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如何看待北京“墊底”(人民觀察)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05: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科學發展,在“調”和“轉”上發力

  倒數第一,是北京精心備考、主動站位的結果

  GDP增速,一種情況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有一種情況,是“行有餘力而不為”,為主動調控。北京屬於後者。

  對末位排名,北京有準備。制定“十二五”規劃,北京把五年年均增速審慎確定為8%,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最低。這是北京貫徹科學發展觀、把握髮展階段的主動選擇。

  事實上,當北京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在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當好標桿和火炬手,走在全國最前列,提出要打造“北京創造”、“北京服務”和建立國家創新中心的時候,就已經對GDP增速的放緩做好心理準備。對未來如何發展,北京目標明確: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面對“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北京的科學發展在“調”和“轉”上加大力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説:“北京要緊扣主題主線,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説:“調結構,轉方式,北京突出四個字,一個是堅決,一個是主動。”

  前後180多天,北京最為吃勁的有三件事,群眾關心、輿論關注,也聚集於此:控車市、調樓市、首鋼退市。來自統計局的數字顯示,正是這主動為之的三大調控,吃掉了北京1.8%的增速,也就是北京與全國平均增幅的距離。這個結果,與最初預判一致。

  主動調控,捨棄曾經的增長支柱,需要決心,需要勇氣,需要增強承受力。

  汽車對全市消費的貢獻率曾達到60%以上,在首都消費總量中的比重高達1/3,是北京消費的最大支柱。

  但為了確保方便市民出行,保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北京橫下一條心,堅決採取了汽車限購政策。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劉小明表示,截至目前,小客車調控指標配置已經進行6期,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而“限車令”的執行,將北京汽車銷售額在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拉低到20%,影響GDP增速1%。

  房地産投資一直佔全市投資的半壁江山,佔GDP的比重達到8%,相關稅收收入也佔地方財政收入的20%以上,但為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北京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果斷實施了國內最嚴格的調控措施,率先提出“穩中有降”的房價調控目標。

  房地産市場的“升”與“降”,對北京經濟運行的影響可想而知。北京市統計局局長蘇輝介紹,樓市調控後,房地産業在北京GDP中的比重已降至6.3%。上半年,全市銷售商品房5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4%;其中銷售商品住宅389.2萬平方米,下降19.8%。“限房”政策的實施,直接影響了0.7%的GDP增速。

  首鋼曾是北京的工業支柱,也是北京工業發展史上的一面旗幟,但為了緩解資源環境的矛盾、促進産業升級,北京下大決心實施了首鋼搬遷調整。

  製造業中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持續收縮。今年上半年,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下降75.5%,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僅增長8%。首鋼的退出,拉低GDP增速0.1%。

  如果説,今年的調控是中央下發給各地的一張考卷的話,北京一直在精心備考。從1月至6月,北京共召開了24次市委常委會,研究120多個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其中三成議題與調控直接或間接相關。“在轉方式、調結構的大背景下,早調整、早主動是優先選擇。”

  有減有增,在“舍”與“得”之間蓄力

  經濟向好,北京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

  北京在“調減、調限”的同時,更加關注“調增、調升”因素。

  細讀上半年經濟數據,我們發現,在速度減緩的背後,還有喜人的“五增一降”,體現經濟效益增長,快於經濟總量增長:

  企業利潤增了。1至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9%,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27.3%,均快於同期增加值增速。

  消費品零售額增了。在樓車雙調,機動車銷售量下降五成、商品住宅銷售面積下降二成的情況下,北京優化內需支撐,啟動多元消費,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3%。其中僅通訊器材一項就增長了52.7%,旅遊業持續走高,過多依賴房地産和汽車市場的格局正加緊調整。

  財政收入增了。上半年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654億元,增長27.9%,完成全年計劃任務的64.5%。

  群眾收入增了。上半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10.1%和12.4%,為近年來較高水平。半年間,北京啟動社會保障“新六線”聯動上調機制,新增51.5億元,提高低收入群體待遇,惠及283萬群眾。

  服務業比重增了。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2%,佔GDP的比重達到76.9%,服務引領製造態勢明顯。現代製造業中,高端製造業增勢明顯,其中醫藥、通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等高端製造業分別增長25.8%、20.4%和18.4%,工業研發、製造、總部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

  能耗下降了。節能減排推進,一季度萬元GDP能耗下降8.4%,1至5月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9.6%;各項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説:“該‘舍’的,我們舍了。而‘舍’,是為了更好的‘得’。”北京通過調整,還得了什麼?

