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紀念建黨90週年特別報道:經濟前沿的共産黨員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1日 02: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副校長 劉偉:

  對黨始終保持敬畏之心

  記者 方燁 北京報道

  劉偉,北京大學副校長,著名經濟學家,一位擁有近30年黨齡的黨員。在建黨90週年之際,他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之所以能夠兢兢業業幾十年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關鍵在於對我黨始終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所謂敬畏之心,據劉偉解釋,不只是對共産主義事業有著忠誠的信仰“敬”是對黨的宗旨目標尊重推崇“畏”不是懼怕,而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肅然起敬。當年無數先輩,正是因為存在這一敬畏之心,才能夠不受外在利益左右。而如果一個人對共産主義事業缺乏敬畏之心,將黨的紀律只是視為外在的強制約束,對黨不真誠、有私利,黨在他們的內心中無權威、無分量,那麼就可能會為獲取私利而違反黨的紀律,那麼,黨的紀律貫徹起來就可能成本過高。

  劉偉認為,對黨始終保持敬畏之心是他事業一步步向前發展的重要指導。他1977年在北京大學攻讀本科學位,1984年留校任教,至今教書育人已近30年,始終堅持為國家努力培養高質量的人才。他對記者説,北京大學要建世界一流大學,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要看能否把世界一流的學生教成世界一流的畢業生。所以他自從留校以來,始終堅持給經濟學院一年級的本科生上一個學期的全院必修課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共60-80課時,每堂課的上課學生都超過了200人。即使是SA R S發生那年,全校停課,劉偉也堅持通過網絡完成了他的教學。

  在科研工作上,劉偉同樣以一顆敬畏之心鞭策自己努力發奮。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分為三部分。首先作為一個學習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學者,他最先接觸拓展的是所有制相關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對於企業産權的討論,特別是對我國這種處於轉軌時期的國家企業産權的討論。從1988年開始,劉偉就較為系統地向國內介紹西方産權理論,併為此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觀點。比如説政企分離與國有制之間存在悖論,所以要改造國有企業。再比如説市場要求所有制結構與之相適應,市場機制下企業所有制應該具有純經濟性質的權利。這些觀點在當年都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和討論。

  産業結構問題同樣是劉偉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開始研究的領域。他提出了經濟發展的核心不是數量擴張而是結構轉變這一重要論斷,並且以《工業化加速時期的産業結構研究》獲得孫冶方經濟學著作獎。

  從2002年開始,劉偉擔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與國家統計局合作開始研究中國經濟的增長問題。從2003年開始推出中國經濟增長報告,每年一期,迄今已經出版八期。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我們打算把這個報告做十年,用以揭示現實背後的經濟理論,所以每年側重推出一個方面的主要觀點。我認為對中國經濟問題,如果沒有在每一特定領域進行十年以上的研究,在認識上很難超出普通人的看法,所做出的結論也難以獲得別人的尊重。今年我們要撰寫報告的第九本,明年就達到預期目標了。不過現在看來,增長問題仍然是中國主要經濟問題之一,所以我們打算繼續做下去。”

  劉偉強調,他之所以研究這些問題,是因為這些都是中國改革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作為一個黨員,應該以國家需求為工作的主要目標,而不能拘泥于個人興趣。由於長期研究前沿理論,劉偉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一些觀點與當時的傳統看法,甚至黨在一定時期的提法不一致的情況,如何處理這些矛盾?他總結了三方面的經驗。

  首先,只要學者抱著嚴肅的治學態度研究經濟問題,就不會和黨的利益、原則産生根本衝突。劉偉説,至少從經濟學領域來看,改革開放以來對討論的寬容可以説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從來沒有的,這是一種歷史賦予的幸運。因為中國在這一領域不存在權威理論,但是現實發展又需要理論的指導,所以黨鼓勵學術界探討理論,也就不能不允許犯錯,嚴肅認真的學術探討,或許會很凝重,但不會被一棍子打死。“我覺得學者們應該努力工作,要對得起這種幸運。”

  其次,如果衝突非常激烈,説明個人研究可能和當時的社會需要以及黨的要求反差太大,這需要冷靜下來反思。原因可能有兩方面:個人研究不成熟,或者現實的發展還不成熟。歷史本身是發展的,所以有些問題還要繼續觀察,繼續實踐。分歧太大的問題可以先放一放,就像鄧小平説的“不爭論”。當實踐基礎不具備的時候,應該先實踐而後理論建設。許多問題可能十年前爭論激烈,十年後隨著歷史事件的深入,反而很輕易就達成了一致,就像當初對是否要進行以市場經濟為目標導向的討論。

