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讓農民笑得更歡暢(科學發展 轉變方式)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5日 05: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組建全省第一家土地信用合作社、成立全省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總社、在全省第一批建立農村商業銀行、試行全省第一家新型農村合作養老保險……大別山革命老區河南省信陽市農村改革發展的綜合試驗漸入佳境。

  信陽市委書記王鐵説,2009年4月,河南省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在信陽成立。兩年多來,信陽市從農村的具體實際出發,大膽地改,大膽地闖,大膽地試。

  改革的成果是糧食産量的提升,是農村的欣欣向榮,是農民歡暢的笑聲:2010年信陽市糧食産量達到115.4億斤,佔全省糧食總産的1/10,今年夏糧又獲大豐收;2010年,信陽市生産總值儘管在河南排位12名,但城鄉居民存款近800億元,名列全省第四位。今年上半年增長勢頭不減。

  創辦“土地銀行”,讓耕地“轉”起來

  河南省第一家“土地銀行”——江灣村土地信用合作社誕生在光山縣。“‘土地銀行’與以前的‘反租倒包’有很大不同。合作社不僅是一個信息仲介平臺,還投入大量資金整治土地、強化基礎設施配套。”土地信用合作社監事長江世學介紹,“土地銀行”成立後,首批就“存”地1600多畝,目前全村94.7%的土地實現了流轉。

  “地存上後,啥都不用管,每畝每年還能拿500元錢,農業綜合直補還是自己的,家裏人要在合作社幹活,還可獲得勞務收入。”村民褚禮營是江灣村“土地銀行”揭牌成立後第一個申請“存”地的。他興奮地説:“這樣一來,我可以騰出時間專心在外搞建築。”

  “土地銀行”的成立有其特殊的背景。信陽全市農村人口540萬,人均耕地僅1.2畝,部分山區縣人均耕地不足0.3畝。據統計,信陽市常年在外務工農民達240萬人。王鐵表示:“只有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實行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讓種田者專心種田、務工者放心務工,才能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産力。”

  據介紹,截至目前,信陽市已創辦“土地銀行”240家,帶動流轉耕地402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46%,催生了一大批規模經營大戶,其中流轉面積千畝以上的808個,建成農業標準化生産示範村120個。更為可喜的是,流轉土地通過整治,小田變大田,耕種面積增加了10%—13%。

  發展社會化服務,讓産業“強”起來

  “這是意大利生産的撒肥機,這是韓國生産的油菜播種機,這是日本生産的水稻機插秧機,這是我們自己研製的平土機……”在商城縣高科農機農藝合作社,理事長余家華如數家珍地介紹各種機械的用途和特點。

  余家華原來是在蘇州創業的農民工“老闆”。試驗區成立後,他下決心回到老家當“新型農民”。目前這個農機農藝合作社,擁有各類大型機械200多臺套,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高智慧鋼構溫室育秧工廠,帶動2萬多戶農民發展超級雜交水稻。2010年該縣雜交水稻最高畝産達到836.4公斤,位居全國前列。

  通過典型示範和扶持,目前信陽市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211家,輻射帶動農戶69萬戶,農民打一個電話,合作社就能服務到田間地頭。潢川縣來龍鄉興豫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興豫説:“有了合作社這個‘田保姆’,現在農民是‘育苗插秧不下田,收割稻麥不動鐮。農忙時節成農閒,騰出時間來掙錢’。”

  信陽市市長郭瑞民説,實踐充分證明,只要服務體系完善了,家庭經營也能創造高效益,也能“長”出現代農業。

  推行“五權”抵押,讓資産“活”起來

  “我們這兒只要手續上沒問題,到擔保中心辦完擔保不多久就能拿到錢。”浉河區吳家店鎮聶寨村農民郭勇流轉承包了2000畝經濟林,一直想擴大經營規模,但資金不足成了“絆腳石”。試驗區獲批後,郭勇嘗試著用自家的林木所有權作抵押貸款,沒想到很快貸到300萬元。