  著眼于大城市發展難題的破解,把治理交通擁堵、提高城市運行效率作為了重點;

  政策性住房建設強力推進,全市上半年銷售商品房5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4%,而政策性住房的施工面積已達2972.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倍。其中新開工面積655萬平方米,增長了3.1倍,政策性住房的銷售面積達106.8萬平方米,增長了50.4%;

  通過推進節能減排、以退促降,得到了更多的“藍天白雲”,提升了城市的生態價值和競爭力;

  通過每年拿出100億元財政資金加大對科技的支持,推動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的轉換。同時,大力吸引高端要素、高端人才,做大做強總部,提升文化軟實力……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形象地説:“轉變是要付出代價的。有一句電影對白:暫時的後退是為了大踏步地前進,很適用於現在的北京。”

  分析經濟形勢,北京市政府這樣評介:首都經濟發展經受住了國內外複雜環境和主動調控重大措施的嚴峻考驗,主要經濟指標整體好于預期,實現了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

  揚長避短,在“長板”與“短板”間騰挪

  科學發展,引領北京把握好發展關鍵時期

  7月21日,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在聽取上半年經濟情況彙報時,形成了一個共識:北京的發展進入一個很關鍵的時期。

  “很關鍵”,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一是北京人均GDP過萬美元,服務主導型和消費拉動型的經濟特徵已經形成,發展已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同時,作為特大型城市,需要更注重提升城市的整體競爭能力;二是在前期快速發展中,積累了一些矛盾,形成了一些短腿,需要在調整中加以解決;三是受歷史、自然地理影響,北京發展中城北重、城南輕,東北部快、西南部慢,城裏快、城外慢的特徵明顯,區域的不平衡有待破解。

  科學發展要在“調”和“轉”上加大力度,處理好“好”與“快”的問題,通盤解決好社會方方面面的問題。

  對首都而言,“短板”主要體現在土地、水、能源等“硬性資源”上,體現在不斷發展的特大型城市的承載能力上;“長板”則主要體現在人才、科教等“軟性資源”上,體現在服務經濟、總部經濟發展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北京在長板與短板間騰挪。

  提升整體競爭力,北京把創新驅動作為重要關鍵,把中關村作為核心載體。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説,創新與創業是中關村不朽的靈魂。中關村曾經是一條街、一個大賣場、一個院所高校集聚區的概念。今天的中關村,是國家創新示範區的概念,它是我國科技改革的試驗田,它要探索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際競爭態勢下,科技創新的新型舉國體制。引起海內外關注的中關村創新平臺,目前已有19個國務院有關部門入駐,對企業實行一站式服務,初步形成了集中辦公、主動受理、聯合審批、一條龍服務的工作機制。6項先行先試改革政策,激勵成果轉化和企業創新。而一個全新的“中關村科學城”,以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知春路和學院路為軸線,呈H型脫穎而出,正成為創新示範區強勁的“心臟”。

  在北京,文化創意産業成支柱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超過5%。在京東,一個老工業區已經化身著名的798文化創意産業區;在京西,首鋼老工業區正向創意産業區轉身。定福莊原先是個不起眼的地方,如今已成文化創意産業搶灘的熱土,朝陽區提供了包括稅收補貼、房租減免等多種服務,以人民日報社、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為龍頭,將CBD至定福莊一線建成“CBD—定福莊傳媒走廊”,目前已吸引入駐企業1.2萬家,吸納社會投資150億元,年實現收入600多億元。

  推進協調發展,北京市通過中心城區南北合併,促進要素流動,推進南北區域協調發展。通過産業轉型、生態涵養、優勢再造,加快城市空間格局由功能過度集中在中心城向多功能區域共同支撐轉變,加快新城建設和薄弱地區崛起,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作為全球最缺水的特大型城市,北京今年改革水務管理,實行最嚴格的管理措施;人均耕地僅有全國平均水平的10%,北京以都市型現代農業為方向,全面開發農業的生産、生態、生活功能,北京周邊超過1萬平方公里的山地,成為生態涵養發展區。

  未來5年,北京將著力打造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技城,加快建設“一北一南”創新産業帶,基本形成國家創新中心的新格局,整體塑造“北京服務、北京創造”品牌,到“十二五”末,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將超過78%。

責任編輯:張洋

熱詞:

  • 文化創意産業
  • 科學發展觀
  • 房價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