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變“管字當頭”為“服務優先”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6日 05: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泰安,一座因山得名的城市,源自古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國泰民安”的寓意,時刻激勵著泰安人追求平安富足的美好生活。

  “從來沒聽説過個人丟了東西政府還來救助!”岱岳區化雙河村65歲的困難戶張洪茂至今難掩心中感激。去年秋天,他家中僅有的3隻羊被盜。沒過幾天,政府就把1000元平安救助金送到他手上。岱岳區在全國率先設立平安救助基金,救助的是個體,贏得的是民心。

  作為全國35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之一,山東省泰安市以“泰山石敢當”的氣魄,勇擔重任,探路前行,創新實施平安協會建設工程、重點人員服務管理工程、民生實事工程、社會矛盾化解工程等六大工程。在這裡,社會管理被視為常態工作,而不是當作危機管理;群眾成為社會管理的主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坐等……

  創新,成為泰安社會管理的題中應有之義,在泰山腳下處處生根開花。

  創新理念,催生社會管理“粘合劑”

  社會協同群眾參與,層層建立“平安協會”

  平安協會,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而是問題“逼”出來的。

  泰安新泰市汶南鎮,人口10萬多,境內城區、山區、礦區、庫區、郊區“五區合一”,社情民意複雜,前些年惡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時有發生,“兩盜一搶”嚴重。

  新泰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玉講了一個故事:一位70歲的老人,晚上摟著小孫子睡覺。一天半夜,小孫子起來小便,突然喊:“爺爺,你看,咱的牛上天了!”老人還以為小孫子説夢話,次日一早,發現牛欄空了,原來是小偷用吊車把幾頭牛偷走了。

  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提高群眾安全感,汶南鎮一度力不從心:一是警力不足,當時汶南派出所的正式民警只有11人;二是經費不足,成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卡脖子”問題。

  人心思安,民心可用。2006年2月,汶南鎮平安協會成立,轄區內55名民營企業家和個體戶自願出資入會,運行3個月,全鎮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80%,社會秩序明顯好轉。一花引得百花開,新泰20個鄉鎮街道陸續建起平安協會。

  5年來,從最初的看家護院、協助治安防範,到化解社會矛盾、調解糾紛,再到協助處置突發事件,平安協會的功能深入,如登泰山,漸入佳境。正是依託平安協會,群眾逐步形成了高度的參與感、責任感和主人翁感。

  “社會事務,千頭萬緒,政府包攬一切,既做不好,也行不通。怎麼辦?就得整合社會資源,依靠群眾力量。”泰安市政法委副書記閆遠東説。

  按照黨委政府領導、群眾自願參加的原則,泰安在全市層層建立平安協會這一群眾自治組織。全市6個縣市區、87個鄉鎮街道發展各類平安協會168個,平安分會2079個,會員達12萬人。僅2010年以來,各級平安協會就化解矛盾7600多起,有效預防群體性事件苗頭32起。

  在新泰市平安協會的每一個説事室,都擺放著一個立體三角水晶模型。“塔尖”是黨委、政府,在前面打頭陣的是平安協會,後面是公安機關,再後是基層黨群組織迅速跟進。這就是“新泰版”以平安協會為載體的“立體三角架構處理突發事件模式”。新泰市平安協會副會長陳孝柱説,由於這一機制能有效重新整合資源,實現社會如同金字塔一樣的穩固與和諧,它又被稱作“和諧塔”。

  平安協會化解矛盾,處理突發事件為什麼靈?新泰市平安協會會長王業民的答案是,平安協會會員,都以當地德高望重的“三老”——老幹部、老黨員、老模範為主體,他們具有聯絡面廣、信息靈敏、熟知情況的優勢,帶著感情、信任和友誼去做工作,為黨委政府化解糾紛、處置突發事件贏得了寶貴時間。

  創新方式,搭建社會管理“連心橋”

  特殊人群特殊關愛,助其融入社會生活

  怎樣對特殊人群實行特殊關愛,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一直是社會管理難點。泰安迎難而上,針對以五類重點青少年和刑釋解教人員等為主的重點人員,積極探索服務管理新舉措。

