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銘記----回訪中國共産黨在上海成立前後足跡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4日 18: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上海6月24日電(記者許曉青)如果凝固的石庫門會説話,它將如何講述90年前那波瀾壯闊的歷史?

  1921年,中國共産黨在上海誕生。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件,距離上海開埠78年,距離辛亥革命10年,距離五四運動2年……青磚黛瓦的石庫門建築與海納百川的遠東大都市上海,一同見證了浩浩蕩蕩的紅色巨流。

  今天,回首往事,歷史必將銘記這樣一些曆盡百年滄桑的上海地標:《新青年》編輯部、新老漁陽裏、望志路、輔德里……

  環龍路1920

  這幢磚木結構的兩層舊式石庫門住宅,幾乎還是早年的模樣。這建築始建於1912年,迄今已有百年曆史。門楣邊有一塊鐫刻著“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字樣的銘牌,其上還有一塊更小的銘牌,上面刻著“陳獨秀曾在此居住”。

  1920年春,上海,環龍路老漁陽裏

  對於陳獨秀而言,這是極其繁忙的一年。這年新春,他從北方遷居上海,《新青年》編輯部也隨之轉移到上海。這一年他大部分的光陰都在這座石庫門裏度過,有時縱論時事,有時謀劃勞工運動,並對成立共産主義小組運籌帷幄。

  當年,這裡的門牌號是上海環龍路漁陽裏2號(今南昌路100弄2號)。坐北朝南的石庫門寓所,看上去與周邊建築極其相似,並無特別之處。

  樓上廂房為陳獨秀夫婦的臥室,統樓為書房,樓下客堂用於會客。堂上還挂有小黑板,上面寫著“會客談話以十五分鐘為限”。而一樓一側的廂房就是《新青年》編輯部。

  僅1920年一年,這幢石庫門寓所就迎來維經斯基、毛澤東等人。

責任編輯:黃田園

熱詞:

  • 中國共産黨
  • 上海
  • 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