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女兒追憶父親陳昌:曾幫毛主席張羅婚事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6日 11: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陳昌烈士墓。墓碑係宋任窮題寫。記者 周亦楣 攝

  追憶錄

  講述人:陳昌女兒陳文新

  我父親1911年考入湖南一師,而毛主席是1914年入校的。他們同學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兩人關係很好,朝夕相處,分別後常有書信往來,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1917年暑假時,毛主席曾經在我們家住了好一段時間,當時父親日日陪他深入農村,考察農民運動。

  毛主席一師畢業後在一師附小當主事,父親便回到一師附小教書。當時4位教師同住在長沙天鵝塘青山祠,毛主席提議大家可以一起組建一個“大家庭”,在一起吃飯,並委託我母親管理四家的飲食。當時四家相處得非常好,我母親也姓毛,比主席大半歲,毛主席便認了我母親做姐姐。當時我的大姐已經四歲,她稱主席為“舅舅”。

  毛主席與楊開慧結婚時,我父母幫著張羅,尤其是我母親,她把自己結婚時的紀念品用來幫主席佈置新房。在青山祠請了兩桌客人,主席的婚姻大事就定了。

  我第一次見毛主席是在武漢大學讀書時,1951年我畢業前夕在北京農科院實習,母親委託我代她看望主席。我給主席寫了信,主席派秘書接我到中南海。主席提到我父親犧牲時説,“你父親是個好同志。”

  那次會面,我和主席共處了好幾個鐘頭,主席還為我題了“努力學習”幾個字。

  第二次見到主席是1953年大學畢業後,我考取了留蘇預備班,寫信告訴主席。主席派他的私人醫生邀請我去家中做客。當時主席指著我笑著告訴其他孩子,她是武漢大學學農的,你們長大了也要學農。

  這句話成了我一直以來努力奮鬥的動力。

  陳昌:“雄辯部長”專鏟不平

  【人物志】陳昌

  湖南瀏陽人,生於1894年,卒于1930年,是毛澤東的摯友和早期革命活動的助手,192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他,擅雄辯,曾面對湘江大聲練習演講;

  他,舌戰軍閥説客,説服賀龍率兵北伐,奔赴刑場也不忘演講革命道理;

  他,是毛澤東的摯友和早期革命活動的助手,被評價為“是個好同志”;

  他,是陳昌。

  1918年,新民學社的進步青年陳昌想到日本留學。他的校友、新民學會會員蔡和森、李維漢、張昆弟已決定赴法國勤工儉學。

  陳昌找毛澤東商量,毛澤東表示,國內的工作需要陳昌,希望他留下,以學校為陣地,為革命培養人才。

  為了説服陳昌,毛澤東還致信蔡和森,讓他出面幫忙。

  最終,陳昌放棄了出國的念頭,留在湖南教書育人,並成為毛澤東早期革命活動的有力助手。

  陳昌,又名章甫,原籍湖南瀏陽,生於廣西梧州。192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雄辯和演講是陳昌的特長。他深入淺出,在學生中傳遞愛國思想和馬列主義;他舌戰軍閥説客,説服賀龍率兵北伐;奔赴刑場時,他也不忘演講革命道理,振臂高呼革命口號。

  解放後,毛澤東兩次接見了陳昌女兒陳文新,評價陳昌“是個好同志”。

  從“獨善”到“有責”

  1911年夏,17歲的陳昌考入湖南中路師範學堂(後更名為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因家境拮據,陳昌奮發讀書,自朝至昃,未嘗釋卷。他勉勵自己:人不能天生聰明也,發憤就是聰明。人一知之,吾十可知也,人十知之,吾百可知也。

  陳昌比毛澤東早三年入學,兩人一經相識,相交甚好。教歷史的黎錦熙先生曾評價陳昌與毛澤東“篤行兩人略同,皆可大造。”

  在校期間,陳昌與毛澤東、張昆弟組織了一個哲學小組,專門研究《新青年》上提出的新思想。

  1915年,陳昌畢業後到第一師範附屬小學任教。

  這年,毛澤東有了組織團體、聯合更多進步青年的想法,陳昌是他的支持者。

  對外發出的《徵友啟事》上,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為筆名,希望與有愛國熱情和獻身精神的志士文人交朋友,留下的通信地址是“由第一師範附屬小學陳章甫轉交。”

  一位女校校長收到啟事後,以為是到女校找女生談戀愛,便找到陳昌。陳昌再三解釋,“二十八畫生”是一位品學兼優,志向遠大的青年,那位校長才放心而去。

  但這種交友方式並不理想。毛澤東後來回憶説,應徵者只有三個半人,尋求志同道合者的計劃被迫擱淺。

  此時的陳昌因袁世凱篡奪帝位,進一步陷入苦悶。他在日記中,悲觀地將1915年的農曆除夕之日稱為“民國四年之末日,或謂共和之末日。”

  次日,正月初一,陳昌寫下誓言“處亂世,貴獨善其身”。

  聞訊後,毛澤東寫了數封信勉勵他,還寄送了數本《中華雜誌》、《時事痛言》。陳昌讀罷甚感,“少去其萎靡之氣,故人貴有師友也。”

  三個月後的5月1日,22歲的陳昌便在《追述感時》詩中高唱“興邦灑恥屬吾曹、愛國頭顱等弁毛”。

  陳昌還決定,在教學之餘,立志習武。他寫信告訴毛澤東:“弟日夜奮張空拳,摩挲武器,良以百重有待武功之驅逐也。雖屬九牛一毛,敢荒匹夫之責?”

  放棄留洋幫助摯友

  1918年4月,醞釀多時的新民學會正式成立,陳昌是“幹事”之一。學會成立當天,羅章龍賦詩:“濟濟新民會,風雲一代英。”

  學會成立伊始,北京教育界人士就發起了勤工儉學運動。新民學會中的蔡和森、李維漢、張昆弟等人相繼去了法國,還有些成員去了日本。

  陳昌也想去日本留學,他將自己的意願告訴了毛澤東。毛澤東認為,學會的鞏固與發展需要陳昌,希望他留在長沙。毛澤東還寫信給赴法留學的蔡和森,與之商議。

  蔡和森贊同毛澤東的想法。他在給毛澤東的回信中表示,培養和造就人才是學會的長久之計,他建議陳昌應當毅然決然,留下教書,“可幫辦會務,為學會立其基礎。”

  陳昌聽從了他們的意見,放棄了留洋的念頭,繼續做地理老師,並把愛國主義思想融入到教學中。

  授課時,陳昌把地理知識與當下時局結合起來,給學生講解中國是如何被帝國主義列強步步瓜分的。在自編的教材中,他呼籲學生:尚志沙場,誓圖恢復,山河依舊,不難一一收回,庶可以紹祖先之丕烈,洗百年之奇恥也。

  1920年,陳昌加入長沙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閱讀了大量介紹十月革命的書籍。

  這些思想也被他帶到了課堂上。一次在課上講到上海時,陳昌説: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也是勞動人民的地獄。接著,他把地球儀轉到莫斯科方向,説現在世界上最光明的地方就是莫斯科,然後便給學生講述十月革命的情況。

  這年秋天,受毛澤東委派,陳昌回到瀏陽,開辦瀏西文化書社。除了推銷各種進步書刊,陳昌還自己刻印進步書刊上的好文章,免費送給貧苦知識分子閱讀。毛澤東知道後,肯定了書社的成績,特地送給書社一副梨木刻字版。

責任編輯:張洋

熱詞:

  • 女兒追憶
  • 父親陳昌
  • 曾幫毛主席
  • 張羅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