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林改攻堅,如何發力?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0日 05: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自2008年6月全面推進以來,截至去年底,全國共確權集體林地24.31億畝,佔總面積的88.6%,7260多萬農戶拿到了林權證,3億農民直接受益。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表示,林權主體改革有望在年內完成勘界確權,明年完成林權證發放,比預期提前近兩年,未來一段時期,將是林改黃金髮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並現。今後林改攻堅,如何發力?

  林改如何不留隱患?

  妥善化解“三過”問題,規範林權流轉

  這次林改之前,我國的集體林權歷經四次大的調整,走過許多彎路,如何讓這次林改不留隱患?

  與以往不同,這次林改觸及産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指出,確保農民享有平等的承包經營權是這次集體林改的核心任務,各地要始終堅持“一個確立,兩個到戶”不動搖:確立農民的經營主體地位;確保産權確定到戶,林權證發放到戶。要讓這次林改不留隱患,首先得妥善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特別是比較突出的集體林地流轉面積過大、價格過低、時間過長這“三過”問題。

  過去流轉出去的山林,出現的矛盾糾紛如何解決?海南省迎難而上,依靠群眾,探索突破。

  海口市三門坡鎮塘頭村是個只有20戶村民的小村莊,共有688畝集體商品林。此前村集體將其中的304畝出租給一家公司種植荔枝,每畝年租金40元,承包期50年。近年來,由於土地升值,村民多次提出異議,要求公司縮短承包年限、提高租金或劃出部分林地讓農民經營,但公司拒絕了村民的要求。雙方僵持不下,一度發生了村民干擾公司生産經營等衝突。

  有關部門一方面對群眾講清楚當時發包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做公司的工作,希望公司要立足長遠,適當讓利於民。最終由鎮政府出面,公司與群眾代表協商:把承包期從剩下的37年縮短為24年,租金每畝每年提高到90元。

  “解決好林權歷史遺留問題,是林改關鍵環節,解決不好就可能留下新的隱患。”賈治邦説。

  國家林業局林改領導小組副組長黃建興坦言,這次林改充分發動群眾,整體推進狀況良好。但是也出現了一些“跑偏”的問題:有些基層領導認識不到位,有些私利作祟,過分強調按市場模式運作,採取股份制形式虛擬産權、應付改革;有的打著因地制宜的幌子,採取發包甚至拍賣的方式。“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林改‘回頭看’和檢查驗收過程中及時糾正。”

  記者獲悉,從6月初開始,國家林業局陸續派出10個督導檢查組,分赴全國各地督導檢查各地林改。針對部分地方林木林地流轉不盡規範問題,國家林業局將出臺和完善政策法規,規範林權流轉行為,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分到山後如何經營好?

  專業合作組織統分結合,破解分散經營難題

  林改不是將集體山林一分了之。“在林改分的大背景下,廣大林農很快就提出了技術指導、銷售服務等要求。林農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有效解決了林業生産經營中部門包不了、農戶辦不了的難題。”黃建興告訴記者。

  林改後,陜西省寧陜縣不少林農發展一種叫做豬苓的中藥材産業。隨著産業規模不斷壯大,如何讓豬苓賣個好價錢?2009年6月,大寺溝村56戶豬苓栽植戶成立了“旬寶豬苓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在技術培訓、市場信息提供、基地建設指導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註冊了“旬寶豬苓”商標,開通了電子商鋪,豬苓最高售價賣到了每公斤120元。

  眼下,合作社服務範圍輻射到周邊6個縣,帶動萬餘戶林農。旬陽壩鎮大寺溝村村民趙國坤以前長期在上海打工,林改後返鄉種植豬苓2000窩,3年後收入可達30萬元。去年,寧陜全縣豬苓保存量102萬窩,産值高達15.3億元。

  國家林業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司長張蕾説,目前,全國涉林專業合作組織已達9.5萬個,加入農戶1846萬戶,經營林地3.08億畝。但整體而言,專業合作社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與林改形勢發展的需要相比尚有較大差距。今年,國家林業局開始著手開展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縣創建活動,“十二五”期間將扶持發展200個示範縣和2000個示範社。

  如何讓林農快富起來?

  完善配套改革,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率和産出率

  讓林農儘快富起來,這是林改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山林承包到戶後,農民要想儘快靠山致富,首先得有前期投入。長期以來,由於缺少必要的抵押物,貸款難一直困擾著廣大農民,而林權抵押貸款創新性地將農戶承包的山林作為抵押物,從而為林農解決融資難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活樹變活錢,葉子變票子,林權抵押貸款真是我們林農發家致富的好幫手。”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隆宮村村民吳成德承包了50畝竹林。在林權抵押貸款的支持下,吳成德克服了資金難題,辦起了一家竹筷加工作坊,現在一年純利潤超過10萬元。

  2010年全國林權抵押貸款金額322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46%。除了林權抵押貸款,林業貼息貸款、政策性森林保險、社會資本投入……以林改為契機,林業金融支撐制度不斷完善,為全面盤活森林資源資産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血液。

  除了資金,技術也是讓林農儘快富起來的助推劑。林改後,江西省奉新縣柳溪鄉船坳村林農郭清洪家承包了107畝竹林。2008年的雨雪冰凍災害,讓精心經營的竹林畝立竹量銳減到不足60株。當頭一棒,讓郭清洪不知所措。所幸的是,災後林業部門及時指導推廣竹腔施肥、竹蔸施肥等毛竹高效培育技術。通過注射增産劑,現在郭清洪家的竹林畝立竹量翻了一番多,一年純收入超過6萬元,比林改前增加了四五倍。

  “要靠山致富,不懂科技真不行!”郭清洪由衷感嘆。從2009年起我國實施林業科技富民工程,為林改提供強力科技支撐,其中2010年組織實施推廣的科技項目就有297個,這些技術逐步轉化為現實的生産力後,農民的腰包會越來越鼓。

  十年樹木。林業生産週期較長,發展林下經濟增加短期收入,長短結合謀致富成為一種現實的選擇。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率和産出率,以林致富。遼寧省本溪市廣大林農形成了山上種樹、林中放蜂、林下種參、參裏養蛙的立體經營模式,全市涌現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農戶1.6萬戶,百萬元戶3000多戶。

  數據顯示,全國林地直接産出率由2003年的84元/畝提高到2010年的198元/畝,提高很快,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如何提升?一方面要繼續完善配套改革,進一步破解農民面臨的資金不足、技術缺乏、信息不靈等難題,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林業産業,轉變林業發展方式。記者了解到,國家林業局正在研究出臺林下經濟扶持政策措施,幫助廣大林農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率和産出率,儘快以林致富。

責任編輯:張冀文

熱詞:

  • 林改
  • 攻堅
  • 發力
  • 林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