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何澤慧:她就是很普通的老太太(熱點解讀人物)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2日 05: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①: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何澤慧。

  新華社記者 楊武敏攝

  圖②:1992年4月,錢三強、何澤慧夫婦在中國科學院第六次學部委員大會上。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圖③:何澤慧的辦公室。

  本報記者 陳星星攝

  圖④:何澤慧的家,仍是舊時模樣。

  京華時報記者 王苡萱攝

  梁昌傑製圖

  何澤慧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

  因病醫治無效,于2011年6月20日7時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何澤慧院士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曾任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空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6月20日,一位97歲的老人,在北京炎熱的初夏裏,安靜辭世。

  靈堂設在家中。中關村北區14號樓,有7間房間的一戶筒子樓舊屋。其中一間狹小的房間裏,遺像上的老人滿頭銀發,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樸素得顯不出任何特別。

  辦公室維持著原樣。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主樓A224室裏,書櫃和書桌之外少見多餘用品,衣架上挂著幾件簡樸的藍布工作服,書桌上的鎮紙是老人自己撿來的鵝卵石。

  “她就是很普通、很低調的一個老太太,我們就是平平淡淡過日子。”她的女兒錢民協這樣評價。

  這個“很普通”的老太太,卻是著名的物理學家何澤慧,她首先發現了正負電子碰撞現象,和丈夫錢三強合作發現了鈾核裂變的新方式。

  偉大和“普通”——這位中國第一代女物理學家,就在這樣的“矛盾”之中,綻放著光彩。

  熱情執著 樸素簡單

  1996年,全國宇宙線會在雲南大理召開。已經82歲高齡的何先生沒有要求任何特殊待遇,和大家一起坐著長途汽車從昆明到大理。一個晚上,一路顛簸,老太太始終沒有任何抱怨,並且談笑風生,睡得也香。

  ——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研究員 馬宇蒨

  在科學界,這位“很普通”的老太太,被大家尊稱為“何先生”。在60餘年的科研工作中,她的重要成果廣為人知:鈾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的發現、原子核乳膠製備過程的研究、推動我國宇宙線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體物理研究……

  大家不知道的是,直到耄耋之年,何先生仍然堅持全天上班。當然,因為年事已高,她已經不能從事具體的研究工作,只是坐在辦公室裏翻閱文獻。

  對科研工作永遠保有熱情,是何先生留在世上最深刻的烙印。“這些年,在我腦海中常常會出現一個畫面,就是我們在野外做高空氣球實驗時她幾乎每場必到的情景。”馬宇蒨説。

  1979年,高空氣球工程正式啟動。馬宇蒨所在的科室每年都要在野外進行氣球試驗和科學觀測。何先生一知道有新研製的氣球或觀測儀器進行飛行試驗,她必到現場。每次,已屆65歲的她都得坐著吉普車,從北京顛簸兩三個小時,到達目的地河北省香河縣。

  這樣親歷親為的行動,何先生一直堅持了10多年。馬宇蒨説:“高空氣球飛行與觀測具有一定的風險,而越是遇到這樣的機會,何先生越是不肯放過,她認為有風險,才有挑戰,戰勝挑戰才能有發展。”

  與對科學的執著熱情不同的是,生活中的何先生卻是“不講究”。有一次,現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的王煥玉同何先生一起參加國際會議。她腳上穿的鞋,居然打了三層補丁;她提著一個人造革書包,帶子斷了,用繩子扣著,革裂開了,用針縫起來。王煥玉驚訝不已:“一個吃過洋麵包的科學家能這樣,讓人非常敬佩。”

  畫家陳雅丹如此理解她所熟悉的何澤慧阿姨:她是一塊純白的玉,非常質樸,她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追求科學真理上,對於吃穿,從不講究。“于我們而言,這常常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嚴謹認真 純真童趣

  春光明媚日初起,背著書包上班去,尊詢大娘年幾許,九十高齡有童趣。

  ——中國光學奠基人 王大珩

  “除了被何先生這種對工作的熱情深深感染以外,她的科學理念也極大地影響著我們。”王煥玉説。

  在科學研究中,何先生一直堅持嚴謹求實的學風。對於這位女科學家在科研工作中的成熟和嚴謹,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彭桓武這樣評價:“大力協同作戰,人員設備支援。多方籌辦盡超前,應急忙中不亂。”

