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海油煉油廠一年內兩次起火 被指操作經驗不足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2日 01: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海油煉油廠一年內兩次起火

  去年7月中海油惠州煉油廠儲油罐著火,11日同一煉油廠又發生起火事故。業內人士指出,中海油實踐操作經驗不足可能是引發事故的重要因素。(本報記者 張一鳴)

  中海油旗下的廣東惠州煉油廠11日淩晨發生爆炸,現場網友拍攝的錄像顯示,事發地形成高達近百米的沖天火柱,一直到大火撲滅後,濃煙依然瀰漫很長時間沒有散去。錄像中的一位網友稱,淩晨4點到5點間現場先後發生兩起爆炸。

  中海油在官方網站的情況通報中證實,7月11日淩晨4時10分,惠州市大亞灣石化區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煉油分公司運行三部400單元的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機械密封泄漏著火。但該通報未提及淩晨4時40分發生的第二次事故,整個通報中未出現“爆炸”字眼。

  業內知情人士稱,此次發生事故的塔底泵屬於高溫油泵,塔底溫度達到250度,可能是泵中洩露出來的油,滴到高速運轉的軸上,導致起火。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高溫油泵是煉油廠發生事故概率最大的區域,其密封性能要求很高,對配件質量非常講究,並且要求頻繁巡檢和檢修。“特別是機械密封系統在長期磨損中容易出問題,需要經常檢修更換,一旦泵運行不穩定,機械密封不好,馬上就要更換相關零部件。”

  事實上,高溫油泵起火爆炸一直是國內煉廠的心頭之痛,國內最大的煉油企業中石化曾就此問題專門在今年年初下發文件——《關於切實做好高溫油泵安全運行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單位從多個方面加強高溫油泵的安全性,消除隱患,防止發生安全事故。

  國內某石油公司的一位資深人士11日向本報記者分析説,中海油進入煉油行業時間很短,在實踐操作上可能經驗不足。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11日撥打中海油新聞聯絡人電話,該人士電話處於無人接聽狀態,向其郵箱發去採訪提綱,希望詢問爆炸事故的具體情況和原因,以及為何會發生兩次爆炸,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任何回復。中海油在11日中午的情況通報中稱,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據新華社11日晚間報道,有關方面在11日上午9時左右宣佈明火已被撲滅。但10時許和13時55分,火災區先後傳來兩次爆炸聲並冒出滾滾濃煙。中海油惠州煉油公司黨群辦公室主任馬宏明向記者表示,10時的爆鳴聲“是殘存在管道內的物料燃燒導致保溫鐵皮崩裂的聲響”,13時55分聲響的原因仍在核實中,但“確定不是爆炸”。

  中海油惠州煉油廠是中海油在國內的最大規模煉油項目,2007年投入使用,2010年7月該項目的一個焦化原料罐突然著火,中海油並沒有對事故原因進行説明。

  在廣東省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網站上,記者查到一份《轉發國務院安委辦、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公安部關於近期幾起生産安全事故情況通報的通知》(粵安辦〔2010〕79號)的文件,透露這起事故的原因為“中海油惠州煉油分公司常減壓裝置減壓爐一條出口管線法蘭發生滴漏燃燒,導致高溫減壓渣油(溫度高達357℃)未經充分換熱冷卻直接進入焦化原料罐,減壓渣油遇空氣發生自燃引發火災事故。”

  11日有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常減壓裝置減壓爐一條出口管線法蘭發生滴漏,與中海油在巡檢過程中,未能及時發現並採取相應措施有關,“如果巡檢到位,管線法蘭發生滴漏的概率並不大。”

  據悉,此次爆炸的催化重整裝置年産量高達200萬噸,是國內類似裝置中生産能力最大的之一。專業人士認為,到今年年底該裝置都很難完全恢復生産,對中海油的成品油産能和芳烴産品生産有一定影響,但不會波及國內的成品油供應市場。

責任編輯:焦健

熱詞:

  • 中海油
  • 煉油廠
  • 減壓渣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