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王伯祥 實幹留美名(身邊的感動紀念建黨90週年)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30日 0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伯祥(右)在山東濰坊市都市農業示範區益民合作社向菜農了解蔬菜生産情況。 

  本報記者 徐錦庚攝

  【閱讀提示】

  他離任近20年,但老百姓依然清晰記得他穿布鞋卷褲腿,行走在田間地頭、盤坐在群眾炕頭的形象。他就是歷任山東省壽光縣縣委書記、濰坊市市長的王伯祥。

  為農民趟出致富道路

  1986年6月,43歲的王伯祥接任山東濰坊市壽光縣縣委書記時,壽光是拖後腿的窮縣。上任之初,他苦苦琢磨發展良策。鋻於壽光農民有種菜的傳統,而且鄰近勝利油田,蔬菜需求量大。王伯祥決定,把種植蔬菜作為壽光農民的致富之路。

  為幫助運銷商及時掌握市場信息,王伯祥費盡週折,從當時全省僅有的6台程控電話交換機指標中爭取到一台。得益於王伯祥的大力推動,蔬菜種植在壽光發展迅速,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成為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如今,壽光的蔬菜大棚已經發展到46萬個,成為壽光人的搖錢樹,壽光菜也揚名四海。

  為發展奠定紮實基礎

  在壽光北部,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看到楊樹排成行,想起當年的王伯祥。”這是老百姓對王伯祥帶領群眾艱苦創業的傳頌。

  壽光被穿城而過的彌河一分為二:壽南氣候濕潤,土地肥沃,適宜耕耘播種;而背靠渤海的壽北,卻是寸草不生的鹽鹼地。“不徹底改變鹽鹼灘的落後面貌,壽南發展得再好,壽光也是富一半窮一半!”王伯祥決心向壽北鹽鹼灘宣戰。

  1987年10月,20萬人浩浩蕩蕩開進壽北,搭建窩棚,埋鍋造飯。決戰壽北的日子裏,王伯祥把鋪蓋搬到工地,在一個草棚裏設立指揮部,卷著褲腿,穿著解放鞋,跟農民工一個鍋裏摸勺子,一樣推車挑擔,一呆就是45天。縣委11名常委,9名住在工地上。在連天暴風雪中,在數次大風暴的襲擊中,幹部與群眾一起風餐露宿,同舟共濟。

  如今的壽北,60萬畝鹽鹼地全部變成高標準的條臺田,40萬畝潮間帶全部築成高標準的鹽田,20萬畝淺海灘塗全部建成高標準的養蝦池,三項年收入16億元,20萬壽北群眾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

  為幹部樹立清廉形象

  在家門口當縣委書記的王伯祥,不但不讓親戚沾光,反而沒少得罪親戚:落實計劃生育政策,先拿親妹妹開刀;有的親戚托他調到好單位,被他一口回絕;有的在農村多佔宅基地,他嚴厲批評;有的輸了官司找他説情,他卻讓法院“一定按法辦”。老伴嘀咕:“你把親戚都得罪了,將來怎麼面對人家!”

  苛求自己的王伯祥,卻把百姓的利益看得很重。壽光農民種菜致富後,有人主張,一個大棚一年收200元錢農業特産稅,可增加財政收入4000萬元;還有人提出全縣每人集資10元錢,一年能集資1000萬元,3年就能把全縣骨幹道鋪上柏油。這兩件事,都讓王伯祥一口回絕:“在農民身上打主意,堅決不幹!”

  因患食道腫瘤,2002年,王伯祥辭去濰坊市市長職務,但他為群眾謀福祉的勁頭兒從未鬆懈,經常拖著虛弱的身體為百姓的事四處奔波。

  是什麼力量支撐著王伯祥?人們從他當年的工作手記上找到了答案:“牢記自己是壽光縣的縣委書記,是黨的形象在壽光的體現;牢記自己是壽光人民的兒子,要報答父老鄉親的養育之情!”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王伯祥
  • 1986年
  • 種菜
  • 鹽鹼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