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近500位書畫家會師“光明的中國” 齊白石領銜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2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婁師白為《光明日報》創刊40週年創作的小鴨子圖。

  本報訊 (記者李健亞)山水風光、新時代的新變遷,近500位中國畫家用筆墨丹青描繪出“光明的中國”。前日,《光明日報》社主辦的“光明的中國———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全國書畫大展”在全國政協禮堂開幕。齊白石、李可染、吳冠中……眾多近現代書畫名家之作匯聚一起,用筆墨書寫出一個“光明的中國”。主辦方相關負責人稱,此次展覽既有歷史感,又有現代名家大家之作,更有廣泛的群眾性,在眾多的美術界獻禮展中具有自我特色。

  近500位書畫家會師“光明的中國”

  為紀念建黨90週年,此前美術界已舉辦了各種大展,包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光輝歷程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美術作品展覽”。而從前日開始,《光明日報》主辦的全國書畫大展也匯集了近500位書畫家的近500幅美術優秀創作成果,作為獻給黨的90華誕的一份厚禮。

  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畫家馮遠在開幕式上指出,“光明”二字,無論對歷史的、當下的和未來的中國而言,都具有著極為豐富的現實內容和時代意義。《光明日報》不遺餘力地推介文化藝術,推進文化繁榮,與廣大藝術家結下了深厚友誼,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次書畫大展的構想在徵稿一經推出後,便得到了廣大書畫藝術家的積極響應和踴躍應徵”。

  記者在展廳看到,此次“光明的中國———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全國書畫大展”分三大部分陳列在政協禮堂一至三樓展廳內。其中,一樓展出的是《光明日報》珍藏了60餘年的中國近現代名家名作,二樓匯聚了全國書畫家的徵稿作品,三樓則是本次書畫展特約的作品,當代多位知名書畫家,比如劉大為、馮遠、杜滋齡等都為此次大展專門創作了書畫作品。

  觀眾不僅能看到全國書畫家在山水花鳥中寓予深情,也在眾多畫面中看到了新時代的變化。比如來自內蒙古的富豐玉就在《沙海神韻》中用明亮的色彩描畫了現代化的交通、通訊,並用風能發電機的場面,展現著沙海真正的神韻。

  60餘年名家珍藏公開亮相

  此次“光明的中國”書畫大展被觀眾最為稱道的是一樓辟出的專館,陳列了《光明日報》60餘年來珍藏的80余幅名家之作,包括齊白石、李可染、劉海粟、關山月、吳冠中等。這些名家都曾通過《光明日報》向海內外讀者做過詳盡的介紹與推廣,同時,作為《光明日報》的良師益友,他們也創作了大量精品力作,為《光明日報》和廣大讀者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財富。類似此次展出的齊白石的《喜上眉梢》就是白石老人經常涉獵的題材,畫面中紅梅與喜鵲組合成畫;而吳冠中擅長的水鄉之景也在《太湖之濱》中通過傳統筆墨勾勒出來。

  記者了解到,此次展出的名家精品是《光明日報》從60餘年來珍藏的800余幅作品中精選出的。上世紀80年代曾為《光明日報》攝影美術部副主任的張振聲告訴記者,這批藏品中,入藏時間最早的是解放初期齊白石的《喜上眉梢》以及陳半丁的作品,而其餘大多作品收藏于上世紀80年代初。

  張振聲回憶,1984年由於報社總編輯的重視與支持,《光明日報》以創刊35週年為契機開始了收藏。此後,《光明日報》在中央媒體中率先開闢了“中國書畫”專刊,受到書畫家廣泛歡迎,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成了《光明日報》的朋友,紛紛為《光明日報》的社藏留下精品傑作。其中,吳冠中的《太湖之濱》就是其上世紀80年代的代表作。

  而令張振聲最為感動的是著名畫家賴少其。當時,張振聲去拜訪賴少其,提出希望賴先生能為《光明日報》留下筆墨。賴少其回答:“你拿多大的紙我就畫多大的畫”,第二天,張振聲從榮寶齋找到丈二的紙送過去。賴少其花了十天畫完,“賴先生是老黨員畫家,有奉獻精神”。

  ■ 追憶

  婁師白為報慶獻拿手畫

  60餘年來,《光明日報》珍藏了中國名家名作800余幅,其中也包括國畫家婁師白的作品。昨日,婁師白的兒子婁述德告訴記者,“父親生前多次參加《光明日報》的紀念活動,為此《光明日報》珍藏父親的畫作還不止一幅”。

  此次展出的婁師白作品即為其在光明日報創刊40週年的活動上所繪。畫面中瓜藤之下有三隻小鴨子,充滿了田園之趣。“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婁師白的小鴨子”,這是社會上流傳的對畫家藝術成就的評價。婁師白贈送給《光明日報》收藏的作品都是其拿手絕活。婁述德説:“父親參加《光明日報》紀念活動所畫之作,都經過認真構思,絕不應付”。

  ■ 對話

  “展覽既有名作又有群眾性”

  胡斌,《光明日報》社會活動部主任

  新京報:《光明日報》舉辦此次大展的初衷是什麼?

  胡斌:《光明日報》作為黨聯絡知識界、文化界的報紙,在建黨90週年之際除了做好日常90週年的報道外,還想搞一個具有《光明日報》特色的活動。之所以選擇書畫展覽,是因為《光明日報》有傳統的積累與優勢。《光明日報》創刊62年來,有800多件書畫作品珍藏,幾乎所有名家、大家的作品都有。

  新京報:為慶祝建黨90週年,全國美術界也舉行了各種大展,那《光明日報》主辦此次大展的最大特色是什麼?

  胡斌: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看了我們的展後評價説:很有價值、很有特色。此次展覽既有歷史感,又有現代名家大家之作,更有廣泛的群眾性。首先一樓展出的珍藏傳承有序,都是藝術家的精品之作。三樓展廳內展出的作品將當代名家都約來了。此外,我們還5000件徵稿從中甄選了105幅作品。

  新京報:主辦方收到了5000多件作品,最終參展作品的選擇標準是什麼?

  胡斌:此次投稿作者涵蓋領域廣泛,既有書畫界知名人士,也有普通的書畫愛好者。年紀最大的是一位90多歲的老專家,最小的一位是年僅10歲的小學生。我們首先是報社資深美術編輯篩選,此後再經過報社成立的專家評委會的權威評選。最終選中的105幅參展作品覆蓋面也非常廣,有將軍書法家,也有傳媒界的。

責任編輯:陳琰

熱詞:

  • 光明日報
  • 齊白石
  • 光明的中國
  • 太湖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