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大企業借貸成本低 對內開放或破解資金雙軌困局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8日 0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國有大企業以7%至8%的成本借貸、以5%至6%的利率發債時,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卻不得不以30%至50%的利率融資,甚至許多企業不得不以年化200%的利率短期拆借。眼下,官方利率與民間利率的背離日益明顯,這一資金價格的雙軌制凸顯了國內金融結構二元化困局。

  對內開放處於破題的起點上

  這一現象折射在中國現有的金融制度設計框架下,國有金融機構的市場行為難以傾向於中小民營企業。如何破解金融二元結構困局?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當下,體制內的國有金融控制著絕大部分資源,將資金過度投向國有企業和地方項目,這將直接破壞市場機制、降低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現在看來,在初步完成國有大型銀行的市場化重組後,中小金融機構的對內開放應該處於一個破題的起點上。

  "大銀行一個貸款都是幾十億,要他們向中小企業貸款就是'高射炮打蚊子',中小企業不是他的服務對象,他也不會去做幾萬、幾十萬的貸款。"在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看來,要大型銀行解決中小企業貸款問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間接融資體系存在結構性缺陷。我國現有銀行體系是大中型銀行佔絕對主導地位,儘管小型金融機構和準金融機構數量在逐漸增加,但仍然處於非主流地位。全國性銀行的存款市場為77%,貸款市場佔比為80%。如果在其它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再扣除信託投資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財務公司等機構的存貸款,地方性小型金融機構的市場份額當在20%以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

  在國務院要求下,國研中心此前赴全國東、中、西部多個省市,就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政策環境、融資、創新等問題進行了全面調研。目前,國研中心"中小企業發展新環境新問題新對策"課題組的一系列報告即將完成,張承惠正是這一系列調研報告的執筆人之一。

  課題組的基本判斷是,目前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很突出,貸款成本驟升更成為當前的突出問題。究其原因,一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夠,政策協調性不強。二是金融體系存在結構性和制度性缺陷。其中,間接融資體系存在結構性缺陷,地方性小銀行缺失;直接融資體系也缺少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三是監管政策尚不能適應中小銀行的發展需要。

  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法人機構3769家,扣除全國性機構,地方性銀行業法人機構共有3264家。如果扣除2646家農信社,則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只有600余家,而在美國,資産在10億美元以下的小銀行就有7000多家。

  "商業銀行的借貸方式可以劃分為'交易型貸款'和'關係型貸款'兩類。前者依據的是企業的'硬信息'(如財務報表、抵押品、信用評級);後者則依據企業的'軟信息'(如企業財務狀況、企業産品庫存和原材料、水電消耗情況以及企業家的個人品行)。小企業具有抵押資産少、財務不透明等特點,銀行往往只能採用'關係型貸款'的借貸方式。"張承惠介紹説,關係型貸款收益主要依靠貸款利率的溢價,用以補償信息獲得、風險管控的高成本,小銀行更具優勢。但從我國現有銀行體系的情況看,地方性小銀行的數量仍然偏少。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如果説前一階段,中國金融改革成功地完成大型銀行市場化重組,接下來面向微小金融,中小企業金融的改革,應該是處於一個破題的起點上。促進結構調整,就要放鬆金融機構準入管制,讓社會資本、民間資本進入這些跟民生直接相關的行業。  監管政策尚不適應中小銀行發展

  "出於對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過度擔心,監管部門在市場準入、運行規則等方面設置了過高甚至是不合理的門檻。"張承惠直言,金融監管政策尚不能適應中小銀行的發展需要。

  "在村鎮銀行的市場準入方面,根據現有規定,村鎮銀行最大股東或唯一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其持股比例不得低於20%,單個自然人股東及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0%,單一非銀行金融機構(或企業)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0%。問題在於,一些大銀行對設立村鎮銀行並無興趣,而有意從事此業的投資者又因不能控股而躊躇不前。"張承惠還舉了另外兩個例子:現有小貸公司如果要改制為村鎮銀行,就必須將控股權轉讓給體制內的金融機構,對很多民營資本來説這是很困難的。再如目前將小額貸款公司定位於非金融機構,對其融資渠道和比例進行了嚴格限制,可以從不超過兩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不超過資本金50%的資金。資金來源的匱乏使得眾多小貸公司面對大量客戶而"無米下鍋"。

  "需要發展真正能夠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合作金融組織,包括城商行,中小銀行,社區銀行和村鎮銀行等。"曹鳳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現有機構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做得很不夠,許多城商行越搞越大要全國擴張,很多農信社也根本不為農村服務。

  不過,這一情況已經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中國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日前在江蘇調研時即強調,小企業是就業主渠道,事關民生和社會穩定,中小商業銀行要從戰略高度,加快轉型,完善機制、創新産品、拓展渠道、控制風險,全面提高小企業金融服務水平。近年來,銀監會提出了小企業金融服務"六項機制",推動建立了小企業服務專營機構,要求小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增速,最近又出臺十項監管激勵措施。

  "原來的城信社、農信社,本來是真正的合作企業,按照道理來説是股東做的,相當部分是給股東來貸款,但現在的一個問題是,都被地方政府收編了。我們過去所謂的農村信用社,現在地方把它變成了縣聯社、省聯社,變成了一個大的銀行。現在對於這類機構,真正的合作信用體系都已解體,因各地方政府的入股而變相為官辦機構、國有經濟了,一旦'收編'之後給國企貸款、搞基礎設施建設也變得順理成章,在這種情況下它不可能再去為中小企業服務。"曹鳳岐説,浙江泰隆銀行的改造是成功的,他們吸引了更多民營股東。

  "從金融業的開放程度看,對外開放的程度已經高於對內開放,下一步的確應該在加大對內開放上有所舉動。"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未來要有一個金融深化的過程,金融機構準入門檻要進一步降低,這樣金融服務體系才能更有活力,更有彈性(完)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對內開放
  • 經濟參考報
  • 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