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社會管理頻入中央議事日程 五機制維護群眾權益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3日 0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瞭望》文章:社會管理的國家部署

  社會管理制度建設的視野日益全方位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的宏大框架正逐漸形成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袁元

  實習生夏奕趙鵬飛

  今年以來,“社會管理”頻繁進入中央的議事日程,其在中國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受到各級領導幹部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年初,一年一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主題便鎖定“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在開班式上,中央九常委悉數出席,胡錦濤連用多個“必然要求”闡述“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意義,提出要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社會管理內容首次單獨成篇,顯示其已成為決策者心目中事關中國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首次闡述社會管理創新,並要求各級政府一定要把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5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聚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問題,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更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確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安居樂業”。之後,相關工作部署下達到位。

  “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國家的穩定與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密切相關的,具有內在統一性。”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龔維斌教授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説,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在帶來巨大成就的同時,也積累很多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社會風險不斷加大。按照中央的判斷,其深層次原因來自於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若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人民的幸福安康,更會對黨的執政地位提出挑戰。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當前中國社會管理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仍存在不適應的地方,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既緊迫又不可一蹴而就,能否做好社會管理、加強社會建設、推進社會改革,已成為關係著進一步推動現代化進程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之一。

  受訪專家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對今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在執政者的視野中,既從時代發展的宏觀角度審視社會管理,又從以人為本的高度系統謀劃改善治理。而如何操作?則是一個龐雜的工程。當前,高層對於社會管理的思路已經明晰,綜合施策、依法治理方略正日臻完善。

  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

  “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這是社會管理工作的總要求”,權威受訪人士分析,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我國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這與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制度總體上是適應的。

  “按照中央部署,社會管理正在從事後應急轉向源頭治理,關口的前移也需要一系列基礎性的工作配套跟進”,龔維斌認為,社會管理的內涵已由過去的維繫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延伸到要更加注重激發社會活力,調動人們幹事創業的熱情,新階段的社會管理是活力和秩序並重的,這就在客觀上要求社會管理格局的加強和完善。

  “社會管理不僅僅是黨委政府的事情,還需要由企事業單位、公民個人、社會組織來共同參與、共享共治。”他認為,其中的重點在於企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如何參與社會管理,當前其參與的渠道、條件、法律保障等方面尚存空白點和不適應之處,有待改革完善。”

  權威人士表示,按照中央部署,在加強黨對社會管理工作的領導,強化政府在社會管理服務中的主導作用之外,需要注重發揮社會各方面的協同作用。

  這其中,需注重發揮黨領導下的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在社會管理服務中的獨特作用。強化企事業單位在社會管理服務中的責任。引導和促進各類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增強其服務社會的能力。發揮居(村)民委員會在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良性互動。

  群眾參與社會管理服務的基礎作用也備受關注。從中央要求看,通過擴大基層民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依法保障群眾知情極、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動員和組織群眾依法理性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積極探索群眾參與社會管理服務的有效途徑,建立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和推動居(村)民依法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要激活社會力量參與協同社會管理,就要建立一個政府、社會和市場三者良性互動的公共關係新格局。”汪玉凱指出,當前在這個管理格局中,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這兩個方面是社會關係中最弱的兩項,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馬慶鈺教授説,隨著社會管理內涵的延展,社會管理已不能靠政府和黨委來唱獨角戲,必須強調社會管理的主角是社會組織,應通過完善法律、制度,為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公民個人參與社會管理提供一個好的平臺,好的渠道。他認為,當前尤需增強改革意識,以循序漸進、適度和全面系統的原則促動改革,從而在制度上保障社會管理格局中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這一目標的實現。

  維護群眾權益的五大機制

  “群眾利益協調機制”、“群眾權益保障機制”、“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社會矛盾調處機制”、“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這五大機制被並稱為“維護群眾權益機制”。採訪中,汪玉凱解析道,這五大機制的提出,説明社會管理的本意不是“管”而是“服務”,其核心要義是要通過有效的社會服務保障和維護群眾權益,從而實現社會和諧穩定。

  “五大機制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彼此相互聯絡,既有維護群眾權益的具體目標,也有實施重點。”龔維斌説,群眾權益包括權利和利益,其中既包括經濟權利和利益,也包括政治、文化、社會權益和利益,這五大機制抓住了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這就要求各級政府既要暢通公眾的訴求表達渠道,也要切實保護勞動者利益,更需在政策措施決策前進行詳細的論證、評估,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和要求。

  權威受訪人士解讀説,健全群眾利益協調機制,旨在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共同利益、不同群體特殊利益的關係,建立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兼顧各方面群眾關切。可以通過完善公共決策社會公示制度、公眾聽證制度、專家諮詢論證制度等,健全民主決策程序,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要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大多數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項緩出臺或不出臺,堅決防止因決策不當而損害群眾利益。

  健全群眾權益保障機制。當前的重點是,要著力解決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徵收拆遷、企業改制、涉農利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生産、食品藥品安全、城市管理、涉法涉訴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重點在於依法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合同制度,完善企業職工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工會組織、企業代表組織共同參與的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完善勞動用工信息申報備案制度和勞動關係預警制度,健全勞動爭議協商、調解、仲裁機制。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係創建活動,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能力建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健全社會矛盾調處機制。需完善矛盾糾紛排查預警、調解處置機制。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大調解工作體系作用。依靠基層黨政組織、群眾組織、行業管理組織、群眾自治組織,調動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共同化解社會矛盾。

  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則要求建立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凡是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影響面廣、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問題的重大決策事項,都要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這五大機制的根本出發點和目的在於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從而能夠讓群眾更多地參與到社會財富的分配中來,讓發展的成果為更多人共享。”馬慶鈺認為,對於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更需要用健全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切實維護、保障和實現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社會管理的新領域

  在權威專家看來,此次在中央部署中“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和“完善信息網絡服務管理”以專門章節提出,這意味著社會管理又添新的領域和著力點。

  龔維斌認為,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隨著人員的流動,社會安全、醫療等社會性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伴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互聯網成為一把“雙刃劍”,也給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這些都帶來了利益格局深刻的變化,利益矛盾凸顯。“正因如此,公共安全和信息網絡安全已成為社會管理的重點領域,這是應有之義。”

  從公共安全角度分析,汪玉凱説,在公共安全領域,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和環境安全這三個方面已成群眾關注度最高、問題最為突出的安全問題,這正是今後社會管理公共安全方面重中之重。

  按照中央部署,包括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完善安全生産監管制度機制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在內的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將加快步伐。

  而針對網絡服務管理,龔維斌分析,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産生活、公共參與都提供了極大便利,也拓展了新的領域,但包括網絡環境凈化、虛擬社會形成、網絡信息安全在內的新事物新現象,也給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管理者加強研究、趨利避害,從而實現信息網絡的有序發展,規範引導。

  汪玉凱認為,一方面要依法促進信息網絡的健康有序發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對網絡上不健康的內容進行有效控制和引導。而如何把握“鼓勵”和“引導”之間的度,如何能夠形成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信息網絡管理體系,如何能夠建立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信息安全評估機制,完善網絡信任體系,培育形成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等,都是各級管理者面臨的新挑戰。□

責任編輯:孫繼禮

熱詞:

  • 社會管理
  • 維護群眾
  • 群眾利益
  • 社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