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紀念建黨90週年美術作品展覽述評:深度與高度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0日 06: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毛澤東在延安(油畫)谷 鋼

  展出地點: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閱兵式(拼貼)

  展出地點: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學生集體創作

  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之際,在首都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中國革命歷史與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展覽,蔚為壯觀。

  四大展覽 異彩紛呈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把觀眾帶入新中國美術史上革命歷史題材美術創作的豐收時期。50幅油畫、9幅中國畫、14件雕塑、1幅素描——錯落並置在高大幽靜的大廳內,似星羅棋佈、漫天遍野的一團團火光,將黨史和中國現當代美術史,照耀得如此明亮。70余件作品,説起來件數不算太多,卻組成了新中國美術史上一段重要的樂章:自1951年開始,1959年、1961年、1964年、1972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共組織了五次大規模的革命歷史題材美術創作。王朝聞的雕塑《劉胡蘭》、羅工柳的油畫《地道戰》、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王式廓的素描《血衣》等一批紅色經典相繼問世,各個畫種都在歷史畫領域裏著力創造輝煌,誕生了一批批時代經典。

  在中國美術館,由文化部主辦的《光輝歷程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美術作品展覽》,佈滿了一層的9個展廳。這是以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為主,兼聚多家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機構藏品的集中展示,也是上世紀30年代至本世紀初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整體呈現。近300件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連環畫、年畫、漆畫等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由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美術作品展覽》吸引了不少觀眾。379件美術作品,80%都是為黨的90華誕專門創作的。自2010年3月開始,中國美術家協會幾次召開紅色之旅采風創作座談會,並組織全國百餘名美術工作者,分5個小組奔赴江西、陜西、貴州、甘肅、湖南、河北等地的革命聖地寫生,歷時近半年,同時約請各省、市、自治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美協以及總政文藝局創作的優秀作品參評,在全國範圍內激起了老中青幾代美術工作者的創作熱情。

  在中央美術學院,《足跡青春——慶祝建黨九十週年學生主題創作展覽》展示著莘莘學子的青春激情。中央美術學院400余名學生自發組織起來投入創作,最終展出的100余件作品,涵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以及平面設計、攝影、影像、裝置等各種藝術形式。絕大多數為90後的他們,以新穎而獨特的藝術構思表達著心聲:用碎報紙拼成閱兵式、用建黨90年來的系列關鍵詞集成黨徽標誌……其想象力、創造力超出常人,情感表達新鮮而飽滿,為主題性創作帶來了清新之風。

  全力投入 再創輝煌

  浩瀚的視覺圖景中,人們看到了南湖紅船的燭影,看到了新中國誕生的曙光,看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也看到了中國美術伴隨黨的輝煌足跡,走過不平凡的90年。

  90年間,對於歷史和現實的關注,是推動中國美術發展的主要動力源。“五四”運動掀起“美術革命”的思潮,中國美術在新舊時代的轉捩點上,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不斷迸發出新的生命力:新興木刻、漫畫作為鋒芒畢露的文藝武器蓬勃發展;油畫以對革命歷史題材的表現,進入思想性與藝術性兼備的時期,樹立起一個時代的標桿;幾次被認為已至“窮”境的中國畫,不斷開拓以貼近大眾和現實,人物畫突飛猛進、山水畫對景寫生開新境;雕塑也在歷史題材的開拓中展露民族藝術之風……其間,中國美術的發展與中國革命、中國歷史和國家建設緊密相連。

  90年間,是一輩輩美術工作者不懈的開墾和耕耘,使中國美術在前所未有的環境和從未觸及到的時代難題面前乘風破浪。老一輩美術家的精神尤為讓人敬佩。他們是在戰火紛飛中,在饑寒交迫中,在藝術樣式、民族風格開創時期的艱難中,完成了一件件傑作。以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現代美術作品為例,5次創作時間跨度長達20年,時值經濟貧困,各種運動和思想鬥爭迭起,創作條件艱苦,國家訂件也意味著創作面臨束縛,然而,那個年代,生活清貧,精神富足;經驗缺乏,激情飽滿,老一輩美術家懷著“創作出能夠在歷史上站得住的作品”的理想,憑著對歷史的敬畏、對藝術的虔誠,堅持藝術規律,創作出高水準的革命歷史畫卷,積累了寶貴的創作經驗。

  90年間,是情感的深度和精神的高度,成就了紅色經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博物館訂件的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當時曾被國內外一些評論家斥為完全是政治宣傳畫。毋庸諱言,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刻有那個時代的烙印,但是,反映時代也是藝術之需,老一輩美術家是在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切感懷中全身心投入創作的,在他們的筆下,情感進一步深化、精神進一步昇華,藝術樣式和藝術風格隨之豐富,並體現了歷史畫的價值所在——以藝術的形式深化歷史情感和歷史記憶。是應景之作還是時代經典,時光的淘洗和歷史的沉澱將是最好的檢驗。

  今天的美術創作者應該站在一個怎樣的位置,把握越來越遠的歷史、觸摸離自己最近的現實?環顧今日創作,應該説素材進一步得到開發、題材進一步得到充實、藝術手法也隨之豐富和成熟,多樣化的藝術樣式為主題性美術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新作舊作對比中,為什麼傳統經典比技法嫻熟的新作總是多了一份厚重、充實和生動?和平年代,人們的生活安定,社會環境更為寬鬆,賦予人們艱苦歲月所未曾有的開闊視野,但社會風氣浮躁,人們的情感體驗也趨於平淡,在創作經驗面前又“易守難攻”,缺少了精神感動和創作上的千錘百煉,藝術形式雖然多樣化,但內涵卻容易失之膚淺。

  向經典致敬,向老一輩美術家致敬,這並非意味著守成不變。未來,中國歷史的紅色記憶將傳承延續,時代的脈動將更為鏗鏘,生活的色彩將更為絢麗,美術工作者必須始終把握情感的深度和精神的高度,戒驕戒躁,在沉潛中行進,在繼承中發展,方能創造中國美術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張冀文

熱詞:

  • 建黨
  • 90週年
  • 美術作品
  • 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