  另外,個人思考與公開發表要有所區別。特別是在課堂上,教授課程還要注意遵守黨的要求,從黨的大局和根本原則出發。“這也是一種職業道德和政治道德,既然你選擇加入了黨組織,那麼你就應當對黨具有必要的忠誠。”劉偉説。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行長 傅建華:

  做低碳銀行建設先行者

  記者 張莫 北京報道

  “作為低碳銀行建設的先行者,浦發銀行大力發揮金融支持功能,在創新綠色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創新移動金融、網上銀行,倡導綠色環保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中共黨員、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行長傅建華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傅建華1977年入黨,作為一名有著34年黨齡的老黨員,他一直用黨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傅建華介紹,浦發銀行總行黨委及高級管理層自始至終在積極研究如何在銀行經營發展中貫徹和實踐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並形成了共識。浦發銀行認為,銀行實現科學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就是要善用金融資源,支持節能環保産業發展,支持我們的未來。在2008年浦發銀行在全國商業銀行中率先推出首個針對低碳經濟的整合服務方案《綠色信貸綜合服務方案》。《方案》的內容非常豐富,客戶群體覆蓋大、中、小各種企業,形成業內最全的覆蓋綠色産業鏈上下游的金融産品體系。2010年1月,浦發銀行發佈了《建設低碳銀行倡議書》,鄭重宣告:“浦發銀行將致力於打造中國金融業的‘低碳銀行’,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做出努力。”

  傅建華説,近幾年來,浦發銀行已提供1000多億的授信支持低碳經濟,除一大批可再生能源項目和環境保護項目外,覆蓋幾乎所有國家“十一五”規劃的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2010年,浦發銀行作為&&行,為國內首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東海海上風電成功實施銀團融資和清潔發展機制應收賬款質押相結合的創新融資方式,對低碳金融進行了有益嘗試。而浦發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和法開署等國外機構的能效貸款合作,支持了一大批國內能效項目的建設。2011年5月份,浦發銀行作為亞洲開發銀行建築節能綠色信貸的首家中國合作夥伴,雙方簽署了合作協議,由亞洲開發銀行(亞行)向我行提供3億元人民幣的部分損失分擔,支持公共及私營部門融資,在我國打造節能型建築。

  據傅建華透露,浦發銀行對節能減排項目重點投入,堅持對節能重點工程、環保項目、水污染治理工程等大力提供信貸支持,至2010年末,投入節能環保行業貸款214.61億元。而對兩高行業,則嚴格防範風險,壓縮存量,嚴控增量,通過積極落實節能減排政策,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貸款得到了明顯壓縮,截至2010年末,累計退出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存量貸款227億元。“我們浦發銀行還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在信貸審批中堅持對不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項目予以否決,對環保違法企業實行嚴格的限貸、停貸和收貸舉措。在2010年,某有色冶煉集團申請綜合授信3億元,鋻於該集團屬於有色金屬冶煉行業,高耗能、高污染,特別是鉛鋅的冶煉對環境的影響大於其他有色金屬,因此,浦發銀行對該項目貸款申請予以否決。”傅建華説。

  浦發銀行還大力推進自助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子對帳單等電子服務渠道,引導廣大客戶一同參加到環保行動中,有效減少紙張消耗、減少客戶辦理業務在途二氧化碳排放,積極倡導低碳環保的金融消費新風尚。據傅建華介紹,截至2010年底,浦發銀行電子銀行渠道(含自助設備)整體交易佔比突破70%,其中網上銀行交易佔比達38.51%,繼續領先網點櫃面,保持第一大渠道的地位。

  “低碳的理念也滲透到了我們員工的日常經營和工作中,我們銀行更是提倡,廣大黨員幹部要在倡導先進理念、先進文化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傅建華指出。在2010年初,浦發銀行發佈《浦發銀行建設低碳銀行倡議書》,並鄭重承諾“倡導低碳生活,全員參與,提升實踐力”,嚴格考量供應商綠色資質、推行視頻會議和無紙辦公、使用節能電器光源、拒絕一次性餐具、倡導全員低碳生活等方式。

  平安養老險公司董事長 杜永茂:

