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白領辭職創辦公益企業 讓聾人與健全人一樣工作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11: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害羞、內向,這是肖亮給人的第一印象。作為“小籠包”聾人協力事務所的執行長,肖亮在半年前第一次上電視臺錄製《誰來一起午餐》這檔創業真人秀,電視臺寄來的光盤卻始終沒有去看,因為肖亮覺得看自己在電視上的樣子,蠻怪的。

  但是他最後贏得了這頓“免費午餐”,還因為這檔節目,接受了一位企業老總的10萬元資助。事後,他還去網上查了當天午餐的餐廳,發現消費高得令人咋舌,現在的肖亮確實消費不起,剛剛起步的“小籠包”聾人協力事務所還掙紮在收支平衡線上,而今年的房租要漲,還要招收新的員工,壓力不小。“小籠包”並不賣小籠包,而是一家公益企業。

  在2009年以前,肖亮還是一名廣告業的白領,收入不錯。為什麼突然要放棄,去創辦一所公益企業呢?他的回答是:“一切都在冥冥之中。”

  2007年,對手語很感興趣的肖亮在手語培訓班上認識了一位聾人學校的老師,這位老師向他推薦了一位學設計的聾人學生,希望到他所在的公司實習。熱心的肖亮答應下來,帶著這個名叫小妙的女生熟悉工作環境、教她用設計軟體製作宣傳手冊。小妙臉上總是挂著微笑,工作起來很認真,哪怕遇到不開心,也沒見她皺過眉頭。這是肖亮第一次接觸聾人學生,他心裏暗暗有點震驚和佩服,原來聾人是這麼有活力、這麼積極向上的。

  2008年汶川大地震,肖亮以個人名義策劃了一個捐助活動,讓普通人在T恤衫和鞋子上畫畫,再進行義賣。雖然這場義賣只籌得千元,但是讓他結識了一位公益人。這是一家專做臨終關懷的公益組織,負責人和肖亮相談甚歡。半年之後,在MSN上,這個負責人問他是否願意加入,肖亮簡單地考慮了一下,就同意了。之所以覺得冥冥之中有安排,是因為肖亮在廣告公司最後一次做的文案就是有關臨終關懷的。

  這是肖亮生活中一個巨大的變化,他承認,這個決定背後也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認為在公益機構工作會比較輕鬆,收入大概也還不錯。後來正式進入公益圈,肖亮才發現現實和自己的想象不太一樣,但他還是留下來了。肖亮所在的公益機構後來承辦了一項設計任務,他就和聾校老師商量,請幾個學生一起來完成。這讓他更深入地了解到聾人學生的就業狀況,這些學生有一技之長,卻因為和健全人的溝通困難而無法就業。如果他們接受過職場培訓,並且由志願者陪伴一段時間來熟悉工作環境,是完全可以勝任的。由此,肖亮産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

  又一次冥冥之中的機會,他非常順利地找到了一家創意園區,而園區就是專為殘障人士就業培訓而開設的,主辦方也正在尋找合適的社會企業。肖亮的“小籠包”成了第一家入駐企業。“籠”和“聾”在中文中是諧音字,肖亮用它來形容不愛説話內向靦腆的人,説他面子很薄,就像小籠包一樣,皮很薄,但是一口咬下卻汁水四溢、唇齒留香,好似聾人的內心,充滿熱情,對生活充滿嚮往。

  “小籠包”目前主營兩項業務:設計事務所和puki1+1。前者自我造血的功能,是盈利的主要來源,75%的聾人團隊,提供品牌管理傳播、平面設計製作、企業形象設計、展覽展示活動、活動策劃執行、網頁及多媒體等服務。

  後者則是純公益性質,通過一位在校健聽學生與一位在校聽障學生結成對子,對健聽學生進行短期手語培訓,使其能夠輔助聽障學生順利進入由企業提供的專業實訓環境,幫助聽障學生適應企業工作環境,最大程度彌補聽障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聾健溝通問題。

  “做這件事很難,我們只能與學校和企業合作,爭取他們的資源。預算緊張,這是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因為學校不出費用,企業只出崗位。”肖亮從原來公司請來一位合夥人共同經營設計事務所,合夥人的薪水只有1000元。

  但是1+1項目還是慢慢起步了,去年7月開始,到今年3月,上海聾人青年技術學校、徐匯業餘大學聾人特教部推薦來19個學生,他們經過實訓,已經有10人正式就業,從事建築、動畫設計工作。而“小籠包”今年的計劃是“10+10”,也就是培訓10名聾生,實現全部就業。今年3月,“小籠包”在團上海市委的牽線下,和8家IT企業建立了合作。這8家企業將為聾人學生提供從事編輯排版、創意設計、數據分析等實習崗位。

  對於聾人就業,肖亮有清晰的認識,“小籠包”不是要把所有的聾人都送到就業崗位上,這不是一家企業能夠解決的問題。因為聾人個性不同,有的陽光開朗,有的自卑封閉,“小籠包”的任務在於培訓聾人的獨立能力,讓他們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找到工作。

  “由於殘障人士的獨特群體性,他們始終希望跟同樣的群體交流,這樣比較有安全感。”肖亮認識的不少聾人都表示更願意到福利工廠之類的純聾人企業去工作,因為聾人之間交流起來更方便。但是今後福利工廠會越來越少,殘障人士如何在健全人佔大多數的社會上獨立生存下去,如何學會去和健全人交流,這是肖亮想要去做的事。

  曾有一家西安企業從事類似的工作,負責人打電話給肖亮,説自己快撐不下去了。因為企業無法完全理解聾人,聾人無法理解社工,社工的熱情也被耗盡。肖亮除了介紹自己的經驗,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

  “幫助聾人的企業很少很少,但我並不希望公司發展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也不想做一個很大的公益組織。我只想做一個快樂的、中小型企業。摸索出一套好的流程,靠流程實現這個項目,而不是個人素質和魅力。”肖亮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有一天變得很輕鬆、很快樂,每年只做一點,但是做得出色。(中國青年報記者 龔瑜)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肖亮
  • 小籠包
  • 聾生
  • 聾人學校
  • 企業形象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