  作為團中央確定的五類重點青少年教育幫助和預防犯罪工作試點城市,泰安創造性地提出重點青少年群體教育幫助和預防犯罪“青春護航”——“12355”工作模式。

  一個工作目標: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健康成長;依託兩個工作平臺:青少年事務辦,青少年服務站;打造三支隊伍:專職維權、社會志願者、指導專家隊伍;創新五大機制:部門聯動、輿情監測、分類管理、跟蹤幫教、動態管理機制;實施五類工作項目:關愛類、救助類、司法類、幫教類、服務類項目。

  泰安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辛顯明介紹,作為著名旅遊城市,泰安人流、物流集中,青少年群體分佈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針對重點青少年群體教育幫扶的組織、機制還不夠完善,“都管又都不管”。只有把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納入社會管理大局,才能有效破解這一難題。

  泰安先後實施了3次調研排查,徹底摸清了全市五類重點青少年的底子。截至今年3月,全市有閒散青少年15654人,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5100人,近3年受民政部門救助流浪乞討青少年4204人次。

  泰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殿勤介紹,調查發現,18至25歲的重點青少年群體中,92%以上都存在就業問題,“實現重點青少年成功轉化並融入社會生活,當務之急是解決就業問題。”

  不拋棄,不放棄,對特殊群體給予特殊關愛。

  去年以來,泰安市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560名,免費舉辦培訓班8期,對820名社會閒散青少年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幫助1680名社會閒散青少年實現就業,對1980名家庭困難的青少年給予救助,降低了青少年犯罪率,青少年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均同比下降45%。

  除了五類重點青少年,泰安市不斷完善其他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政策。

  他們對刑釋解教人員,重點完善提升信息聯通、過渡安置、社會保障、接茬幫教等工作機制;對全市460余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給予專門治療,做到應收盡收;對流動人口,重點完善四級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證通”。

  泰安各界協力營造著讓不同人群融合共進的和諧氛圍。

  創新機制,構築社會管理“防火墻”

  築牢“第一道防線”,率先建立非訴調解司法確認機制

  人民調解是我國人民獨創的化解矛盾、消除紛爭的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以方便快捷等獨特作用被譽為“東方經驗”,但也一直面臨著法律效力困擾。

  “由於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調解組織主持達成的協議僅具有合同效力,當事人反悔拒不履行義務的情況時有發生,部分糾紛重新進入訴訟程序,權利人飽受訴累,有的甚至走上了上訪纏鬧的道路。”東平縣人民法院院長周輝説。

  如何突破社會矛盾化解瓶頸,實現訴訟與非訴訟調解的有機銜接?2009年9月,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規定,東平縣率先建立了非訴訟調解司法確認機制,對行政機關、人民調解組織等調解達成的協議,經當事人申請,法院審查認為合法有效,出具司法確認決定書,賦予其強制執行效力。這一做法,以生動的司法實踐為國家立法提供了鮮活經驗,比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人民調解法早了近一年。

  東平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昭印説,司法確認是道“防火墻”,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效力,激活了非訴訟調解的生機和活力,大大減少了當事人的訴累,節省了司法資源,緩解了法院的訴訟壓力和信訪壓力,築牢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化解社會矛盾的第一道防線。

  司法確認機制實施以來,東平縣各級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268件,實現了多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良性循環。來自東平縣100余個村委會的調查顯示,群眾選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的意願比以往提升了10個百分點。

  法院也是司法確認工作的受益者。周輝説,2009年以來,東平縣法院共辦理確認案件653件,極大地緩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提高了辦案質量、效率和效果。

  司法確認機制迅速在泰安市推廣,70%以上的糾紛當事人選擇了非訴調解組織處理,調解成功率達到80%以上。以此為載體,泰安市深入開展“無訟村居”創建活動,實現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鎮的目標。

  創新沒有止境。在泰安,公安機關推行“人民陪裁員”制度、岱岳區建立“訟調聯動”機制、肥城市設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解中心……這些來自基層的成功經驗在全市迅速推開,不斷推動社會管理上水平。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社會管理
  • 無訟
  • 人民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