  黨齡“37歲”的平安第一猛將

  記者 陳聖莉 北京報道

  杜永茂,平安養老險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1974年入黨,是文革之後的首批黨員。曾經長期在中國人民銀行從事金融監管工作,加盟平安後歷任安徽分公司總經理、産險總公司管理本部總經理、産險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産險總公司副總經理兼東區事業部總經理等職務,在每一處都取得驕人業績,被平安董事長馬明哲譽為“平安第一猛將”。

  1995年,已過而立之年的杜永茂決定轉行,由中國人民銀行安徽分行跳槽到中國平安安徽分公司任總經理;而彼時,由他出任中國人民銀行安徽分行副行長的報告已經送到了上級組織那裏,仕途前景可謂一片光明。

  不按常理出牌的杜永茂作出了一個在很多人看來都意想不到的選擇!不過,正如他自己所説,這一切也只是個偶然而已,“上級組織的推薦加上省政府重要領導的鼓勵,還有自己骨子裏那股不墨守成規的勁兒,最終促成了這個決定。”

  然而,現實是嚴峻的,安徽分公司于1994年10月開業,1995年計劃任務9500萬元,上半年僅完成800萬元,市場地位風雨飄搖。在這種情況下,杜永茂大刀闊斧地著手整改,從組織架構到管理流程,從産品規劃到市場策略,無一不包。1995年下半年,公司完成1.1億元任務。

  1996年,總部給分公司下達1.5億計劃任務,杜永茂帶領同仁一舉拿下5個億。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至20%,穩居當地市場第二,在集團系統內規模排名也迅速上升至前五名。

  十幾年來,杜永茂在平安幹得風生水起,許多公司一經他接手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扭虧為盈、進入系統前列。如果説當初結緣平安還只是個偶然,那麼此後的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就不是輕描淡寫的“偶然”兩字可以概括的了。

  在平安證券擔任副總經理期間,他率先在證券系統引入保險營銷機制,使得平安證券從虧損變為連續3年贏利一個多億;執掌平安産險上海分公司時,他半年扭虧、一年贏利,並把業務規模和利潤貢獻均作到系統最大;平安産險東區事業部成立不久,業績和利潤面臨著雙重壓力,杜永茂泡在機構統一思想整頓作風,一年內東區36位A類幹部調整了33人次,11個機構的一把手動了6位,東區士氣面貌煥然一新……在平安16年,他歷經9個崗位,每到一處都交出了足以自豪的成績單。

  馬明哲曾經評價説,“杜永茂是平安的品牌總經理,走一處火一處,每一處都有突出的業績”。

  2006年,馬明哲欽點杜永茂出任平安養老險公司任董事長兼C E O。這又是一塊難啃的骨頭當時養老險公司在業務上,保險20多億,年金1個億左右,幾乎是從零起步。

  如何異軍突起,重塑平安在市場上的話語權?在剛來的幾個月,杜永茂苦思冥想、每天都在煎熬中度日。痛定思痛後,杜永茂動起了“改革重組”的念頭考慮到年金與團險在客戶群上的高度重合,他建議將養老險公司與平安人壽的團險“重組”儘管後來,太平、泰康等公司相繼效倣,但在當時這絕對是許多業內人“聞所未聞的高招”。

  2006年12月27日,保監會空前絕後地一次性批准平安養老險在全國開設35家分公司,127個中心支公司!一年過後,截至2007年底,平安養老險在年金方面,率先實現年金簽單受託、投資雙過100億,市場規模在專業養老公司中名列第一;在傳統短險業務上,一舉改變近幾年團險業務被動局面,完成當年計劃27億,實現增長超過28%,步入傳統短險業務高增長軌道。

  五年時間一路走來,平安養老險既經歷過前期的所向披靡、超速發展,也體驗過因金融危機引發的市場寒潮。面對日益殘酷的同業競爭和遲遲未出的稅優新政,作為一名老共産黨員,杜永茂卻始終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市場起伏,他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辦法永遠比困難多,事在人為!”

  雖然目前公司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在杜永茂看來,這還僅僅只是開始,“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力爭未來成為集團重要的利潤增長點,並成為中國最專業的養老保險公司!”

