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重溫光輝歲月 情係中華復興——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社會反響強烈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8日 07: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的展覽大廳,每一位觀眾都被眼前的場景深深震撼。作為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後的第一個大型展覽,今年3月1日與觀眾見面的《復興之路》基本陳列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起始,將中華民族170多年來從積貧積弱邁向復興的偉大歷程,畫卷般呈現在世人面前。

  100多天來,這場累計接待觀眾超70萬人次的展覽,用大量生動典型的文物、史料,呼應著國人心中最真切的感懷。

  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接待團體觀眾5677批次,日平均接待量為7000人次,收到觀眾留言7萬餘條。

  與2007年10月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的《復興之路》大型主題展覽相比,國博《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面積增加了近一倍,近6000平方米;內容時限延長了近3年;展出文物由在軍博展出的630余件增至1280余件套,均為珍貴文物。

  《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在整體空間環境設計上,用展墻、通櫃、展臺、藝術造型、景觀、大屏幕、空中連接等系列展示語言構築了有起伏、有節奏、有光彩、有音響的參觀路線,流暢而富於變化;在局部設計方面,注重整體風格的統一而又有所突破,打破了單調的感覺;在重要的輔助展品的設計上突出歷史氛圍,增強了主題的表現力。

  與此同時,雕塑、油畫、國畫、場景、復原、沙盤、電動圖表、模型、零距離觸摸屏、電子翻書、高清全息投影等多種創新展覽手段,也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中得以展現,令觀眾耳目一新。

  “陳列反映的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主題,這一主題與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主題——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而奮鬥是一致的。這是近代以來歷史的主線,也是《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的主線。”陳列負責人、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二部主任曹欣欣説。

  在文物內容上以物取勝,在形式設計上以情取勝,在展示手段上以雅取勝,《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引來好評如潮。參觀完畢,觀眾們紛紛提筆抒發真摯感情,表達美好意願。

  “《復興之路》帶領著我們追尋祖國前進的步伐,隨之喜而喜、隨之樂而樂、隨之痛而痛、隨之悅而悅。”

  “祖國強大,才有今天的幸福和自豪,讓我們都能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成為中國繁榮史的譜寫者!”

  ……

  年已八旬的北京二十五中原校長李榮謙説:“這個展覽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課堂,這裡是學習中國近代史的好教室。我們的學生應該來這裡上歷史課,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記住這段歷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來自黑龍江密山的楊傳喜承包了60多畝地,取消了農業稅後,三口之家每年靠種地就有幾萬元純收入,生活越來越紅火。“改革開放以來,路子越走越寬,我們國家發展多快!繼續這樣走下去,國家的明天一定會更好。”老楊由衷地説。

  “看過此展覽,我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決心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來自遼寧瀋陽的觀眾王軍激動地寫下了自己對黨和國家的誓言。

  (據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復興之路
  • 陳列
  • 光輝歲月
  • 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