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優先發展教育 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3日 06: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當前,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新形勢新任務凸顯了加快教育改革發展、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接受良好教育,成為人民群眾的強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心聲;如何進一步推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成為學者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建院25週年暨鄧小平同志為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題寫校名25週年之際,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舉辦了"鄧小平教育思想與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學者們結合學習貫徹鄧小平教育思想,圍繞教育改革發展這一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研討和交流,形成了許多共識。

  從戰略高度優先發展教育

  學者們指出,"文革"結束後,鄧小平同志在復出之時主動要求抓教育,把教育作為撥亂反正乃至改革開放的突破口,這既是針對教育屬於"文革"十年動亂重災區作出的務實選擇,也是著眼于國家長遠發展作出的戰略選擇。每當談起教育問題,鄧小平同志總是立足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從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角度關注我國教育的改革發展。1977年8月,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同年9月,在與教育部主要負責同志談話時,鄧小平同志更是提出:"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1985年5月,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作了《把教育工作認真抓起來》的重要講話。他強調:"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並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1988年9月,鄧小平同志又語重心長地指出:"科學技術方面的投入、農業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個就是教育方面。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可見,鄧小平同志總是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學者們強調,推動我國未來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我國是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人口眾多是劣勢也是優勢。把劣勢轉變為優勢,基本途徑就是發展教育,要通過發展教育把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強國。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育,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當前,從戰略高度優先發展教育,應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特別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使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從戰略高度優先發展教育要有前瞻性,充分認識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作用,改變傳統的"有多大的經濟發展規模就支撐多大規模的教育"的觀念,從"什麼樣規模、什麼樣水平的教育才能更好拉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這個角度來超前科學規劃我國教育事業。

  以"三個面向"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發展

  1983年10月,鄧小平同志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學者們認為,鄧小平同志從社會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思想,又從教育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三個面向"的指導方針,這是鄧小平教育思想中相互聯絡的兩個重要方面。"三個面向"揭示了新時期我國教育的本質要求,它統一于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各級各類合格人才這一目標,統一于與時俱進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可持續的智力支持這一過程。"三個面向"是鄧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不僅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而且指明了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對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學者們認為,環顧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環境、理念、內涵等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是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正在改變。社會已經由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同時正在從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發展。其中,以體力勞動者大軍為主體、由少數知識分子管理的人力金字塔結構,正在逐漸讓位於以小單位為主的人力佈局和以扁平化為主的組織結構;從一而終的聘用正在消亡,終身適用的專業身份正在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經常的轉工、轉行、待業等。二是教育發展的理念逐漸轉變。教育原先被看做是為社會的人力結構準備各級各類的勞動力,即看成分類分等的機制,橫的分為專業,豎的分為等級,其核心就是學歷。然而,面對變化的社會,人的職業身份會不斷變更,人的等級身份可能升降難料,人的專業身份不再一成不變,學歷概念受到挑戰,教育的職責不僅僅是為年青人進入某個行業的某級職位做準備,更重要的是為年青人未來的一生做準備。三是教育發展的內涵發生變化。一方面,由於知識不斷更新、社會環境不斷變遷、個人工作生活不斷變更,個人需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即按需、及時、隨地學習;另一方面,學習經歷正在多元化,除了在課堂、實驗室、圖書館學習,還出現了大範圍的實習見習、出國交流、社會調研等。

  學者們指出,教育發展環境、理念、內涵等的深刻變化,更加要求我們按照"三個面向"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發展。一是建設現代學校制度。適應我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係;探索適應不同類型教育和人才成長的學校管理體制與辦學模式,避免千校一面;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傾向。二是擴大教育開放。適應國家對外開放的需要,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應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總體戰略。

  把以人為本貫徹到教育改革發展中

  學者們指出,鄧小平教育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始終把培養什麼樣的人放在重要位置,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他反復強調,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以及"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四化"幹部。鄧小平同志尤其重視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我們希望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個有關部門的同志,整個社會的家家戶戶,都來關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進步",強調"要特別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一定要樹立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一定不能讓我們的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這也是鄧小平同志在25年前為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題寫校名的重要原因。培養什麼樣的人始終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我們應將鄧小平同志這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貫穿于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始終。

  學者們強調,我國要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關鍵是把以人為本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要求,致力於人的全面發展。應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一是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個學生的優勢和潛能。二是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髮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三是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産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在這方面,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形成的"社會大課堂,實踐育人才"的社會實踐育人模式是很好的例子。

  一些學者認為,教育改革發展貫徹以人為本,還體現在大力促進教育公平上。堅持教育以人為本,就要為大多數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和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實現教育公平。教育之所以要公平,是因為教育已被視為公民的一種權利,是個體心理和智力自主的根本,是個體成功的重要保障。人類社會教育發展的實踐表明,如果沒有教育的普及和全民素質的普遍提高,人類社會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必將受到嚴重阻礙。實施全民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代表了人類社會教育發展的總體方向。各個國家在社會變革基礎上實施的教育變革,都不可避免地要選擇大力促進教育公平這條道路。這不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之一。

責任編輯:焦健

熱詞:

  • 教育強國
  • 教育公平
  • 發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