  信陽多措並舉為農村發展“造血”,出臺農村物權抵押擔保辦法,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水域灘塗養殖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等農村“五權”確權辦證,把林權、農機具等納入抵押擔保範疇,搭建金融機構與農民之間的橋梁,讓農民的不動産“動”起來,實現了小錢變大錢,死錢變活錢。

  平橋區委書記王繼軍介紹,要讓農民和銀行都無後顧無憂,他們由政府組建了區財政擔保公司和鄉鎮擔保中心,農民的物權證經評估和擔保後,就能夠到銀行貸款,區裏還成立了物權交易中心。目前該區僅辦理“五權”抵押擔保貸款就有3億多元,盤活了農村沉睡資産。

  “只有創新農村金融新體制,才能激起農民創業的熱潮。”信陽市委常委、固始縣委書記方波説,早在2008年8月,固始縣就成立了固始天驕村鎮銀行,隨後又成功改製成立了固始縣農村合作銀行。為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資金需要,固始縣還推出“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貸款、行業協會與助聯保貸款、“及時雨”小額信用貸款、“心連心”農戶聯保貸款等信貸品牌。

  與之相應的是,一大批農民自己創辦的“草根金融”組織應運而生。據市委農辦主任姚海柱介紹,全市成立了300多家農村資金互助社和11家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各類涉農貸款5億多元。

  完善社會保障,讓農民“樂”起來

  “真沒想到,種了一輩子地,當了一輩子的農民,老了還能像城裏人一樣拿著‘工資卡’,領到養老錢。”60多歲的羅山縣尤店鄉釣魚臺村村民鄭傳兵説這話時,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在信陽,像鄭傳兵一樣每月可以領到養老金的還有42萬名老人。

  “農村社會保障是農民最關心的事,也是信陽推進農村改革的‘重頭戲’。”信陽市市長郭瑞民説,“我們突出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兩個重點,加快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目的就是讓群眾充分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2009年5月,羅山縣在全國進行新農保試點之前就探索推行了新農保政策。羅山縣委書記鄭志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個人交3760元,3年就領回本金,還能一直享受養老保險,對老百姓來説,這就是最大的實惠。現在全縣參保率超過98%。”如今,信陽市浉河、羅山、平橋、潢川、商城、新縣6縣區和6個管理區已實現了新農保全覆蓋,受惠人口占農村總人口一半以上。

  在確保農民病有所醫方面,信陽市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平橋區為全區246個行政村統一建成了標準化衛生室,為每個村衛生室增加補助4.5萬元的建設費和設備費,還組織756名村醫到鄭州大學一附院免費培訓3個月。借鑒這一經驗,信陽市在建立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制度的同時,全面啟動了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2807個,培訓村醫3000多人次。

  引導加服務,讓基層“幹”起來

  信陽農村改革能順利推進並取得成效,關鍵是各級黨委、政府把握了“兩尊重一維護”這個基本原則,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意志意願,充分尊重和發揮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最大限度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信陽市長郭瑞民如是説。

  信陽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獲批後,信陽在市兩會上進行“總動員”。會議一結束,光山縣江灣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建工作,在村“兩委”的支持下,一個月後,土地信用合作社掛牌。

  信陽市委副書記王道雲告訴記者,在市委常委會上,原本經過相關部門八方調研籌備,且已打印好準備下發的試驗區補充細則未被通過,原因是大家覺得“探索也就意味著‘摸著石頭過河’,如果要求得太過具體,會束縛了農民手腳”。

  “在探索過程中,政府只是引導而不是領導,是服務而不是推動,是支持而不是定目標、下任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農民利益,讓他們的笑聲更歡暢。”信陽市委書記王鐵説。在“試驗區”的歷史機遇下,信陽建設現代化新型農村社區893個;吸引9582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人才回流農村返鄉;明確726名領導幹部到示範村擔任名譽村長,選派317名優秀黨員幹部到“雙薄弱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擔負起農村改革發展的重任。

責任編輯:呂鵬

熱詞:

  • 農機專業
  • 農民群眾
  • 發展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