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業人士:黃金72小時不應放棄搜救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7日 02: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4日下午,搜救人員在對高架橋上的車廂進行搜救時,發現了一名生還女童,此前,已宣佈無生命跡象。陶玉其 攝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搜救工作雖已結束,但是在搜救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事情,仍然引起廣大公眾的關注:事故發生僅數小時、離72小時的黃金救援時間還很遙遠的時候,就宣佈現場搜救工作基本結束,挖掘機等設備進場,開始對受損車廂破拆。救援人員在清理最後一個、也是擠壓最嚴重的車廂時,發現了倖存者小伊伊。

  在專家看來,這些不僅僅是搜救的技術問題,還有相關部門急於恢復通車的心態,此外還體現了我國消防搜救工作的非專業化弊端。

  1問

  為何放棄救援卻發現倖存者

  中國國際救援隊醫療分隊隊長彭碧波認為搜救工作有失誤

  【事件】

  溫州事故在指揮部宣佈已沒有生命跡象、宣佈搜救基本結束之後,2歲半的女孩伊伊獲救。此前負責救援的溫州特警隊長邵曳戎曾收到指令,將車廂吊起來,放到橋下來清理。是邵曳戎堅持原地清理,才使小伊伊獲得救援。事後,鐵道部發言人稱伊伊獲救是個“奇跡”。

  有多名親人在事故中遇難的紹興人楊峰説,就在現場救援人員宣佈車廂內沒有生命跡象後,仍然找到了一名生還的小女孩。如果當時繼續搶救,他的妻子或者其他乘客,是不是還有可能生還?楊峰親屬説,可以不要賠償,但要求將事實全部還原,給他們一個説法。

  “這是搜救工作的失誤。”彭碧波稱,生命搶救的黃金時間是72小時。針對有外傷的情況,專業人士認為48小時內存活率最高,24小時內存活率高達90%以上。過72小時,存活率降到20%以下。這次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放棄了救援。

  “感覺這次救援很倉促。”藍天救援隊隊長遠山説,搜救還不到24小時就放棄了,並且對外宣稱沒有了生命跡象,“這不符合救援規則。”遠山稱,現場這麼多救援人員,48小時可以完成全面搜索。然而,在宣佈搜救結束後,還有女童被發現生還,“這體現出搜救的不專業,處理得非常倉促”。

  彭碧波進一步介紹稱,可以將事故分成四類,第一類是自然災害,第二類是生産事故,第三類是安全事件,第四類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動車追尾屬於生産事故。在生産事故中,救援人員憑藉視觸、感聽,5秒鐘就可以判斷某個搜救點有無生命跡象,受傷輕重以及搶救程序。

  彭碧波稱,正常情況下,要對搜救區域劃成幾塊,分給專門的救援人員,他們進行拉網式檢查,確保每一個傷員都不被漏過。

  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消防與安全技術學院助理教授麻庭光則認為,之所以早早結束搜救,處理現場,“是希望早日恢復通車,所以放棄了搜救。”

  2問

  生命跡象判斷能否靠探測儀

  專家認為生命探測儀不適合追尾事故搜救,不能作為最終搜救結果依據

  【事件】

  24日晨,現場搜救工作基本結束。當天6時許開始,生命探測儀顯示可探測到的傷員已基本救出。隨後,10輛挖掘機進入現場,對受損車廂進行破拆。10時許,幾十名消防人員陸續進入,隨後切割機、起重機也跟進來,加快對車廂的處理速度。

  中國國際救援隊醫療分隊隊長彭碧波稱,生命探測儀是在地震環境下,對壓在廢墟下的生命進行檢測,能探測到人體微弱的心跳。而在動車追尾事故中,並沒有廢墟,傷員就在車廂內,就在搶救人員的眼皮底下,並不需要生命探測儀和搜救犬等設備。

  作為國內首家註冊成功的民間救援隊藍天救援隊隊長遠山稱,生命探測儀並不適合用在這次事故的救援中。生命探測儀對周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比如雷達探測儀很容易受到手機的藍牙功能影響,聲波探測儀工作時會受到現場的自然環境以及交通狀況的影響,這樣使用效果不好,造成探測的偏差。

  遠山介紹,此前的地震救援中證明,生命探測儀效果並不理想,測出廢墟中有生命跡象,但實際只是一隻老鼠,救援人員並不能對探測儀過於依賴,更不能以此作為最終的探測結果。

  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消防與安全技術學院助理教授麻庭光也同意兩名專業人士的觀點。昨天,在做客科學網時他分析,生命探測器在普通環境下用還行,但是在高磁場或高電場的環境會受到干擾,探測有困難。比如説這次的搜索對像是車廂,有的地方具備屏蔽功能,所以探測不到生命跡象是有可能的。

  對此,遠山認為,根據經驗,在溫州動車事故現場,最好的搜救方式是人找人,“這樣能救出更多的人。”遠山稱,現在火車實行實名制,事發之後,搶救人員應該根據名單清點人數。按照名單找人,方法很簡單,信息排查,用人去尋找。在狹窄的空間,可以利用搜救犬去搜查,搜救犬的靈敏度要比儀器高很多。

  3問

  為何急於處理事故車廂車頭

  專家稱,分解車身會影響事故原因和責任判定;搜救結束後,應仔細清理現場

  【事件】

  此前,針對網上“動車車體被掩埋是為掩蓋證據”的質疑,24日晚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曾解釋稱:“把車頭埋在下面,蓋上土,主要是便於搶險。他們給出的解釋是這樣,至於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的。”

  25日晚,挖掘機進場對事故列車進行了拆解,事故車輛移送至溫州西站做進一步調查處理。

  對於出事列車此前曾被掩埋,之後又被分解的做法,昨天多名參與中國科學網訪談的專家均表示,這樣會影響到事故原因和責任的判定。麻庭光表示,雖然對車輛的處理目前不清楚細節,但是,這麼快處理車廂車頭,可能是有些東西不想別人知道。

  遠山稱,搜救結束後,相關部門完全有時間可以慢慢清理現場,並對相關車廂仔細檢查。但事實並非如此。

  ■ 專家觀點

  “救援隊伍不是職業水平”

  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消防與安全技術學院助理教授麻庭光認為,這次救援體現出來的問題,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跟國家消防制度設計的先天不足有關。直接參與救援的隊伍,都不是職業水平。我國除了香港和台灣,沒有全職的消防隊伍。國內消防工作是非職業化的,所有消防工作者都是非職業的(或者説臨時性的),所有的救援工作都是業餘的,他們的主要職業是軍人(或武警),其次才是技術工作,所以他們首先考慮要執行命令。非職業化的消防和救援工作者,無法得到長期的培訓和教育,很難和國外終身積累的同行相比。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李超 劉春瑞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搜救結束
  • 搜救區域
  • 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