著新的變化。任務的變換、季節的更替、飛機使用年頭的增加……細小的量變積累成質變,質變的規律靠人去總結、去預見。它考驗智慧,考驗耐性,更考驗著機務人的責任心、使命感。在這裡,你永遠不會感到疲沓,永遠會遇到前所未見的挑戰。機務工作沒有盡頭,而這,也正是機務的魅力所在。

  也是這份魅力,把老徐與飛機緊緊地“吸”在了一起。即使肩上已經扛了四顆星,他仍然喜歡“泡”在機場、“泡”在一線、“泡”在飛機之間。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他從一個停機坪轉到另一個停機坪,機場就是他最大的“辦公室”。

  “不到一線,怎能真正對工作知根知底?”他説。

  “你有什麼問題,哪一塊不清楚,只管去問老徐。”同事們説,他能立刻指出來:到哪本資料書、第幾頁去查。飛機疑難故障會診,往往是老徐“人到病除”。飛機複雜的構造在他眼中成了萬花筒,部件與部件之間都有著最奇妙的默契。

  “記錄單上一字千斤啊,”老徐説,每一次的放飛維護,他一定緊盯到最後一個環節。看著自己精心維護的飛機滑出跑道、穩穩拔升、衝上雲霄,是最牽動機務人情懷的一刻;在“飛行記錄單”的“機務放飛”一聯裏,問心無愧地簽下自己的名字,又是機務人最凝重的一刻。“這是我們的功勞簿,也是我們的軍令狀。”

  幾十年間,徐建平填滿的飛行記錄單一本又一本,所有的筆跡工工整整,力透紙背。

  心血鑄成天梯

  從機械員到師裝備部副部長,徐建平帶出了一茬又一茬年輕的機務幹部。然而,提起這位“授業恩師”,大家不約而同,最先想到的竟是這樣的形象:橫眉立目,指著你的鼻子一連聲地問:你行不行?你行不行?!

  年輕人怕的不是他的態度,而是大多數情況下,你真的“不行”!

  包益華至今記得那次排故彙報,他滿心地“感覺良好”:“……通過以上措施,故障排除完畢!”

  老徐皺著眉頭:“還有什麼現象能引起這類故障?其他原因用這個方法管用嗎?效果好是怎麼個好法?……”

  一連串的問題,把包益華問出了一身汗。從那以後,只要參與排故,他一定把所有連帶問題細細捋一遍,若是跟著老徐排故,更得提前“備課”,就這樣,還經常被問得頭皮發麻。

  就機務行業來講,“嚴”將手下無弱兵。而老徐的治下之嚴,已經從“嚴格”上升到了“嚴苛”的程度。

  ——機務幹部集合進場,他會拿著秒錶掐時間,遲到一秒鐘就得挨批——他還專找人多的時候批,以“聞者足戒”;

  ——幹部在不在崗,遇到問題是貓在辦公室還是到了一線,他了解得清清楚楚,誰回家換個煤氣都躲不過他的“法眼”;

  ——機務中隊的門廳裏總是挂著一塊小黑板,那是中隊的“點將臺”,每週點一人,圍繞某一問題講課,講完不算,還要接受老徐的“拷問”……

責任編輯:陳琰

熱詞:

  • 老徐
  • 徐建平
  • 航空兵師
  • 優秀黨員
  • 飛機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