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今夏我們心手相連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7日 06: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巍峨蜿蜒的萬里長城、“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昔人已去的黃鶴樓……留下了一個個年輕的身影;古老的建築、友好的微笑、期盼的目光……則深深地印刻在年輕的記憶裏——由國臺辦、共青團中央、全國臺聯、教育部等17家單位共同舉辦的“兩岸同心 我們同行”兩岸萬名青年大型交流活動,近日陸續落下帷幕。

  原鄉的呼喚

  “親愛的同志,當此與你們訣別之際,我願表示我熱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將破曉……”7月中旬,在北京香山的孫中山紀念堂,幾名學生認真地誦讀著刻在墻壁上中山先生的《致蘇聯遺書》。

  他們是參加由宋慶齡基金會舉辦的“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的兩岸青年。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山先生為兩岸同胞所景仰。時值辛亥革命百年,站在中山先生漢白玉雕像前,重溫先生遺墨遺著,兩岸學子一下找到了共同的話題。

  此次,“兩岸同心 我們同行”兩岸萬名青年大型交流活動共有十個分團。十幾天裏,6000多名台灣青年與大陸青年一起就辛亥革命、教育、環保等主題交流座談,也參訪了北京故宮、南京夫子廟、廈門鼓浪嶼等名勝古跡。

  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聯的歷史遺跡,每每引發學子們的共鳴。站在斷垣殘壁的圓明園,來自台北科技大學的李漢感慨萬千。這位建築設計專業的大三學生説,早在照片上看過圓明園,也在課本中學過那段歷史,可是真正站在遺址面前感受完全不同。“你可以感覺到,風在耳邊吹,那裏長了幾棵樹。看著那一片空地、那些碎石,你可以想象它們是怎樣碎裂後落到地上,歷史仿佛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大陸,是台灣陌生又熟悉的原鄉。兩岸工會子弟夏令營的營員們來到甘肅,站在泛著金光的鳴沙山上,聽著清脆的駝鈴,100多匹駱駝迤邐而來,宛如“絲綢之路”舊日重現。第一次騎上駱駝過沙漠,台灣青年們興奮不已,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古代商隊也像我們這樣穿過沙漠嗎?”“他們靠什麼生存?”……

  “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能停止沸騰。”台灣詩人鐘理和半個多世紀前寫下的詩句依然滾燙。對台灣學子來説,這些見證了歷史滄桑與風雲的先人遺跡,正是來自原鄉最深沉的呼喚。

  深情最難忘

  遠處山林鬱鬱蔥蔥,眼前湖水清澈澄凈。“太美了,來,我們在這裡合張影吧!”台灣學生李麗蓉,拉著身邊大陸學生志願者,在鏡頭前微笑定格,“我要把它當作紀念,這幾天和你們在一起好開心。”

  每個分團、每個夏令營,都在上演著這樣的一幕。台灣十大傑出青年基金會參訪團抵達北京後,和大陸學生們白天一起參訪遊覽,晚上回到駐地則聚在一起聊天、玩遊戲。在名勝與美食薈萃的北京盤桓多日,參訪團團長李曉蓉感受最深的卻是“晚上和大陸朋友一起聊天”:“這個過程,讓我們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讓我們對大陸、讓大陸同學對台灣都有了更多的認識。”

  “六個順,八個發……”香山碧雲寺,兩個穿著同樣T恤的姐妹花,同撐著一把太陽傘,正在數紅豆祈福納福。她們一位是東吳大學的黃蕓羽,一位是北京交通大學的張愛鑫。幾天來,兩個女生同吃同住,相談甚歡。在北京街頭逛街的時候,一起看中並買了這款T恤,並相約一起穿著出行。

  十幾天裏,“兩岸同心 我們同行”這一活動平臺,締造了很多跨越海峽的“閨密”、兄弟。帶領學生參加了十幾天的夏令營,明新科技大學老師楊秋蘭説:“兩岸同學相處得非常好,彼此之間相互包容、尊重,非常融洽。夏令營已成為兩岸青少年建立友誼、增進感情的重要平臺。”

  未來同成長

  “5、4、3、2、1,點火!”學生們和指導老師一起倒數。火箭突然起飛的那一瞬間,所有人情不自禁歡呼鼓掌。隨後,操作臺上的學生一絲不茍地報告著顯示屏上的實時狀態:“逃逸塔分離!”“雷達監督正常!”“助推器分離!”“飛行正常!”……看著大屏幕上的飛船升空的影像,有的學生激動得眼眶濕潤。

  這是台灣學子們在北京東高地青少年科技館模擬神舟飛船發射的情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主辦的“CASC兩岸青少年航天交流活動”,吸引了不少台灣航空愛好者。中華航天博物館裏,台灣逢甲大學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學生潘健宇在現代航天發展廳停留許久。他説,自己從小就對航天感興趣,在這裡看到真實的飛船、火箭,非常激動,希望有更多機會和大陸進行交流和學習。

  “多交流、多學習”,可算是此次交流活動受訪者中最常用語。“2011海峽兩岸教育論壇”上,兩岸教師就教育創新與內涵發展進行研討,台灣東華大學教授葉耀輝發言時也表示,兩岸和平發展為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歷史契機。教育關乎民族未來,兩岸教育界人士應進一步加強溝通與協作,共同辦好教育事業。

  十幾天的交流活動徐徐落下帷幕,兩岸青年依依惜別,更熱切期許。“願兩岸同心,讓我們共同成長!”兩岸工會子弟夏令營的閉營儀式,營員們如是結語。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趙陽在“兩岸青少年夏令營”閉營儀式上熱情致辭:兩岸青少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希望大家攜手努力,同擔大任,共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飛船升空
  • 絲綢之路
  • 鳴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