  在嚴謹的同時,何先生也表現出思想上的活躍和開放,不為書本或前人的框框所束縛。她尊重客觀事實,善於從實驗現象中捕捉問題,有所發現和創新。她曾經用“立足常規,著眼新奇”8個字精闢地總結了自己數十年科學研究實踐的主要體會。

  王煥玉説:“何先生一貫倡導儘量利用簡單的實驗條件做出有意義的研究結果,對此,她始終身體力行,形成自己科研工作的一個突出風格。對我們年輕一代的科研人員而言,這是一筆極其寶貴的精神遺産。”

  粒子天體物理中心研究員宋黎明回憶稱,何先生和錢先生在幹校時,曾自製觀測設備看彗星。“一個自己做的三腳架,一個初中老師上課用的量角器,還畫了草圖,何先生還向我介紹了如何確定觀測緯度、觀測時間,如何確定彗星的方向,如何進行數據處理,最後是他們的數據跟天文學年曆的比較。”

  這件事對宋黎明震動非常大: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即便是使用最簡陋的儀器,他們仍保持著對科學的嚴謹探究,創新型人才對環境沒有苛求。

  在科研上嚴謹成熟的何先生卻有著一顆童心。2000年秋冬,馬宇蒨陪同何澤慧一起去酒泉發射場基地,那時神舟2號飛船正在做發射前的最後準備。何澤慧居然提出要作宇航員,她説自己個子小,符合做宇航員的條件。“大家都把這當作説著玩兒的,後來我和她兩個人在一起討論,才知道她當真了。”

  馬宇蒨説,這份小小的較真和執著,“讓她十分快樂,與她在一起的人都可受到感染”。

  不近人情 平易近人

  她熱心扶持幼小的前沿交叉學科,挺身保護困境中的科研人員,如此地自然而然,對她而言,壓力和風險似乎根本就不存在。權位和來頭,排場和聲勢,以及華麗的包裝,對何先生都沒有作用;她會時不時像那個看不見皇帝新衣的小孩子,冷冷地冒出一句不合時宜而又鞭辟入裏的實在話。

  ——高能天體物理專家 李惕碚

  在女兒錢民協眼中,母親“為人很低調,性子倔強直爽”。

  2000年底的一天,何先生等人應邀到一個衛星發射基地的展覽館參觀。參觀完畢之後,服務員請她在留言本上為展覽館題上自己的名字。“我不題。為什麼只讓我一個人題字,不讓他們題?”何先生邊説邊指了指身後的馬宇蒨等人。

  展覽館的一位處長見狀,趕緊上前解釋道:“何先生,因為您是名人,是很重要的人物。您到這兒來,能給我們題字是我們莫大的榮幸啊!”沒承想,這樣一説,何先生更不願意題了——因為她平時最不願意別人説自己是名人。

  一旁的李惕碚院士趕緊打圓場:“何先生您還是題個字吧。您看,您不題,咱們來一趟也叫人家怪失望的。”

  “那你題不題?”何先生反問身後的馬宇蒨。馬宇蒨只得回答:“您題我就題,我們大家都題。”於是,何先生寫上了名字,隨行的人都一一跟著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另一個小細節是:錢三強先生病重時,醫生囑咐不能讓他有過多的應酬。何先生索性搬了個小板凳,坐在病房門口攔著,説不管是誰,多大的官來了都不讓進。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近人情”的何先生,卻又是那樣的平易近人。

  最讓馬宇蒨感動的是,當時已是副所長的何先生帶著她把圖書館的期刊、過刊、圖書、資料等一間一間、樓上樓下地走了一遍,教她如何查閱圖書資料,“何先生站在院圖現刊室外搭著我的肩膀給我介紹情況的那一幕,永遠成為一個定格。”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鈾核裂變
  • 物理學家
  • 何澤慧
  • 辭世