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昆明市委開會“耳聽”更要“眼見”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2日 09: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昆明7月11日電 (記者徐元鋒)  剛剛結束的昆明市委工作會,4天會期拿出3天觀摩,一共看了99個點。近500人的觀摩隊伍一路馬不停蹄,每天早8點準時出發,晚上才能返回駐地。半小時用餐後,還要分組討論。每天觀摩開會的時間長達十三四個小時。富民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楊鍵説:“開會不僅是坐而論道,既要耳聽又要眼見,市委的工作成果一目了然!”

  在西部大開發和雲南“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建設的背景下,“招商引資、園區建設、工業突破”成為昆明市近幾年工作的“主旋律”,觀摩則把經濟工作擺在了“臺面”上。從2008年起,昆明市每年的市委全會和市委工作會都有觀摩程序。今年又把對較為偏遠的“三板塊縣區”的觀摩由一年一次改為半年一次,還要求19個國家級、省級開發(度假)園區管委會主任逐一現場簽訂責任書。

  如此大規模的多點觀摩,會不會流於“走馬觀花”的形式主義?負責組織了三次觀摩的市政府副秘書長田文告訴記者,“拉練式”觀摩目的有三:激勵幹部、推動工作和交流學習。他解釋,昆明14個縣市區山區、壩區都有,多點觀摩可以把發展的全貌和各地特點展現給參會者;現場觀摩,各縣區“比學趕超”的成績摻不得“水分”;有些多年推不動的項目,比如斷頭路等拿出來一晾,卡殼部門阻力頓消。“如果説剛開始觀摩時主要是新鮮,之後觀摩大家心裏就有比拼算賬了。三年七次觀摩下來,坐實了上千個項目,回頭看看真了不起。”

  五華區區委書記金幼和説:“就像記者採訪一樣,到不到現場感覺肯定不一樣,一路看下來,發展的壓力實實在在,自己的方向、特色也更明確。”市投資促進局黨組書記譚愛蘋説:“工業建設有週期性,這樣踏踏實實幹下去,等到第十五次觀摩時,昆明就不得了!”

  如今,黨委開會觀摩的形式在昆明逐漸流行起來,不摻水的實幹作風也隨之形成風氣。今年剛結束的縣區黨委換屆中,昆明14個縣市區的會議一律先觀摩。呈貢縣雨花街道黨工委書記柳錦屏説:“要想選得好,不僅要報告念得好,關鍵還要幹得好。”

  實地觀摩再深入些(短評)

  現場觀摩把發展的階段性成果擺在“臺面”上,各縣市區“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如此一來,實幹者最受益,濫竽充數者丟了市場。觀摩將難點問題的“穴位”公之於眾,對實際工作推動巨大。修一條路要蓋若干個章,但近500名市縣鄉三級與會者眼睜睜看著,哪個部門還敢敷衍塞責、推諉扯皮?上千個項目落實成長起來,體現的既是科學發展的力度,也是群眾的滿意度。

  其實,要讓群眾真正滿意,實地觀摩可以改進創新。防止“審美疲勞”,可否在選點上更加精簡?既看成績也看問題?500人的觀摩規模,可否分成幾路?這樣可以了解得更細緻些、討論得更深入些。可否請市民代表和專家參加觀摩?著重選些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項目,聽聽各方看法,防止觀摩變成“自我欣賞”。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市委
  • 臺面
  • 主旋律
  • 自我欣賞
  • 審美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