  吉林星泰集團董事長 孫金寶:

  誠信建築城市,感恩回報社會

  記者 白田田 白山報道

  位於長白山西側的白山市,不難見到星泰集團的印記,星泰大橋、星泰花園,貼著“星泰”字樣的卡車穿城而過。

  白山市是東北三寶的故鄉,採訪期間,記者一直在找尋這家民營企業能夠逐漸做大,最可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吉林星泰集團董事長、共産黨員孫金寶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誠信、質量、感恩。”

  這六個字看上去簡單,卻需要20年多年的踐行。

  80年代,年輕的孫金寶帶著7個人的建築裝飾工程隊四處攬活。正是因為講誠信、質量可靠,他們逐漸贏得了市場。

  公司的老員工拿出一疊發黃的材料紙,上面是一篇用工整鋼筆字書寫的“年輕人的故事”。其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吸引了記者:1992年11月7日,渾江裝飾工程公司中標臨江商業大廈裝飾工程項目。其時,正是天寒地凍,北風肆虐,公司十幾個年輕人就住在施工現場,沒有照明設備,沒有取暖設備。甲方代表看到他們時,連連搖頭:“小年輕的,能幹好活嗎?”結果是,四層樓,四個施工單位,唯獨這夥年輕人,不僅出手快,而且活幹得漂亮,讓甲方代表不得不豎起大拇指。

  除了誠信和質量作為基礎,企業的發展還離不開孫金寶在經營上的敢想敢幹。記者接觸到的星泰集團員工,説起孫金寶董事長,都不約地蹦出兩個字“超前”。

  90年代,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建築所需的沙石、水泥都被運到城裏工地進行攪拌。車輛所過之處,一路塵土漫天。1996年,孫金寶考察大城市的經驗後,決定改變這種模式,在城郊建立商品混凝土廠,直接將攪拌好的混凝土運到工地。

  當時有人嘲笑他“缺心眼”,“商品混凝土有誰要?”然而,事實證明孫金寶的選擇是正確的,如今白山市陸續發展起了4家商品混凝土廠。

  2004年,孫金寶先後購買了一批瀕臨破産的國有企業。其中礦山機械廠是一家生産了40多年礦山機械的工廠,技術落後,人才匱乏,市場競爭力弱。機械廠的老職工姜師傅告訴記者,當時在工廠上班的工人已經不到100人,每年只有三四個月的時間開工,每個月工資最多也就七八百元。

  老廠如何換新顏?孫金寶帶領技術人員考察市場、研討項目,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破冰除雪設備,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填補了行業的空白。新産品一經推出,很快獲得了市場的青睞。去年,機械廠的除雪機銷售量超過200台,今年的産能可以達到500台。

  姜師傅説,現在一個月能拿到2000元工資,過年過節還發福利,在當地的收入水平能達到中等以上。

  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當年創業的年輕人們不覺已經有些鬢角發白、體態發福。不過,孫金寶那股子敢想敢幹的闖勁仍然不輸當初,同時又增添了一份回報社會的拳拳之心。

  1959年,孫金寶出生於吉林省白山大栗子,一家8口人的生計全靠父親上班的微薄工資維持。“一鍋餅子,一人一個就沒有了。”當年挨過餓的孫金寶,如今更懂得如何回報社會。

  2010年,白山市發生特大洪水,全市7個堤防段中的5個險段由星泰集團負責守護。孫金寶連夜召集員工開會,每個險段派出一位財務人員、一位項目經理,同時出動100多臺挖掘機、鏟車和汽車。孫金寶親自在抗洪一線,吃著饅頭和方便麵,帶領職工守住了大堤。

  做建築起家的孫金寶,還辦起了一項“民生工程”農副産品批發市場。批發市場的所在地,以前是白山市的“棚戶區”,環境臟亂差。2006年,星泰集團投入上億元建設起了批發市場,如今一期工程主要經營蔬菜和水果,有260多個商戶。孫金寶希望通過市場帶動社區的發展和居民生活的改變,有了市場之後,環境改善了,還能解決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

  2010年洪水來襲時,蔬菜運輸出現困難。眼看著菜價噌噌往上漲,孫金寶決定免去農副産品批發市場的攤位費,並組織車輛從外地運菜,從而保證了菜價的穩定。

  除了熱心社會公益,在星泰集團內部,無論哪位職工有困難,孫金寶都會主動幫助解決。

  “職工有困難找金寶。”星泰集團裏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一名張姓職工終日愁眉不展,孫金寶經側面打聽,得知他因母親生病欠下了5000元外債,債主三天兩頭地跑到單位討還。孫金寶立即拿出5000元替這名職工償還了債務。

  孫金寶説,社會好了、職工好了,企業才能有發展,作為一名黨員才能心安。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孫金寶
  • 共産黨員
  • 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