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市上半年GDP增速全國最低 主動擺脫GDP崇拜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07: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記者 陳新洲 任衛東 黃海

  "十二五"開局之年過半,數據新鮮出爐。北京市上半年GDP增長8%,不僅比自己往年兩位數以上的增速明顯放緩,在全國各省區市中也"敬陪末座"。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對此表示,北京市"十二五"GDP年均增長目標確定為8%,這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是最低的;對於GDP增速排在後邊,下決心主動調控的北京早已做好思想準備。

  北京市的這份淡定自有底氣:下決心淡化GDP,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和提升軟實力,打造和諧宜居之都,讓市民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擺脫GDP崇拜,在轉變發展方式上攻堅克難

  擺脫GDP崇拜説易行難。北京市一位領導坦承,靠消耗資源能源大舉投入上項目、靠高價賣地增收、靠高房價和多賣房增稅、靠多賣汽車拉動消費……這種粗放式發展相對容易,但長遠來説難以為繼。要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非常困難,見效也慢。只有下決心攻堅克難,才能真正轉變發展方式。

  北京市"十一五"時期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1%以上,總量超過1.3萬億元,人均超過1萬美元。高速增長的背後,人口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強,發展動力轉換、産業結構深度調整和升級的需求迫切;世界範圍對經濟、科技制高點以及國內地區間對高端要素和産業資源的競爭日益加劇。

  作為首都,北京需要在國內率先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並以世界城市的定位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

  今年上半年,北京加強重點領域調控,主動減速。汽車對全市消費的貢獻率曾達到60%以上,是消費中的最大支柱;房地産投資一直佔全市投資的半壁江山,相關稅收收入也佔地方財政收入的20%。北京今年實施一系列嚴格的房地産調控和汽車限購措施,上半年機動車銷售同比下降五成,純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三成,商品住宅價格漲幅穩步回落。這種主動"捨棄"帶來GDP增長放緩、土地收入同比下降17.8%、房地産業營業稅同比增速從年初的41.5%快速下滑至上半年的5.5%、車市大幅降溫導致消費拉動減速等"陣痛",但正符合調控預期。

  北京市統計局局長蘇輝告訴記者,雖然GDP減速,但全市經濟增長的效益和質量提高,結構調整不斷優化。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1%,農村居民現金收入增長12.4%,創近年新高;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54億元,增長27.9%。從發展質量看,呈現出就業穩、能耗降、排放減、勞動生産率高的特點。全市産業結構高端化態勢明顯,信息、商務、科技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3%、15.6%和10.9%。

  北京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中心。中關村園區管委會主任郭洪介紹,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條例、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指導意見等一批政策相繼發佈,上半年示範區主要經濟數據均保持高位增長。全市上半年完成技術交易成交額1080.8億元,增長35.2%;1-5月擁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産權的"雙自主"企業出口14.6億美元,增長24.8%。

  擺脫GDP崇拜,讓經濟發展服務服從於首都功能定位

  今年1月,首鋼董事長朱繼民接過"功勳首鋼"紀念牌,曾經的北京市工業支柱首鋼石景山主廠區熄滅了鋼花濃煙。北京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所社會發展部部長李軍評價,如果只考慮GDP,上述停産不會實現。

  北京市常住人口近2000萬,機動車保有量近500萬輛,人口膨脹、交通擁堵、水資源短缺、污染較重、垃圾處理難,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更加突出,"攤大餅"的粗放發展越來越背離首都功能定位。張工表示,早調整、早主動是優先選擇,這必然會犧牲一定的增長速度,但有利於首都長遠發展和持續發展。

  上半年,北京治堵初見成效。據市交通委主任劉小明介紹,五環路內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網運行速度達24公里/小時以上,整體提高10%;擁堵里程減少至115公里,降幅達33%;平均擁堵時間減少65分鐘,降幅達50%。

  上半年,北京節能減排領先全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持續收縮,大氣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在萬元GDP能耗這一重要指標上,北京市"十一五"期間下降幅度居全國首位、絕對值全國最低,今年一季度繼續下降8.4%。

  上半年,北京新機場確定落戶城市南部地區。北京加快城市佈局調整,推動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加快新城發展。

  上半年,北京市旅遊局更名為旅遊委,旅遊景區接待人數增長13%;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永久落戶北京;首屆北京國際電影季成功舉行,洽商簽約近28億元。

  上半年,北京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2家,累計達到94家;新增投資性公司7家,累計達到190家;新增研發性外資企業16家,累計達到389家。

  上半年,"打造首都經濟圈"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首都發展從注重功能集聚為主向疏解、輻射並重轉變,從服務首都自身為主向服務區域、服務全國轉變。

  北京正努力以更高標準實施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使城市發展更好體現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及正在形成的國家創新中心的首都功能定位,加快打造國際活動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業總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和諧宜居之都。

  擺脫GDP崇拜,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一味追求GDP,社會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入園難、入學難、看病難、就業難、收入增長難等長期無法破解,社會和諧穩定將面臨更大挑戰。北京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市民。

  上半年,北京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5.5%,持續高位運行。面對通脹壓力,在收入增長放緩與支出不斷增加的"兩難"處境下,北京力保民生不斷改善。

  北京市財政局局長楊曉超介紹,上半年全市財政支出繼續堅定不移地突出民生優先,體現發展成果共享,教育、社會保障、就業、醫療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均保持大幅度增長,其中教育同比增長26.3%,社保和就業增長28.5%,醫療衛生增長21.3%,文化體育與傳媒增長10%,交通運輸增長34.3%。

  上半年,北京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低至1.51%,全市法人單位從業人數同比增長4%,幫助5.6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8萬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城鎮低保標準由上年的430元提高到50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210元提高到340元;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工傷職工傷殘津貼標準,為企業退休人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對無固定收入重殘無業人員給予生活補助。深入推進醫改,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持續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創新醫院服務模式。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和緩解"入園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落實。

  "北京上半年速度趨穩、質量提升、民生改善、就業增加、消耗降低的發展態勢,符合調控預期,實現了在調整中優化、在優化中發展,調結構、轉方式邁出堅實步伐。"張工分析認為,這主要得益於全市重點把握了"快"與"穩"、"舍"與"得"、"長"與"短"、"顯"與"隱"、"內"與"外"的五個關係:

  在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後,北京更強調又好又快、好字當頭的重要取向,在調結構、轉方式上加大力度,在"穩"字上下功夫,集中精力提升城市整體競爭能力。

  主動調控意味著北京必須捨棄一些曾經的經濟增長支柱,如房、車、鋼鐵;但"舍"是為了更好地"得"向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轉變。

  在資源稟賦上揚長避短,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服務經濟、總部經濟、知識經濟、綠色經濟;"長痛"不如"短痛",當下犧牲一定的增速,主動、自覺調控,符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城市發展戰略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長遠目標。

  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首都,不僅要注重經濟建設,更要注重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文化建設;不僅要注重城市裝備、物質財富等"顯而易見"的硬實力,更要把文化、城市管理和制度安排等"隱形難得"的軟實力擺在突出的位置。

  著眼于構築首都經濟圈、培育世界級城市群,北京正"由內到外"走出行政區劃的封閉,加快面向周邊的生産環節轉移、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産業功能區合作。這也是構築城市發展持續戰略支撐、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調結構、轉方式是貫穿"十二五"規劃的一條主線。北京市"十二五"規劃提出:在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當好標桿和火炬手,走在全國最前列。"十二五"開局半年,北京拿出了行動,承受著陣痛,收穫了經驗,更堅定了決心和信心。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增速
  • GDP增長
  • 北京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